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老闆用50萬偽造贗品,拍出2.2億天價,專家:虧了,至少10億

1993年我國正式引入市場經濟,由此激活了市場發展的原動力,刺激了經濟的增長,許多行業處於起步階段。雖然發展伊始,處處都是機遇和資源,但其中也不乏渾水摸魚者,令人頭痛。古玩行業也是如此 。

常言道:“好貨不愁賣,好店不愁客。”對於古玩行業更是如此。畢竟,古玩行業算是個小眾行業,古玩的價值一方面體現於本身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還有一部分體現於金融價值,也就是用於投資理財。其次,古玩一行,對收藏知識和閱歷眼界都要求甚高,畢竟一不小心看走眼,就是動輒百萬乃至上億的損失。

玉器老闆用50萬偽造贗品,拍出2.2億天價,專家:虧了,至少10億

而古玩中,很大一部分收藏品都是古董,頗具歷史價值。相對於古董而言,文物的概念則更加嚴肅,其作為具體悠久文化的遺存,受益於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不可再創造的本質特徵,也使得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無法以金錢衡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收藏古董逐漸形成一股熱潮,一件高質量的古董堪稱價值連城。而在高利潤的驅動下,便引起了許多人的覬覦,藉助造假行為來謀取利益。而造假行為引起的一系列後果,便是市場混亂不堪,導致贗品大行其市,好藏品被迫低價售賣甚至滯銷。

玉器老闆用50萬偽造贗品,拍出2.2億天價,專家:虧了,至少10億

有時候,因為造假者的技藝高超,連業內專家都難以辨認出來。1994年,北魏陶藝大師高水旺製作了一對北魏時期出土的陶俑,連故宮博物院的鑑定專家都無法準確辨認,還掏了10萬元的“學費”。2011年,一件“漢朝玉凳”的拍賣,更是引發了一場更大範圍的關於真偽的爭論。

在當年的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會上,漢朝青黃玉龍鳳圖案梳妝檯的一個部件在拍賣開始時就拍出了1。8億元的高價。最後,“文物”以2。2億元的高價售出,這也使得這把“漢代玉凳”成為當年售價最昂貴的玉器。

玉器老闆用50萬偽造贗品,拍出2.2億天價,專家:虧了,至少10億

但拍賣一經公佈,立即引起了許多網民的懷疑。因為在漢朝,古人還是席地而坐,並沒有座椅等器具。玉凳如果是漢朝文物,這顯然與一般的歷史知識不相符。但拍賣公司自有一套說辭,他們拿出了一份專業鑑定書,上面赫然是玉器專家周南泉的簽名。

在對“漢代玉凳”的評價中,周南泉先生得出玉凳屬於漢代的結論,並對該玉凳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他認為該玉凳具有重要價值。周南泉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研究員,堪稱玉器行業的泰斗級人物。專家和網民的看法大不相同,這也使得無數網友有些將信將疑:或許專家的鑑定結果才是對的?

玉器老闆用50萬偽造贗品,拍出2.2億天價,專家:虧了,至少10億

但在這個時候,郝邵鋒教授和文物鑑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卻表示明確反對。他們指出,“凳子”自西域傳入中原。《演繁露》曾記載:“今之交床,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桓伊下馬據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東漢末年雖然有“胡床”傳入,可那是椅子的前身,和凳子是兩碼事。真正的凳子是在晉朝才出現的,唐宋方才普及開來。

面對質疑,周南泉也不是沒有支持者,姚政是中國收藏家協會玉石委員會主任。他甚至發表文章說:“周老沒有走眼,漢代玉凳是撼世國寶,2。2億便宜了,10個億都不止。”直到2012年2月23日,邳州寶石行業協會會長汪如棉為這場“鬧劇”畫上了句號。他告訴記者,“漢朝的玉凳”不過是2010年趙先生製作的“贗品”,而這位趙先生是邳州當地一家玉器作坊的老闆。

玉器老闆用50萬偽造贗品,拍出2.2億天價,專家:虧了,至少10億

趙先生曾花費50萬元,買下了一方青黃玉。然後又聘請了22位玉工匠,按照一件明朝古董的式樣,雕刻這尊黃玉。這件“漢代玉凳”的製造歷時七個月,期間趙先生還請過汪先生指導。後來,趙先生以230萬元的價格將它賣給了別人。令人驚訝的是,僅僅一年之後,這樣的“古董玉凳”就被鑑定為漢代文物,並以2。2億元的天價售出。

《紅樓夢》有言:“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古玩行作為暴利行業,許多人垂涎其中利益,故意做出真假難辨的贗品混入其中,這就需要收藏者練就自己的一雙火眼金睛。然而這個行業門檻過高,沒有豐厚的家底,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是不要輕易涉足。

參考資料:

《紅樓夢》

《演繁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