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明君政治上的超前設想,不僅丟了性命,被餓死,也讓國家內亂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帝王,十五歲登基,國家面臨五個國家的覬覦。年少的他出奇謀保住國家,已經顯出明君風範。

後來國家也的確在他的帶領下步入強國行列,位列戰國七雄之一。但是後來他的一個治國思想,不僅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讓國家陷入混亂。這位帝王,就是戰國的趙武靈王。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年僅十五歲的趙武靈王繼位。魏、楚、秦、燕、齊五國想要趁著新君年幼,國家不穩之時瓜分趙國。五國各率精銳之師幾萬人,前來參加趙肅侯的葬禮,明說悼念,其實就是想要瓜分趙國,史稱“五國會葬”。

強國明君政治上的超前設想,不僅丟了性命,被餓死,也讓國家內亂

面對如此危機,趙武靈王雖然年幼,卻表現出了超出年齡段的成熟和睿智。他擺出一副魚死網破的姿態,面對五國強軍絲毫不怯場,十分強硬。

他下令趙國全境處於戒嚴狀態,代郡、太原郡、上黨郡和邯鄲的趙軍一級戒備,隨時準備戰鬥。

當然他也不是一股腦向前衝的傻子,在擺出如此姿態的同時,聯絡夾在秦、魏、楚、齊間的韓國和宋國。三國聯盟形成品字結構,使得秦、魏、楚、齊面臨兩面和三面受敵的被動局面。

強國明君政治上的超前設想,不僅丟了性命,被餓死,也讓國家內亂

趙武靈王還派使者攜重金賄賂越王無疆,請求越國進攻楚國。

越國與楚國是世敵,拿了趙國的錢很高興的就去攻打楚國了。楚國沒有精力在對付趙國,轉身面對老仇家越國去了,壓力驟減。

這樣一來就只剩下燕國,以及受齊國指使的中山國。中山位於趙國版圖之內,對趙國影響很大。於是趙武靈王又使金賄賂樓煩進攻燕國和中山,去掉燕楚兩個強國,魏、秦、齊受趙、韓、宋挾制也不能在做些什麼。如此一來,趙國安危得保。

強國明君政治上的超前設想,不僅丟了性命,被餓死,也讓國家內亂

“五國會葬”危機解決,趙武靈王在國內推行改革。他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顯著增長,國力越發強盛。後來他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

在趙武靈王的治理下,趙國步入戰國七雄之列,成為戰國最強盛的國家之一。但是強盛的趙國,卻又因為趙武靈王的一個設想崩亂。

趙武靈王的設想,就是自己在壯年退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這個傳位並不代表權利的交接,只是去除國君的稱號,代以“主父”(內似於太上皇),仍然保留君主的權利。

強國明君政治上的超前設想,不僅丟了性命,被餓死,也讓國家內亂

也就是說,在趙武靈王的構思中,自己和兒子都是國家的君主、統治者。他讓自己的兒子提前繼位,為的是分擔自己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兒子與自己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比如說兒子負責內政,而他則專心的面對趙國對外的激烈戰鬥。

他想要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希望能將自己的國家帶入新階段。但是這個設想絕對是超前的,不僅不符合當時的政治規律,並且一定程度上還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最後這個設想,將趙國帶入嚴重的內亂之中。

趙武靈王有兩個看重的兒子,一個是公子章,帝國最初繼承人,另一個是趙王何,帝國最終的繼承人。趙武靈王廢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而傳位趙王何。

強國明君政治上的超前設想,不僅丟了性命,被餓死,也讓國家內亂

廢除公子章太子之位的趙武靈王心生愧疚,而公子章又擺出一副無怨無悔的姿態,使得趙武靈王不自禁的想要彌補他。同時趙王何處理內政,公子章隨趙武靈王四處征戰,更得趙武靈王歡心,於是趙武靈王對待公子章越發優厚,公子章出行儀仗與趙王何無二。

趙王何聰慧賢明,很得朝中大臣支援。眼見著趙王何越來越像一位帝王,趙武靈王卻有些不甘放權。一方面出於對公子章的愧疚,一方面來源於自己對權利的不甘心,趙武靈王開始扶持公子章。

公子章有野心,想要奪回本屬於自己的皇位。一方面對趙武靈王虛與委蛇,一方面暗中謀劃,想要先殺趙王何,再殺趙武靈王。後來他設計想將趙王何和趙武靈王聚集,大臣肥義覺得不對勁,代替趙王何前去。

強國明君政治上的超前設想,不僅丟了性命,被餓死,也讓國家內亂

計謀被識破,公子章殺肥義。趙王何領兵平叛,公子章逃入趙武靈王屋內。那個時候趙武靈王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安的什麼心,放公子章入內。

雖然此事得到解決,但是趙武靈王的態度卻讓趙王何傷心,此後對趙武靈王不再理會。趙王何雖然無殺心,但是公子成卻知道此事如此下去不行,於是就幫趙王何解決。

公子成率軍圍趙武靈王宮室,雖然不敢強殺,但是卻不給趙武靈王輸送飲水食物,將趙武靈王生生餓死在沙丘宮室。

等到趙武靈王去世,趙王何才得知訊息,痛哭一場,厚葬父親。趙武靈王超前的設想,不僅搭上了自己的命,同時也讓國家陷入內亂之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