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020,別再忽悠年輕人"做自己"了

跟朋友聊工作之後明白的道理,她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那時候她剛畢業,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公司內部的一個部門打報告,說部門出差的頻率太高,公司報銷的流程又麻煩,希望財務部借調一個人給他們,只負責這個部門的業務,算是半個專用秘書。

一開始這事兒被派給她的時候,她壓根沒在怕的,過去剛一週,她就特意整理出來了詳細的報銷流程圖,從要用哪個瀏覽器開啟網站,到怎麼把掃描件傳到郵箱,再上傳到公司的系統都寫得清清楚楚。

就算是十幾歲的孩子也能照著這個流程走下來,那張流程圖就貼在部門白板上最顯眼的地方,可總是有人不照做。

不是掃描件不清晰,就是發票抬頭寫錯,不是少貼了電子版的採購清單,就是紙質發票找不到。

她在部門的會議上詳細的介紹過,也跟一些“困難戶”同事私下一對一的聊過,可無論對方當面是怎麼表示明白,理解,會支援她的工作,報銷時該犯的錯還是一個都不少。

時間一長她也失去了耐心,遇到不合格的報銷單直接毫不留情的退回去,郵件裡還不忘語氣不善的懟一句:請先檢視流程圖,確保所有資料齊全之後再提交。

磕磕碰碰的熬到年底,部門總監找她談話,她煩躁又委屈,加上年少氣盛,開口就是吐槽大家的不配合,總監一聲不吭的聽完她抱怨,說: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報銷的問題是一張流程圖就能解決的事,那我借調你來做什麼?我現在就可以出去告訴要求人按照你的流程來,但那就成了我的成績,而不是你的。

你希望所有人能一開始就按照正確的步驟來,但你在這裡的價值,就是去幫那些做不對的人把事情做對,而不是拒掉他們的發票,抱怨他們總是做錯。

我知道你是個看重程式,看重效率的人,但不要讓你的價值,被你的價值觀淹沒。

她說她至今都記得聽到那番話的感覺,先是不服,然後有點兒心酸,想通之後又是釋然。

是啊,職場裡哪有那麼多“應該”呢,誰的工資也不是平白天上掉下來的,要是所有人真的一開始就能把所有事做好,恐怕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就要失業了。

而我們之所以被需要,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自我有多獨特,僅僅是因為這張大網上佈滿著窟窿,才需要你把它補好。

你想怎麼幹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把你該乾的事情做好。

這句話一直陪著她,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財務人員,到部門經理,到自己獨立帶專案,到去年跳去了一家公司做財務總監。

每一次遇到不配合的同事,難纏的合作伙伴或者挑剔的上司,發火之前她都會默唸一遍那句話:不要讓你的價值,被你的價值觀淹沒。

然後平心靜氣的去討論解決方案。

日本作家三浦展有本很有爭議的書,叫《下流社會》,不是跟廉恥掛鉤的下流,而是指那種對生活失去熱情,無法向上突破,只能被被現實裹挾著一路不斷向下的“下流”。

書裡有十二個有關“下流指數”的測試,如果你在十二題中有六道題以上選了“是”,那麼大機率上,你就屬於三浦展定義的“下流階層”中的一員:

1。 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齡的十倍(這裡的年收入是以[萬日元]為單位計算,如果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0。67*你的年齡*10000)

2。 覺得人不用考慮將來的事,而是該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

3。覺得人應該活出自己的色彩

4。期望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想虛度此生

5。 事事嫌麻煩,不修邊幅,生活不規整

6。 喜歡一個人獨處

7。生性樸實,不喜歡錶現,不出眾

8。服飾不在乎流行,而是注重展現自我風格

9。 覺得做飯吃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10。經常吃零食和快餐

11。待在家裡玩一整天電腦遊戲或上網也不會厭倦

12。未婚(男性33歲以上,女性30歲以上)

這本書裡最引人爭議的一點,就在於論證“下流階層”和“自我”的關係。

三浦展根據調查結果得出一個結論:越是下流階層,就越強調追求個性和自我堅持的價值觀。

這些人無論在生活還是職場上都不願意讓步和妥協,總是我行我素,很難跟人合作,不僅難以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還特別容易因為處處碰壁而心灰意冷,陷入一個“向下”的惡性迴圈。

這當然不是個順耳的結論,它很像一根突兀的銀針,毫不留情的戳破了那些“做最好的自己”“走自己的路”和“堅持自我”的粉紅氣球。

好好一場爽劇,偏偏到了這裡被打了耳光。

原來人的價值並不僅僅是因為“我是誰”而得以實現的,而是看你放棄了什麼個人的價值觀,來成全了自己在群體中的價值。

前幾天在翻漢史,看到王莽短暫的改朝換代,又想起了朋友的這個故事。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裡,王莽是唯一一個異姓王上位,但沒發生過流血事件的君主。他是以幾乎無暇的德行,被百姓和百官推舉登基的。

他得到的好評包括但不限於“兒子打死了無關緊要的家奴,不僅不包庇縱容,反而逼自己的“官二代”兒子自殺償命“,”在災荒之際帶頭捐糧捐地,拆除皇家園林安置災民“和”生活樸素,克己復禮“。

但問題是,“克己復禮“作為個人的行動準則沒問題,但當王莽以皇帝的身份下令,要嚴格按照周朝的體制來建立理想社會的時候,麻煩就來了。

且不說土地改革上的出爾反爾,外交上的打臉,大費周章的模仿周朝時期的官制,廢除所有的官名,一律改用周朝的舊名這種瞎折騰的事兒。僅僅來感受一下王莽的金融改革,就讓人想吐血。

他廢除了西漢的五銖錢流通,仿照周朝的體系,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幣制體系。這個體系裡分為大錢,壯錢,幼錢,么錢,布,龜殼和貝殼,彼此的換算關係極其複雜不說,還每三年都要改幣一次。

你要是老百姓,你瘋不瘋?

於是王莽和他短暫的“新朝“,也就這樣在一系列的失敗中走向了末路,僅僅建立十五年,就被劉秀創立的東漢推翻。

但也蠻讓人難過的。

王莽不是楊廣,他是真的堅信自己的那套價值觀,而不僅僅把它當作是上位的手段。坐了十五年皇位,除了上朝依舊是穿著普通的麻衣,每天都通宵達旦的工作,幾乎沒有任何娛樂。

他只是個頑固到荒誕的理想主義者。

王莽和明君最大的差別,並不是人品,性格上的好與壞,而是在於把權力當作實現自我的工具,還是造福百姓的方式。

前者是價值觀,而後者是一個皇帝存在的價值。

一念至此,忽然覺得有點平衡。

就連坐在皇位上的人,不也沒辦法只做自己嗎?更何況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社畜。

去做你該做的人吧,去實現你該實現的。

這才是成年社會的生存法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