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明知道滿洲人虎視眈眈,入主京城後,為何不及時防備

李自成的大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形勢其實相當嚴峻,關外有滿洲人虎視眈眈,山海關的守將吳三桂還有叛變風險,而在南方還有個南明小朝廷,這些都是李自成的巨大威脅。

在面對這樣的困境時,李自成還能擬定非常明確的戰略方針,足以說明他對天下形勢是瞭解的,而且他本人也不是個昏聵的人,否則不會被眾人擁戴為王。

既然思路明確,也有足夠的能力,

那麼在打下京城宣告大明王朝滅亡之後,大順上下為何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呢?難道他們猜不到滿洲人會傾巢出動嗎?

李自成明知道滿洲人虎視眈眈,入主京城後,為何不及時防備

一、李自成入京後面臨的問題

1、缺錢少糧

大慧認為,李自成大軍在入京後開始一系列的“騷操作”,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地盤的鞏固和對外防務上,除了有來自農民軍的一種眼界的限制外,還有很多就算是李自成本人都很難說出口的苦衷,這是什麼意思呢?

瞭解那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李自成軍隊進入北京之後,幹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情,也是備受後世詬病的,那就是對京城內原本的前朝官員進行了虐待和搶劫,尤其是明朝貴族,基本是無一倖免。

史學界普遍認為,由於這件事發生,導致得罪貴族階級,製造階級矛盾,是起義軍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這裡就出來了一個問題:李自成覆滅明朝後,自己成了皇帝,換言之,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了,京城的那些貴族官僚手中的財富,想要獲得豈不是早晚的事情?他用得著這麼急嗎?

從中國歷史的程序來看,每次改朝換代,打入京城的新統治者都會對百姓,對前朝官員,甚至是前朝的皇族施以恩惠,史書上常用的詞就是“秋毫無犯”。到了李自成這裡,就真的不按套路出牌了嗎?

如果他一開始採取懷柔政策,等到穩定京城內的局勢後,再反過頭來收拾這些地主權貴不是更得心應手嗎?為什麼他要急於求成?大慧個人認為是大順軍此時缺少軍糧。

李自成明知道滿洲人虎視眈眈,入主京城後,為何不及時防備

2、內部的激烈矛盾

此前明朝還在的時候,內部官僚腐敗成風,外部軍事行動不斷,本就不富裕的國家早就積貧積弱,國庫裡壓根啥都沒有。沒有錢也收不上糧,這仗怎麼打?

不管是和滿洲人對抗,還是去安撫帶兵的將軍,總之每件事都離不開錢,

李自成手裡沒有錢,自然不可能在進入京城之後,平心靜氣的去安撫官民。

李自成明知道滿洲人虎視眈眈,入主京城後,為何不及時防備

除了搞錢,李自成還遇到了一個大麻煩,那就是隊伍內部人心不齊,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

李自成手底下有一員得力干將,叫做劉宗敏,一開始兩個人打天下的時候配合的十分默契,但是到了後期,劉宗敏直接就不聽招呼了。

李自成一直打算把吳三桂籠絡過來,礙於期間發生了種種機緣巧合的事情未能成功,不僅如此,吳三桂還公然宣佈要和農民軍血戰到底,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只能調整戰略進攻吳三桂集團。

李自成明知道滿洲人虎視眈眈,入主京城後,為何不及時防備

劉宗敏的這席話有什麼意思呢?大慧認為至少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劉宗敏自己的出身、學識、膽識都很有限,他不可能像漢朝、明朝這些開國之初的將領一樣,有一種穩固江山社稷的決心,也根本扛不起這份責任。

第二,劉宗敏本身就不太承認兩人一起打天下,結果你李自成當了皇帝,而一直拋頭顱灑熱血的我卻只能成為臣子,而且兩個人關係的質變,還要求後者無條件的服從和忠誠。

第三,劉宗敏是一位有兵權的武將,但很明顯他已經厭倦了戰爭,也沒有了此前的野心和榮譽感,只是想要功成名就後去享樂。

李自成明知道滿洲人虎視眈眈,入主京城後,為何不及時防備

二、失敗不是一朝一夕

不僅是李自成手下的武將水平很一般,士兵的作戰能力也相當有限,有的朋友可能會有疑問,這不應該啊,如果說戰鬥力不行,為啥能打下大半個中國,還一舉拿下北京,滅了大明朝呢?

大慧認為,李自成之所以能夠一路凱歌,最大的原因不是他的部隊有多狠,而是得益於明朝軍隊的集體譁變。

如果駐守各地的明軍不發生叛亂事件,以李自成的實力,不能說打不下北京城,至少會困難重重,短時間內是很難實現的,比如李自成進入北京,也是因為明廷內部有了奸細,在他們的反叛下導致的。

李自成明知道滿洲人虎視眈眈,入主京城後,為何不及時防備

以上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李自成軍隊裡的將士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到了後期,李自成本人在集團內部的影響力、統御力都十分有限。

綜上所述,不是李自成不知道有來自關外的威脅,也不是不想去應對,只是看看自己的口袋中啥都沒有,軍隊又不思進取,這種尷尬的局面,你讓他怎麼辦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