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炎黃子孫的來歷最明確,也大家都知道。在上古時代,有一個部落首領叫炎帝,另一個部落首領叫黃帝。炎黃子孫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就是這兩個部落的後代。但事實上不完全這樣。炎帝是神農氏的首領,他們最初活動的地點,大概在今天的寶雞一帶。這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部落。大多數說法炎帝並不是一個人,其中唐朝司馬貞在《三皇補紀》說的最明確,神農氏炎帝一共傳了八代。也就是說那八代人的首領都叫炎帝。炎帝的長相跟我們不一樣,牛首人身。但是沒有記載他所管的姜部落也是這種長相。就像三星堆的蜀王蠶叢長相是縱目人,而普通百姓長相跟我們差不多一樣,我認為他的部落子民也是普通人。那是一個由神統治人的年代。皇帝的長相也跟一般人不一樣,是人首蛇身。而且從三星堆發掘的文物來看,這些記載很有可能是真實的。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神農氏最大的貢獻是農耕和中醫。透過遍嘗百草,神農氏知道了哪些植物是可以治病的。所以在後來的《山海經》中,對能治病的作物都做了專門的記載。黃帝是有熊部落的首領。《史記》說他是少典之子。而少點是伏羲女媧的兒子,所以黃帝一下子就跟伏羲女媧掛上了鉤。有熊部落也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部落,活動地點主要在今天的河南東部。黃帝有四個妻子,其中有一個叫縲祖,她發明了養蠶抽絲,從此人們擺脫了直接穿獸皮樹皮,而絲綢也成了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神農氏被蚩尤攻擊,一敗塗地,炎帝被趕出了原本生活的地方,只好去依附有熊部落。炎黃重此成為聯盟,並在有眾神參與的逐鹿之戰中,一舉打敗了蚩尤,統一了黃河上中游地區,形成了中國最早的版圖。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後來炎黃分裂,發生了版權之戰,炎帝敗落,率領部分部眾向西遷徙。之後姜部落就退出了歷史記載。但是這個部落並沒有滅絕,今天的羌族,就是他們的直系後代。此外在西漢的時候,西域三十六國當中有許多羌人建立的國家,如無雷、西夜、婼羌等,根據分析也應該是神農氏的後代。而皇帝所在的部落,這直接繼承了炎黃子孫的血脈。事實上這時候,部落內部民族很多的,除了原本的有熊和羌族,還有蚩尤所管轄的眾多民族。黃帝死了之後,把部落首領的位置傳給了孫子顓頊,顓頊傳給嚳,嚳傳給摯,摯不稱職,於是傳給堯,然後舜、禹、夏、商、周,一路高歌猛進到二零二一年十月六日。所以炎黃子孫一開始就是多民族的。到了今天,不但中國之內各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在國外還有一些屬於炎黃子孫建立的國家。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而華夏這個詞的來歷頗具爭議。這個詞語最早見於《尚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我們可以看出這裡是把華夏和其他民族並列,所以華夏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有一個故事,講到在上古時候有一個部落叫華胥,部落首領是個女的,人們叫她華胥氏。她有一次踩到了雷神的足印,因此感應懷孕,三年之後生下了一對兒女,這就是伏羲女媧。然後傳下來,就是黃帝的有熊部落。有人認為,所謂華胥就是華夏。因為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名字,後人是根據發音來記錄的。就像洪荒一詞,又被記錄為混沌、鴻蒙一樣,不同的人根據發音來選擇的漢字不一樣,所以有了華夏、華胥的不同。其實還有第三種寫法,那就是赫胥。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這種說法本來是最明確的,然而有些矛盾。在大禹時期的《山海經》裡,就已經提到了伏羲女媧,但並沒有提到華胥氏。在之後接近兩千年的《列子》,才第一次提到華胥氏這個名字。在書中出現相差這麼久,感覺上華胥的故事是後人虛構的。伏羲女媧作為創世之神,他們應該是本來就存在的,或者說他們是大地的兒女。居然有華胥氏那麼一個部落,說明當時已經有很多人了,那就不需要伏羲女媧兄弟結婚來繁衍人類,或者女媧摶土造人。當然這只是做紙面上的分析。如果華胥氏的故事是真的,而這也真是華夏這個詞語的來歷,那說明華夏最早所代表的是單民族,在這點上跟炎黃子孫是不一樣的。當然還有另外的說法,認為華夏的夏來源於夏朝,而華指的是花,古代的確沒有花這個字,所有想到花的地方都用的華。這種用法一直流傳到今天,比如成為華而不實,意思是隻開花不結果,這個華就是花的意思。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大禹治水之後,把自己權利能夠達到的地方分為五服。這五服相當於五個同心圓,從內到外依次是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這種方式一直延續到周朝。後來周穆王姬滿北征犬戎,引起了抗議,從此荒服不再來上貢,五服制度瓦解了。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五服制度的核心是,把當時的中國放在最中間,五服之外是其他民族組成的政權。因此這個國家就逐漸演變成了“中”國。而對中國的稱呼,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周朝。當時周成王鑄了一個青銅尊,用文字在上面銘刻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有“宅茲中國”四個字。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我要居住在這個中國”。而這裡的國其實是都城的意思。他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居住在國家的都城裡,統治整個天下。在這之後,中國這個詞用的就越來越多了。《孟子》講到大洪水的時候說“水逆行,氾濫於中國。”這裡已經講的是當時的國家,也就是整個周朝天下了。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在中國歷史上,至少從隋唐開始,就有鮮明的民族劃分。雖然有時候劃分方式比較模糊,有時候非常清晰。而把生活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統稱為一個大族,也就是中華民族這個稱呼,最早是梁啟超提出來的,距離今天只有一百來年時間。中國這個詞語的意思,從這個詞語出現開始,逐漸被全國人民所接受。兩千多年來,我們都認為自己生活在大地的中心,而在我們國境之外,都是生產力非常低下的少數民族。因此我們沉醉於萬國來朝,沉醉於天下共主,對地球上其他國家發生的變化,要麼根本就不知道,要麼裝作不知道。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竟如此來歷其中一個稱呼有副作用!

到了乾隆時候,從英國發起的工業革命,在歐洲轟轟烈烈地發展,英國人開著他們的蒸汽輪機船艦來到了中國。面對工業發達的英國人,乾隆皇帝還以為自己是天下共主。他給英國國王下了一道聖旨,裡面有這樣的意思:你們不遠萬里,誠心誠意到中國來朝見,足以見你們對天朝的忠心。

多年來的閉關自守,讓中國遠離了世界的發展,也吃盡了苦頭。斯時已去,警鐘長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