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時,為何不用毒箭來增加殺傷效果,反而靠數量取勝呢?

古代打仗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弓箭,弓箭幾乎伴隨著人類的每一場戰爭,即使是現在,弓箭依然在發揮著作用。但是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一個問題,為什麼軍中不大量使用毒箭呢?

古代打仗時,為何不用毒箭來增加殺傷效果,反而靠數量取勝呢?

首先古人對於弓箭的穿透力要求很高,在初期的時候,大家使用的都是布甲,只要能夠穿透布甲,進入肌肉,給敵方士兵造成傷害就夠了,後來隨著防禦能力的提升,各種防禦甲以及盾牌的出現,這要求箭必須擁有更強勁的穿透力才行,於是古人將箭簇換成了金屬製品。這一下箭的威力大大提升了。

不過古人並沒有因此滿足,他們嘗試將毒藥塗在箭簇上,給對方造成致命傷害。比如關羽的“刮骨療毒”的故事,就證明了毒箭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何毒箭多見於小股部隊使用,而沒有在大規模的戰爭中使用呢?

古代打仗時,為何不用毒箭來增加殺傷效果,反而靠數量取勝呢?

這主要是因為毒藥在那個時候還無法實現大規模的生產,尤其是像蛇毒之類的致命性高的毒藥,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的作戰需求,而且成本很高,所以只能夠小規模的使用。

其次就是有些毒藥在使用的時候存在風險。像那種礦物質的毒藥,被磨成粉需要摻上水攪拌,然後塗在箭上,但是在使用的時候如果颳了大風,那豈不是自己先被毒死了嘛?所以古人不大規模的採用毒箭還是有道理的。

古代打仗時,為何不用毒箭來增加殺傷效果,反而靠數量取勝呢?

即使沒有上毒,但是古人還有很多辦法來提高殺傷力的。比如英國古代的長弓手在射箭前喜歡將箭插在地上,蒙古人喜歡將箭放在牛糞馬糞裡面,這樣做是為了使箭頭更髒。

一旦這種箭頭射入人體內,必會引起傷口的細菌感染,古人那個時候還不知道什麼叫做細菌感染,只知道用火烤或者用燒紅的金屬塊去燙傷口,達到止血的效果。

古代打仗時,為何不用毒箭來增加殺傷效果,反而靠數量取勝呢?

雖然這會使表面的細菌被殺死,但是傷口內部的情況還是很惡劣的。而且在拔箭頭的時候還會容易造成傷口面積擴大,加大感染範圍,在得不到及時的救治下,基本上就只有等死了。即使躲過這一關,但是後面沒有好好調理和充足的營養保證,也是難逃一死。

所以古人根本不用耗費那麼多的精力和財力去大規模的使用毒箭,只要把箭往糞便裡面一插,殺傷效果絕對不亞於毒箭,而且這種方法更加經濟,快捷。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