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鏽病重,秸稈粉碎到田裡會對下茬小麥造成影響?答案來了

今年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就是雨水大,氣溫低,結果導致夏玉米鏽病大面積流行,表現為葉片發黃,鏽跡斑斑,最終葉片和莖稈過早枯萎,果穗倒頭,籽粒不飽滿,產量下降。

今年玉米鏽病重,秸稈粉碎到田裡會對下茬小麥造成影響?答案來了

像我們北方地區,基本上是收穫玉米後播種冬小麥。大家都知道,現在幾乎都是聯合收割機收穫玉米,秸稈還田,那麼帶有鏽病菌的秸稈是否會傳染到小麥身上呢?

要想知道答案,需要了解小麥鏽病。

小麥上發生的鏽病有三種,分別是條鏽病,葉鏽病和稈鏽病,其中以條鏽病和葉鏽病流行範圍廣,危害重,稈鏽病發生率少。在這三種鏽病中,條鏽病和葉鏽病只危害小麥,而稈鏽病既危害小麥,也危害玉米。也就是說,玉米鏽病菌可對導致小麥稈鏽病的發生,但機率很小。

小麥發生鏽病有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在播後1個月左右,第二個時期是在5月份,主要集中在5月1日到10日間。

今年玉米鏽病重,秸稈粉碎到田裡會對下茬小麥造成影響?答案來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鏽病孢子的發生要有適宜的條件,一是溫度,二是溼度。

玉米鏽病產生夏孢子,是橙黃色粉末狀,它隨病株殘留於土壤中,能耐零下16℃的低溫,但夏孢子的萌發溫度是在6-27℃範圍內,最適溫度為9-18℃,高於22℃萌發減少,34℃以上不萌發。

而且,鏽孢子的萌發得有一定的溼度,在播種小麥後,雨水日數和降雨量是決定發病程度的關鍵因素。

在小麥播後1個月,或者是春季,當降雨次數多,降雨量超過常年水平,此時溫度適宜,小麥鏽病就有可能出現中度偏重流行或大流行。而夏季和冬季則因溫度不適而不會發生小麥鏽病。

小麥鏽病其實並不難預防,一是選擇抗病品種,二是藥劑拌種,三是做好一噴三防工作,這樣基本可防治住小麥鏽病。

現在小麥種大都是抗病品種,而且還都進行了拌種,如三唑酮,戊唑醇等拌種,能在播種後達到45天左右的防治效果,所以在秋苗上很少會發生鏽病。而農民大都是"見花打藥",即在4月中旬到5月初,在小麥始花前或花後進行一噴三防,所用的藥劑大都是三唑酮,戊唑醇,丙環唑,烯唑醇等三唑類殺菌劑,也就對鏽病有了很好的防治。

今年玉米鏽病重,秸稈粉碎到田裡會對下茬小麥造成影響?答案來了

因此說,玉米鏽病的發生輕重對小麥鏽病的發生影響並不大,只要我們對麥種進行藥劑拌種,並注意做好一噴三防工作,鏽病可消除。對於小麥秋苗或春苗發病較早的地區,可用三唑酮等唑類殺菌劑進行1-3次的噴霧防治,間隔10-15天,可減輕或消滅鏽病。

小麥鏽病的發生還得有三大因素,分別是菌源,寄主,氣流和雨水等氣候條件,而氣流是傳播的主途徑。從發生小麥鏽病的程度來看,在5月份南風盛行時,鏽病孢子會從南方隨氣流傳播到北方麥田來,在溼度適宜時發生,而並不是本地玉米鏽病孢子萌發所致。所以說,只要我們做好小麥的拌種和一噴三防工作,小麥鏽病並不會大發生和流行。如果您不相信,可以趁此機會驗證一下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