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一群老頭老太太在鄭州補拍婚紗照,這對新人的愛情感動了

今年的七夕,很不一樣。

最大的不同,是被一群老頭老太太霸屏了。

他們以補拍婚紗照的方式,彌補幾十年前婚禮上的遺憾,也用歲月向我們驗證了,兩個人的愛情之路,真的可以一直走到天荒地老、步履蹣跚。

01有一種遲到的甜蜜,叫補拍婚紗照

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像天下老人都約好了似的,都趕在七夕補拍婚紗照。

給早已熟悉這一過程的小年輕們帶來了一份新鮮感。

圖片來自大河報

在大河報上看到一則鄭州新聞。

一對老夫妻,站在臘梅掛紅燈籠的背景牆前面,任由攝影師捯飭,面容略微拘謹,幸福盎然。

“新娘”低頭配合著撐開婚紗,“老公”西裝革履,雙手抱握。

兩人都已蒼蒼白髮。

從巨大的落地鏡裡還能看出,還有一對老夫妻已換好婚服,正在排隊。

據瞭解,當天該地總共有35對老夫妻參加補拍婚紗活動。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對,今年都已經80歲高齡,已經結婚了54年。

遙想他們結婚的1967年,中國第一枚氫彈剛試爆成功,末代皇帝溥儀也在同年去世

可想而知當時的生活水平。

他們結婚時別說婚紗照,就連婚禮都沒辦。

僅僅買了兩三斤水果就走完了過場,比趙本山(黑土)和宋丹丹(白雲)當年“薅羊毛”織毛衣都寒酸。

但這麼簡單樸素結合後,兩人竟然半個世紀都沒吵過架。

老太太說,“我不喜歡操心,把工資都交給他管,我就操心上班、做家務,就是平常心,過平常日子。”

我想起著名詩人葉芝的經典名句: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真的沒有比歲月見證愛情更美好的事了。

不補拍婚紗照,真的對不起這情感的靜水流深、歲月的明亮澄澈。

這不光是他們的喜事。

一對80歲的老夫妻以身示範,

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來說,都值得道喜。

有些經常拿明星當自己愛情參照,動不動就“愛了”或者“再也不相信愛情”的人,或許應該認真看看,這些普通老人——才是真正的愛情偶像。

02 半個世紀,就等這一天,拍就行了

已經結婚的夫妻補拍婚紗照,實際上並不是新興的。

在婚紗攝影最早興起的90年代,就掀起過一次補拍婚紗照的風潮。

但是由於當時才剛剛引進,技術和流程尚不完善,頂多就是化化妝,擺幾個姿勢,就拍完了,洗出來的照片也看著生硬,一放大馬賽克都出來了。

但就算是這樣,也有人沒趕上新潮。

圖片來自齊魯網

今年的七夕節,青島也有30多對金婚老人集體補拍婚紗照。

據齊魯網報道,他們當中很多都是退伍軍人,一生南征北戰,很少有團聚時光,合影的機會更少。

透過合照,似乎還能看到他們年輕時英氣勃發的樣子,妻子當天也是最美麗的時刻。

“我這一輩子南征北戰,整天沒有空閒時間,沒有想到活到今天,太辛苦你了,太感謝你了。”

這是83歲退伍軍人郭中昌老人在紙上寫給妻子的話。

他們結婚半個世紀以來所有的言語和感情都堆在一起,無語凝噎。

雙方都珍惜七夕這個傳統的節日,也分外珍惜這次機會。

婚紗照拍出來後,表情還是略顯不自然。

不過,相當於90年代技術層次的不自然,他們老了之後的滿臉皺紋、滿頭白髮、嘴角咧開不協調的樣子才是常態和不做作的表現。

這跟年輕人拍照一味往美了拍、發朋友圈分享不同。

老年人眼裡,拍照不過是捕捉一瞬間,他們有更加豐富飽滿的婚姻日常、家庭日常,那些沒有被攝影師關注的瞬間,才構成生命的全部,最生動的部分。

補拍婚紗只是一種見證,不管能不能拍好,他們還是迴歸日常的樣子,還會有小毛病,還會有嘮叨,還會有斤斤計較,還會有不可能十全十美卻更加值得面對的生活。

之前看到百歲老人楊絳一篇文章。

她讀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聽了後說,“我和他一樣”。

楊絳接著說,“我也一樣。”

恐怕只有下了需要用一輩子來完成的決定,才會有這麼長情的告白吧。

補拍婚紗照並不是結束,世上最大的感動就是承認自己老了,並清楚知道會有人陪自己一起老去。

-END-

參考文獻:

大河報:《愛情不老白髮夫妻補拍婚紗照》

齊魯網:《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青島30對銀髮老人補拍婚紗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