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引言

在唐代,有一場浩劫,直接改變了唐朝的命運,那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安史之亂,而在這場將近八年的時間裡,有場戰役他在這場變亂中死死地擋住了敵軍的進攻,那就是睢陽保衛戰。

而這場戰役的指揮官只是一個書生,沒錯就是張巡,在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甘為螺絲釘

張巡是河南安陽人,史書上還有一個說法是山西永濟人,出生於唐中宗時期張巡自小就博覽群書,喜歡鑽研兵法,志向遠大,在長大之後,憑藉自己的能力參加科舉,如願的成為了一顆朝廷的螺絲釘,當時是進士出身的他卻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在哪幹,他都是朝廷的一顆螺絲釘,在清河縣當任縣令時,他政績卓越,而且為官清廉,無論是當時的老百姓還是朋友,張巡都是盡心盡力,傾囊相助。

當他任職期滿後,有人勸他攀附權貴,張巡卻不願意巴結當時權勢熏天的楊國忠,他卻認為這不是一個朝廷官員該做的事。既然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就繼續分配做了一個真源縣的縣令。

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當時有個吏員華南金,平日裡欺壓百姓,百姓對其頗為有怨,他上任後,立即著手調查,一舉將其繩之以法,百姓無不稱頌。

指揮作戰

漁陽鼙鼓動地來,大唐的美夢驚醒,公元77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建立了大燕,唐帝國匆忙應戰,經過了大半年的苦戰,戰爭算是告一段落。在這其中有睢陽保衛戰就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那這場戰役的指揮者就是張巡。

當時的一些縣令見狀,叛軍所到之處,紛紛在驚嚇之中投降。其中就有張巡所在的真源縣的太守,他在向敵軍投降之後,逼迫張巡接應叛軍。

張巡見狀非常氣憤,帶著百姓在祠堂內大哭,率領將士向叛軍發起挑戰,百姓們見狀紛紛響應,與唐朝將領們一同抵抗敵軍。

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張巡與令狐潮之間的雍丘之戰相當傳奇,對戰的是令狐潮是臨近的雍丘的縣令,只不過他投靠了敵軍,在打不過我方的情況下,令狐潮不甘心,就又帶人殺回來。張巡以其威望被士兵們推舉為統帥,張巡率軍多次以少勝多,擊敗敵軍。令狐潮見形勢不妙,就回去找救兵了。

於是敵軍就加派手,於公元756年,敵軍4萬多人殺回來,當時張巡率領幾千名戰士在雍丘蹲點,多次偷襲敵軍,而這時令狐潮也率領幾千名將士出來,幾次都相持不下,他與將士們趁著其部隊內亂與唐軍配合,在經過了兩個月時間。經過了300多次對戰,打下了雍丘這塊地方。

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但是援軍人多了,而此時我方只有幾千名兵力,唐軍也就吃不消了,節節敗退,一路退到了睢陽一帶。而張巡帶人去找附近的賀蘭進明作為援軍,南霽雲奉命去求援,可賀蘭進卻不願意幫忙。南霽雲見不成,砍掉了自己的一個手指來明志。

睢陽一帶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江淮一帶的重要屏障,如果失去這塊地方,整個江淮地區可想而知,所以這就是他死守睢陽的緣故。正是他的堅持,安史之亂才得以順利平息。張巡在此算是功不可沒。

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無奈之舉

但是有一件事,遭到了許多人的詬病。到了戰爭的後期,當時的狀況非常艱難,將士們沒有糧食可吃,張巡就讓將士們動物。都吃完,實在是沒辦法,張巡就做了一件非常讓人驚訝的事,就是吃人。因為這件事,許多人就拿這件事來黑他。

可是雖然這件事幹的確實不那麼地道,可當時的局面也只能如此。要知道睢陽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由於戰亂,人們流離失所,人口驟減,大概有3000多萬人死於這場戰亂。如果睢陽這塊地方沒有守住,死去的不只是被吃掉了這點。

正因如此,更多的人避免了這場災禍。守還是不守,只在張巡一念之間。如果要是黑,就黑安史之亂的那群叛賊。

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對於張巡,讚的是他寧死不降,貶的是他的食人。以功而言,以孤城一座攔擋敵軍十餘萬,保東南千萬民眾平安,可堪忠烈。以過而言,睢陽全城百姓盡喪人口,亙古未有。可是異地而處,在當時的情況下,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是棄城而逃嗎?

那叛軍就會席捲東南,使得安史之亂又不知要延續多久,因此而死難的軍民估計又不知有多少。以睢陽一城換東南一域,我想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會同意,因為戰爭本來就如此殘酷。

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是的,張巡及其麾下士卒,是直接的食人者,而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又是誰,是遠逃的唐玄宗、是反叛的安祿山跟、史思明,還有見死不救的賀蘭進明,這些人雖然沒有直接食人,可因他們而發生的人間慘事,又不知有多少。

因此對於張巡,我們應該讚揚他的氣節、肯定他的功績,但同時也應承認他的汙點。我相信張巡自己也知道,當他做出食人的決定時,這將會成為他一生的汙點,可他依然做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恰恰體現了他的偉大。

當然張巡再偉大,不代表食人這件事是對的。事實上,這兩者也並不衝突。

年過半百的一介縣令張巡,是如何拼死守住了唐朝命脈的

張巡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內心一定是非常痛心。最後沒有援軍的他們最後被殺害,這時的他只有49歲。

張巡秉承來自己的忠誠,血戰到了最後一刻後世的百姓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為其立廟來紀念他的功績,可見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