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鄉土特色產業是指根植於農業農村特定資源環境,由當地農民主辦,彰顯地域特色、開發鄉村價值、具有獨特品質和小眾類消費群體的產業,涵蓋特色種養、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製造和特色手工業等產業。

產品、產業、產業叢集和品牌,四位一體

近年來,鄉村特色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農民就業增收的支撐力量和鄉村產業的重要增長極。

01

發掘一批鄉土特色產品

各地以資源稟賦和獨特歷史文化為基礎,有序開發特色資源,做精鄉土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小宗類、多樣性特色種養,加強地方小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充分挖掘農村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傳統工藝,開發了一批鄉土特色產業。

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湘西臘肉

很多帶有地域特色的傳統產業,如滷製品、醬製品、豆製品、臘肉臘腸、火腿等傳統食品產業,以及竹編、木雕、銀飾、民族服飾等傳統手工業產品,成為消費者的“後備箱商品”和“伴手禮禮品”。

02

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各地圍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積極發展多樣化特色糧、油、薯、果、菜、茶、菌、中藥材、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種養,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支援建設規範化鄉村工廠、生產車間,全面提升特色農業的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水平。

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朝天核桃

從 2018 年起,中央財政已安排 12。74 億元,支援 20 個省 62 個縣,圍繞 1~2 個主導產業建設綠色化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加工倉儲物流等關鍵環節、加強質量控制和品牌培育,不斷推進綠色迴圈優質高效特色產業發展。

03

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叢集

鄉土特色產業示範村鎮湧現。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到 2409 個,成為鄉土特色產業品牌化、叢集化發展的平臺和載體。

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常山縣青石鎮胡柚

很多示範村鎮激發自身農業資源和自然生態優勢,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途徑,推進整村開發、一村帶多村、多村連成片,夯實產業基礎,厚植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不斷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04

創響一批鄉土特色品牌

各地按照“有標採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制定不同區域不同產品的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宣傳推介一批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創響 10 萬個“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烏江涪陵榨菜

四川郫縣豆瓣醬、重慶涪陵榨菜、山東濰坊風箏、河北蔚縣剪紙等一批鄉土特色產業,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承著民族的文化,創造著獨特的產業價值,增加特色品牌產品和個性服務供給,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而且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主導產業,還保護了傳統技藝、傳承了民族文化。

鄉土特色產業做不大、走不遠的原因

有許多看起來非常好的鄉土特色產品做了許多年,卻還是做不大,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01

“偽特產”,含金量不高

一些地方對產自家門口的產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充滿了主觀和感情色彩,“溺愛”式地把自家產品當作特產。其實,其中的許多產品算不得鄉土特色產品,是“偽特產”,含金量不高。

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偽特產”類的產品,從品種到品質,從工藝傳承到歷史文化都稱不上特產,比如一般的大蔥、一般的大米等。如果把這些普通農產品當作特產來營銷,只會陰錯陽差、事倍功半。但這個問題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同樣的產品,有些確實可以被稱為特產,比如章丘大蔥、五常大米等。因為這些產品要麼品質更優,要麼工藝更特,要麼長久流傳。

02

特色過度,受眾過小

有一部分鄉土特色產品,產品特色十足:或是因為口味特殊,或是因為加工方式繁複,亦或是因為消費場所有特殊的要求,這些產品更像是當地人在當地的專屬產品。

用在原產地的正宗產品和營銷手法打外埠市場,不一定奏效。將鄉土特色產品從“嚐鮮”消費轉變成“持續”消費,是鄉土特色產品企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共同課題。要讓鄉土特色產品暢銷,就要更換換思路,從鄉土特色產品生產企業的角色中走出來,用普通消費者的視角審視產品特色。比如老乾媽辣醬,它無疑是從特產出發的,但卻能征服大部分中國人的味蕾,這裡面的分寸和奧妙值得好好研究借鑑。

