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戰績明明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多在詩詞中懷念李廣?

李廣的名氣大是事實,不過他的戰功可是敵不過衛青、霍去病。李廣自稱從成年到死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但是史書中對他的明確記載只有區區八次,這八次記錄中勝利只有三次,在漢朝名將中戰績的確不高,但是他名氣非常大,大概是以下幾方面原因。

李廣戰績明明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多在詩詞中懷念李廣?

第一是司馬遷的記載

《史記》這部大書對李廣的遭遇表示同情,覺得李廣的地位比不上衛青、霍去病這樣的皇親國戚是不公平的。本身司馬遷本人就是個敢於說話的人,結果得罪了漢武帝,被處死,為了寫出《史記》,忍辱受了宮刑。

所以司馬遷對漢武帝是很仇恨的,所以那些在漢武帝手中沒有得到太好下場的人都是司馬遷同情的物件,都被司馬遷引為同類,於是對李廣這樣的將軍司馬遷表示了同情,對衛青、霍去病這樣的皇親國戚司馬遷就比較鄙視,這些人就是漢武帝的幫兇,自然就是司馬遷的對頭,所以要批評。這使得李廣形象比較高大,衛青和霍去病比較渺小。

李廣戰績明明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多在詩詞中懷念李廣?

第二是李廣的射箭水平很高

漢民族本來不擅長射箭和騎馬,為了打擊北方的匈奴,漢武帝開始興馬政,大量的訓練騎兵,騎兵作戰就離不開弓箭,而李廣又是個神射手,在對匈奴的不多的幾次勝利中,李廣出神入化的射箭本領,給敵我雙方計程車兵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甚至敵人都給了李廣一個綽號叫飛將軍。

這很厲害!如果是自己人給的稱號那也就算了,可能有誇大之詞,但是敵人給的肯定是準確的,所以李廣的名氣自然就大起來了。

第三、唐朝的詩人寫了一些歌頌李廣的詩

這些詩歌廣為人們傳誦,客觀上給李廣做了免費廣告,這些詩歌中比較著名的有,王昌齡的《出塞》,其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其中“飛將”即指飛將軍李廣。

李廣戰績明明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多在詩詞中懷念李廣?

還有,《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是為飛將軍不能封侯而感慨。盧綸在《塞下曲》中則描寫了一個傳奇故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高適在《燕歌行並序》中寫道“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感慨自己沒有遇到像李廣這樣身先士卒的將軍。明朝的小說《水滸傳》中有一個神箭手花榮綽號叫“小李廣”。

這些詩句和故事廣泛流傳使李廣的名氣更大了。

第四是唐朝和宋朝都對李廣有冊封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唐德宗接受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追封包括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在內的六十四位古代名將,併為他們設廟享奠。到了北宋宣和五年,皇帝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李廣也名列其中。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李廣亦位列其中。

李廣戰績明明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多在詩詞中懷念李廣?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李廣名聲顯赫,而且李廣的名聲遠遠超過了衛青和霍去病,雖然皇帝對他們青眼相加,但是皇帝畢竟是少數,抵不過廣大群眾的力量。這也驗證了一句話,歷史是人民寫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