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完全不需要自卑,這個社會有錢人一點也不多,窮人永遠是大多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們不難發現,對比70後、80後那批創業成功機率高的人,當今90後、00後發家致富的渠道依舊不少,區別就在於財富守恆的總時長。

70後、80後是活躍在各個行業,透過奠定各行業龍頭而逐漸成為壟斷、半壟斷企業,其財富延續性、迴圈性相比來說更強,且財富可以投資到其他產業,利滾利風光無限。

而90後、00後我們常見的大多活躍於網際網路行業,透過銷售、直播的方式成為“網紅”,隨即產生了一種現象,他們來得快去得也快。

你完全不需要自卑,這個社會有錢人一點也不多,窮人永遠是大多數

“網紅”的新鮮感、活躍度等隨著大眾審美及喜愛度的變化而更新換代,且更替速度極快,使得他們整體相較於老一輩顯得弱勢。

即便是一時風光,其薪資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一時間羨慕不已,給人一種彷彿別人都混得比自己好的想法,其實不然。

正如老話所說,“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一樣,“資本也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其實社會上真正有錢的人不多。

之所以被稱之為勞動力,是因為勞動力永遠需求量大且需要薪資還人多,

所以勞動力永遠屬於所謂的“窮人”範疇。

在逢年過節親戚間的你來我往中,不難看出在當今社會,資產永遠是一個人的“腰桿”,有了資產,生活上頂多有些磕磕絆絆,而沒有資產卻輕而易舉的寸步難行。

一對夫妻生下兩個孩子尚且難以做到給孩子的愛是平等的,那麼一個社會非血緣關係的人口基數非常大,社會的分配不均在所難免。

資源的有限讓我們不得不優先將資源分配給更有技術的、更具有能力的那一部分人,並且以交際圈為單位,其福廕下還有他們的親屬、子嗣和友人。

前人曾言,社會上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據著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這是現實。

勞動力是很難翻身的,當一個人能輕易被他人替代的時候,其結局是顯而易見的。勞動力的特色之一就是易替代。

而社會是離不開他們的,因為有太多需要人力的,日復一日的工作需要著他們。

你完全不需要自卑,這個社會有錢人一點也不多,窮人永遠是大多數

在網路上看到的大片炫富的聲音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富裕到不需要工作的,他們也只能發聲,一種是為了面子營造假象的,他們為了心理安慰。

在意的人只看到這兩種,而輕易忽略了沒發聲的人:一種是有錢但還在拼搏的人,一種是為了生計無暇展示的人,後者往往是大多數,這才是社會上最常見的人。

“窮”是一個會變化的詞彙,且根據參照物的不同其變化速度堪稱瞬間。

“窮”離不開對比,沒有參照物的窮不具有可信度,往往我們說出具有反義詞性質的詞彙,並將之給某些事物下定義時,對比就已經完成了。

對比試卷成績,考99分的學生一定比考20分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對比插隊的人,排隊的人素質一定“高”;對比葡萄,西瓜肯定“大”,那麼我們說某人“窮”必然有“富”的形象為參照。

你完全不需要自卑,這個社會有錢人一點也不多,窮人永遠是大多數

對比福布斯榜的人,其餘人都是“窮”的,對比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以下的人是“窮”的,但對比中產階級以上,中產階級又是“窮”。

社會是離不開窮人的,因為窮人一定存在的,他們是構建社會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社會的前進和發展中,窮人的作用非常大,正因為有對比、都不希望成為窮人,才不斷努力。那些已經在所謂“富人”概念中的人,拼命努力不讓自己跌落下去。

尚且處於“窮人”概念中的人不斷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改變生活狀況,從而使社會資產生生不息,源源不斷。

錢不是衡量富人窮人的唯一標準,“富”與窮還可能是精神層面的形容詞,社會上也避免不了一部分人精神層面“虧空”,一部分人精神層面“豐盈”。

你完全不需要自卑,這個社會有錢人一點也不多,窮人永遠是大多數

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是不斷從精神“貧窮”慢慢成長起來的,有的人持續貧窮,有的人不斷豐富學識與教養,完成“人”的撇捺書寫,正是因為人的精神層面“貧富”不同,才形成多姿多彩的社會。

社會的“貧富”差距不可避免,成為什麼人是自己可選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