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劉宏:一生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漢靈帝劉宏:一生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漢靈帝劉宏

漢靈帝劉宏12歲繼位,33歲辭世,是東漢最沒出息的皇帝之一,綜觀其一生行跡,有兩大傳奇流傳後世:其一,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其二,明碼標價,公開賣官鬻爵。略窺《後漢書·孝靈帝紀》,便可見一斑:

——熹平四年(175)春,“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外”。

——光和元年(178)二月,“乙未,地震。始置鴻都門學生”。漢靈帝頗具文藝範兒,琴棋書畫,樣樣會玩,太監們投其所好,在洛陽皇宮南宮之鴻都門創立了一所國立學府,即“鴻都門學”,設有辭賦、書法、繪畫、音樂專業,卻陰差陽錯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可是,到了這年年底,靈帝夥同一群歪嘴太監,大張旗鼓地在官舍批發官帽,“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皇帝賣官,明碼標價,官銜不同,價錢各異,“公”1000萬,“卿”500萬。

——光和三年(180)六月,靈帝詔令選拔人才,“詔公卿舉能通《尚書》《毛詩》《左氏》《穀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議郎”,從精通五部儒學典籍的學者中各選一人,任命為議郎。

——光和四年(181)十月,靈帝又開始作妖,“帝作列肆於後宮,使諸采女販賣,更相盜竊爭鬥。帝著商估服,飲宴為樂。又於西園弄狗,著進賢冠,帶綬。又駕四驢,帝躬自操轡,驅馳周旋,京師轉相放效”……

漢靈帝劉宏:一生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鴻都門學

這樣一個既注重儒學、又毫無廉恥的皇帝,因為表彰《東漢觀記》優秀作者,卻弄出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奏罷鴻都之選案”,成為千古笑談;而這起“雅案”揭露者,正是著名酷吏陽球。

《東觀漢記》是一部斷代史,記載了東漢從漢光武帝劉秀至漢靈帝劉宏年間的史實,因修纂於洛陽南宮之東觀而得名。該書問世後,影響巨大,與《史記》《漢書》並稱“三史”,可惜後來隨著范曄《後漢書》出世,此書被擠出“三史”之列,日漸沉淪,最後竟消逝於史海煙雲裡,令人痛惜。

這部史學鉅著,是東漢幾代史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從早期班固奠基、雛形隱現,到中期鄧太后臨朝稱制,下詔續修,至晚期漢桓帝詔令續寫,直到末期漢靈帝、漢獻帝年間做最後一次續修,可謂時光漫漫,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史通·古今正史》載,漢靈帝熹平年間,光祿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盧植先後來到東觀,“接續紀傳之可成者,而蔡邕別作朝會、車服二志。後坐事徙朔方,上書求還,續成十志。”這次續書,大才子蔡邕居功至偉,他在蒙冤流放朔方歸來後,續成了十篇志書,補寫了《靈帝紀》和列傳42篇。

漢靈帝劉宏:一生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東觀漢記書影

史載,參與撰寫《漢紀》的作者,先後受到了各種獎勵,鄧太后時期遍灑雨露,賞賜不斷;靈帝則獨樹一幟,為傑出作者畫像,懸掛於東觀牆上,以為表彰。著名學者高彪著書東觀,成績斐然,“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後漢書·文苑傳》),靈帝敕令為高彪畫像,以示獎賞。豈料這個勵志舉措,卻引來一群“李鬼”,削尖腦袋沽名釣譽,要把自己的影象“掛起來”供人瞻仰,令人作嘔。

尚書令陽球眼見群魔亂舞,拍案而起,上書皇帝,“奏罷鴻都之選”,其詞曰:

伏承有詔敕中尚方為鴻都文學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圖象立贊,以勸學者。臣聞《傳》曰:“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案松、覽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依憑世戚,附託權豪,俯眉承睫,微進明時。或獻賦一篇,或鳥篆盈簡,而位升郎中,形圖丹青。亦有筆不點牘,辭不辯心,假手請字,妖偽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蟬蛻滓濁。是以有識掩口,天下嗟嘆。臣聞圖象之設,以昭勸戒,欲令人君動鑑得失。未聞豎子小人,詐作文頌,而可妄竊天官,垂象圖素者也。今太學、東觀足以宣明聖化。願罷鴻都之選,以消天下之謗。(《後漢書·酷吏列傳》)

