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僅有的四個丞相, 三人被處死, 一人導致宰相制度被廢

宰相,是我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戰國時期各國基本建立了宰相制度,秦朝時正式定官名為丞相。宰相制度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秦朝正式確立後歷代多變,有丞相、太宰、大司徒、尚書令、中書令、同平章事、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侍中、納言等多種名稱,這是君權、相權之爭導致的,到明朝初年,傳統宰相制度被朱元璋廢除,延續了一千六百餘年。

明朝僅有的四個丞相, 三人被處死, 一人導致宰相制度被廢

明初,政治制度基本承襲元制,設中書省,以左右丞相總領百官,朱元璋對此不是很滿意,於洪武十三年(1368年)廢中書省,規定不再立丞相,由皇帝總領六部,加強了中央集權,宰相制度名義上被廢除了。從明朝建立到宰相制度被廢除,大明僅有四個丞相,分別是李善長、徐達、胡惟庸、汪廣洋,除了徐達外,其餘三位均被處死。

明朝僅有的四個丞相, 三人被處死, 一人導致宰相制度被廢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官至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位極人臣。

明朝僅有的四個丞相, 三人被處死, 一人導致宰相制度被廢

李善長可以說是朱元璋的老鄉,在大明建立過程中功比蕭何,是明初淮西集團的首腦,深受朱元璋寵信,是明朝第一位丞相。李善長於洪武四年就辭官歸鄉,按說會得以善終,但李善長可謂作死的典型,他辭官後還戀棧權勢,被胡惟庸案牽連,朱元璋免其株連後,李善長擅自向湯和借兵三百,終於觸動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經,李善長及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被賜死。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功臣、統帥,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徐達一生戎馬生涯,敗陳友諒、滅張士誠、攻入大都、滅亡元朝,堪稱大明第一功臣,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其死後被封中山王,諡“武寧”。

明朝僅有的四個丞相, 三人被處死, 一人導致宰相制度被廢

胡惟庸,濠州定遠人,明初重臣,先後任參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為百官之首。胡惟庸是李善長同鄉,受李善長賞識,被李善長推薦給朱元璋,得以升任丞相。

明朝僅有的四個丞相, 三人被處死, 一人導致宰相制度被廢

胡惟庸當了丞相後遇事小心謹慎取得了朱元璋的歡心,但逐漸的囂張跋扈起來,有傳聞是其將劉伯溫毒死。劉基死後,胡惟庸越加跋扈,逐漸的心生異志,後事敗被殺,株連三萬餘人,朱元璋也因此廢除了宰相制度。

明朝僅有的四個丞相, 三人被處死, 一人導致宰相制度被廢

汪廣洋,字朝宗,江蘇高迪人,明朝開國功臣,官至右丞相,封忠勤伯。汪廣洋是元末進士出身,深受朱元璋器重,李善長辭官後升為右丞相,胡惟庸為左丞相。汪廣洋與胡惟庸同為丞相,但其隨波逐流,朝政都被胡惟庸把持,胡惟庸案發後,汪廣洋受牽連被賜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