《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紅塵品水滸》系列第175篇

看過《忠義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部書從主線上其實可以分為兩部分(百二十回版),前七十回主要是說梁山好漢們攻州奪府,大敗官軍,笑傲江湖的,核心就是一個“義”字。

而後五十回則是在宋江的帶領下接受了朝廷招安,然後外抗遼國,北伐田虎,西征王慶,最後又和最強的對手江南方臘血戰數十場,以犧牲近三分之二的慘重代價獲得了勝利,報效國家的故事,核心是一個“忠”字。

《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這一忠一義,正好呼應了書中中的“忠義”二字,但是許多人都對後半部的情節無法接受,這裡面尤其是怪俠金聖嘆,他索性把後面的五十回給截掉,再加上自己的批註,給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金聖嘆版本”的《水滸傳》出來。

這個版本主要就是反抗朝廷——或者說的直白一點,主要說的就是梁山好漢們“殺官造反”,所以在不少讀者們看來滿朝官員都是奸臣貪官,不僅無能而且貪婪,人人該殺。

《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不否認這裡面大部分都如四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楊戩一般,但也有一些能力其實還是不錯的——比如大名府的梁中書,由於那著名的“十萬貫生辰綱”他承擔了許多罵名,被說的一無是處。

今天紅塵君就來為他說幾句公道話——當然不是為他洗白,說他德才兼備,是堪比包青天的清官能吏,但也很有才能,起碼比他老丈人蔡京表現要好得多。

大名重鎮,中書侍郎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梁中書這個人,以及大名府這個地方。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地方行政編制大致上分為路,州,縣這三個級別,其中州乃是最核心的存在,承上啟下,所以才有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一條龍杆棒打下大宋朝四百座軍州的說法,比如宋江被髮配的江州,武二郎被髮配的孟州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

《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而在這數百座州之中,只有最為重要的極少數才能“開府”,比如最為著名的天下第一府“開封府”,而排在第二的,恐怕就是作為陪都存在的大名府了。

大名府首次登場是在宋仁宗年間,有一次契丹準備大舉南侵,名臣呂夷簡就建議把有著“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勢的北方重鎮大名建為都城,改名為“北京”,以作為國家的陪都,宋仁宗接受了他的建議,而契丹被大名府的其實所懾,取消了這次進攻的計劃。

《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大名府也因此聞名天下,所以在《水滸傳》中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千百處舞榭歌臺,數萬座琳宮梵宇,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

說完大名府再來說說梁中書,他的真名其實是梁世傑,這個“中書”其實指的是他的官職,因為按照宋朝的官制和習慣,這個職位應該被稱為知府,知州,府尹或者相公,而中書其實乃是中央朝廷的官職“中書舍人”,品級為正二品,而梁中書是以這個官職兼任大名府知府這個“差遣官”的,故名梁中書。

這個意思就和高俅被稱為太尉,童貫稱為樞密,蔡京稱為太師一樣,如果他們也被“下放”到地方的話,同樣也會帶著原來這個官職,而非普通的府尹。

所以但從本身的官職和所處州府來看,梁中書就遠比如江州的蔡九知府,青州的慕容知府等州官要高得多,也重要的多。

梁中書其實很有能力

說完官職和地方,我們再來聊聊梁中書的能力,和書中高俅童貫等人專權又無能不同,其實梁中書很有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識人才,重人才

作為一個領導,其實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文能安邦,武能定國,而是要懂得識人用人,這一點宋江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梁中書在這方面表現也很好。

《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這裡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面獸楊志,當時他被髮配到大名府後,和他曾有過一面之識的梁中書並不因為此時他為廳上官,對方為階下囚而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馬上讓手下替他開了枷鎖,並打算重用他。

但是大名府人才濟濟,直接用個“賊配軍”做軍官顯然許多人不服氣,因此梁中書還特意為他聚集全軍演武,好讓楊志有亮相的機會,非常的替下屬考慮。

接下來楊志也沒辜負他的期望,先是弓箭比武各方面都完勝大名府軍方“挑”出來的一位最強副牌軍周瑾,然後又和最強的正牌軍急先鋒索超打了個平手,一戰成名,被梁中書堂堂正正的封為了提轄。

梁中書道:“既然如此,你去廳後換了裝束,好生披掛,教甲仗庫隨行官吏取應用軍器給與,就叫牽我的戰馬借與楊志騎,小心在意,休覷得等閒。”

這個官兒其實並不大,但比起“賊配軍”來說已經是天差地別了,更重要的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此外大名府還有大刀聞達,天王李成,急先鋒索超等猛將也都和梁中書的重視人才分不開,而再對比高俅對王進,林沖,楊志等人的輕視和打壓,在用人方面比起梁中書可謂天差地別。

《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善於管理,能聽意見

除了擅長識人用人之外,其實梁中書還是很能虛心接受屬下意見的,而且在大名府的名聲也不錯,我們再來舉兩個例子。

兩邊街道扶老攜幼,都看了歡喜。梁中書在馬上問道: “你那百姓,歡喜為何?”眾老人都跪了稟道:“老漢等生在北京,長在大名府, 不曾見今日這等兩個好漢將軍比試。今日教場中看了這般敵手,如何不歡喜?”梁 中書在馬上聽了大喜。

這是當時楊志和索超比武完後,大名府的百姓們看的高興,就簇擁在周圍歡呼,然後梁中書和他們的一段對話,可以看得出他還是十分親民接地氣的,而不是許多官員那種高高在上,生人勿近的樣子,而且百姓們對他也還是很尊敬的,願意和他交流溝通,這種情況在《水滸傳》中很少出現。

《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再說聽取意見,當時楊志分析了這一路的險惡,就建議“輕裝簡行”來運送生辰綱,而梁中書並沒有固執己見,而是虛心接受,同時還讓三個心腹家人也都聽從楊志的調遣。

梁中書道:“這個也容易,我叫他三個都聽你提調便了。”楊志答道: “若是如此稟過,小人情願便委領狀。倘有疏失,甘當重罪。”梁中書大喜道:“我 也不枉了抬舉你,真個有見識!”

此外當時梁山攻打大名府的時候,梁中書也是聽取了主管軍事的聞達和李成的建議,讓他們便宜從事,要知道宋朝的官職往往都是文官代武將,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高俅和童貫對於手下武將的輕視和一意孤行都是明證。

紅塵說

透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得知,梁中書本身就是高階京官出身,又坐鎮陪都大名府,並不是普通的府尹可比;而且他善於識人才用人才,也比較親民接地氣,還能虛心接受屬下的意見(尤其是武將),而不是強行外行領導內行。

《紅塵品水滸》系列175篇:忠義二字是怎麼來的?背後有何含義?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當然了,那十萬貫生辰綱確實說明梁中書還是比較貪婪的,但是第一,當時官員的俸祿本就很高,比如著名的清官包拯包青天一年的全部收入加起來都有一萬多貫(對宋朝收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文章),其餘官員更不用說。

從《水滸》中的吃吃喝喝,淺談宋朝各階層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第二,其實比起那些不作為甚至只做壞事的官員們來說,某種程度上百姓更加希望自己的父母官能為大家多做點實事和好事,哪怕他貪婪一點也比前者強。

所以,梁中書肯定不是那種兩袖清風的清官,但總體來說也還是很有能力的,遠比蔡京童貫高俅等官員強得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