漢靈帝劉宏:一生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畫像立贊

他說,聽聞皇帝下詔為鴻都學士樂松、江覽等32人畫像立贊,以黽勉後學,感慨良多矣。《左傳》雲:君王之舉措,史家錄於案;所記不足傳,後世當何觀?據查,樂松、江覽等人出身微賤,心胸狹窄,才學淺陋,依靠諂媚外戚、跪舔權豪而沽名釣譽,或獻賦一篇,盡為陳詞濫調,或篆鳥鏤簡,不過烏鴉亂塗,卻可以升官發財,畫像圖贊,實在荒謬也!這些傢伙,有的胸無點墨,詞不達意,有的請人代筆,舛漏百端,皇上卻對他們青眼有加,使之像寒蟬躍出汙泥,越發嘚瑟嘶叫,令有識之士掩口竊笑,嗟嘆不已。我聽說啊,圖贊之舉,是為了倡導向學,鞭笞惡濁,從來沒聽說過豎子小人拍幾句臭哄哄的馬屁,作幾篇輕飄飄的頌詞,就能夠竊據要職,還要畫像作為世人的榜樣呢!太學與東觀,是朝廷表彰聖賢、宣揚教化之瑩潔殿堂,怎能容忍如此玷汙呢?建議陛下罷除“鴻都之選”,以消除天下人的洶洶非議。

陽球慷慨激昂,直陳利弊,卻沒能引起靈帝重視,“書奏不省”,皇帝根本沒理會他。此時的漢靈帝與東漢朝廷,早已朽爛不堪,猶如枯樹吱嘎作響,猶如頑石墜落山崖,已經無藥可救了。且看《後漢書·崔寔傳》講述了一段其從兄崔烈花錢買官的橋段,令人尬笑不已:

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其富者則先入錢,貧者到官而後倍輸,或因常侍、阿保別自通達。是時,段熲、樊陵、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先輸貨財而後登公位。烈時因傅母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親倖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於旁應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於是聲譽衰減。

漢靈帝劉宏:一生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買官者崔烈

“榜賣”,張榜賣官;“黃綬”,系官印的黃絲帶,代指俸祿六百石以下、二百石以上級別官員,其標配為銅印黃綬;“烈”,崔烈,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縣)人,官至司徒;“傅母”,保姆;“臨軒”,指皇帝離開正殿,駕臨御前殿;“小靳”,吝惜,吝嗇。

這段記載,可謂聲情並茂,形神兼備,其要點有三:其一,靈帝開鴻都門賣官,販賣官職包括朝廷公卿大僚、州郡太守、及黃綬等低階官職,腰纏萬貫者實行“一把一清”,一手交錢,一手拎著官帽赴任;囊中羞澀者則實行“賒貸”,先行赴任,加倍償還,透過常侍、阿保等皇宮隨從,將錢款直接送還皇帝。其二,段熲、樊陵、張溫,都是花錢買來的公卿大佬,官居太尉;其三,崔烈生於冀州望族,其祖父崔駰、父親崔盤、從弟崔寔,均有名望,他透過靈帝保姆程夫人,花500萬錢買來一頂司徒官帽,靈帝嫌太少,說應該要1000萬嘛。程夫人很不高興,說崔公是看我的面子才肯掏錢買官,如今我倒落下不是了,天理何在呀?

此事傳出,崔烈聲譽一落千丈。西晉司馬彪《九州春秋》談及此事,說崔烈曾問其子崔鈞:“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崔鈞回答說,老爹歷任卿守,名聲還不錯,如今貴為三公,“天下失望”。崔烈頗感意外,追問為何?崔鈞淡淡地說:“論者嫌其銅臭耳。”崔烈羞愧難當。

《後漢書·宦者列傳》張讓本傳有一段記載,雖是閒筆,卻是入木三分:

時鉅鹿太守河內司馬直新除,以有清名,減責三百萬。直被詔,悵然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辭疾,不聽,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敗之戒,即吞藥自殺。書奏,帝為暫絕修宮錢。

漢靈帝劉宏:一生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司馬直以死相諫

當時,新任鉅鹿(今河北平鄉縣)太守、河內(今河南北部一帶)人司馬直,一向廉潔自守,素有清名,靈帝格外開恩,為他實行減免“優惠”,詔令補交300萬錢了事。司馬直手捧這道催款“恩詔”,百感交集:身為庶民父母,反而搜刮百姓,以滿足私慾,如何忍心啊!——於是稱病辭官,被拒絕,只得勉強赴任,走到孟津,直覺得痛心疾首,猶如火燒,於是上書靈帝,痛陳朝廷之失,痛罵賣官之禍,然後吞藥自殺,以為“尸諫”。靈帝看到司馬直的血淚上書,下令暫停賣官,停修宮殿,可是過了不久,“又造萬金堂於西園,引司農金錢繒帛,仞積其中。又還河間買田宅,起第觀”。

這樣一個貪婪無恥無下限的皇帝,怎麼可能支援陽球先生罷除“鴻都之選”的建議呢?

漢靈帝劉宏:一生傾心向學,創立鴻都門學,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古今多少事,盡在歌舞中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