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老乾媽

03

產品既特又好,但是受自然制約,產量少

小品類、小規模的優質鄉土特色產品遍佈全國各地,對於這類產品,要首先搞清楚其規模小、產量少的原因。如果我們把這些品種品類資源稀缺的特產列為營銷備選物件,就要考慮在保持產品品質的前提下,能不能將之規模化和市場化。

物以稀為貴,這樣好吃又少的產品一般不愁賣。小品類農產品如果僅僅想找到一種匹配的營銷模式並不難,但是要想有更大的發展,謀求更廣闊的“錢”景,就需要對這個鄉土特色產品做出進一步的評估。

04

經營固守“老”“特”模式

經營模式固守“老”“特”的具體表現有以下幾種:

一是倚“老”賣”老”。一些經典特產,其中不乏百年老字號的產品,其品類知名度高而品牌知名度低,數十年如一日,在營銷模式上倚“老”賣“老”,循規蹈矩。

二是倚“特”賣“特”。一些企業以當地特色為賣點,把產品定位於中高階禮品市場,依靠本地機關和企業團購、商務送禮、年節走親訪友饋贈以及外來旅客嚐鮮購買為市場,在家門口坐享其成,形成了模式,也形成了自我束縛。

與倚“特”賣“特”相伴相生的是,產品定價畸高,認為不貴不特色,導致特色農產品適應的群體很窄,更加依賴禮品市場,沒有走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市場始終做不大。

05

區域公用品牌誤區

過分倚重區域公用品牌,是鄉土特色產品企業做品牌的一個重大誤區。比如陽澄湖大閘蟹。

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牌由蘇州蟹業協會註冊成為商標,是該商標的實際擁有者,養蟹的卻是分散的養殖戶,協會並不具體經營,品牌所有者與產品經營者分離。每年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還沒開捕,冒牌產品就在各大超市和眾多以“陽澄湖大閘蟹”為名頭的專賣店裡開始叫賣。“假蟹數量起碼是真蟹的 5~10 倍,全國的真假蟹比例更是遠在 1∶10 以上”。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說。

在品牌名稱中嵌入公用產地名稱,很容易出現濫用的情況,因為這樣的通用名稱,並不可能為一家企業獨佔獨享。誰擁有、誰經營,誰才會珍惜,打造產權清晰的企業商業品牌才是鄉土特色產品的根本之道。

如何發展鄉土特色產業?

發展鄉土特色產業,要處理好以下四點關係:

01

保留傳統與走向現代的關係

鄉土特色產品沉澱了悠久的傳統和歷史,但不能因此排斥科學和現代化。什麼要保留,什麼要改進,不是一件容易處理好的問題。

怎麼做才能讓特色產業更有"錢"景?

王致和

比如王致和的腐乳,傳統工藝做出來的產品比較鹹,高鹽,不符合現代健康需求。改進工藝後,含鹽量降低了,但產品的風味保持不變。

02

規模與稀缺性的關係

物以稀為貴,搞鄉土特色產品不能一哄而上,要保留一定的稀缺性,但也要有恰當規模。沒有規模,品牌效應和經濟收益低。

規模搞多大要根據當地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決定。不顧地理氣候條件一味地搞大,特殊性沒有了,稀缺性也就沒有了,鄉土特產存在的價值也就失去了。

03

手工與機械的關係

有的要機械化,有的要保留手工,要以提高附加值是降低附加值來衡量,不能單純以提高生產效率來衡量。

比如機械自動炒出來的茶,沉降不好,在機械炒茶達不到要求時,高階產品還是要堅持手工操作。

04

線上和線下的關係

線上的電商對鄉土特產的發展很重要,但線下的體驗同樣不可缺少,對於從來沒有嘗試過的產品,消費者在網上直接下單非常困難;已經線上下成為品牌的,把線下的品牌聲譽直接移植到線上,會發生同樣的品牌效力,比如褚橙。因此,線上和線下要相互促進。

農學谷致力於用產業服務鄉村振興,水果玉米就是重點的產業之一。水果玉米具有串聯一二三產業的優良屬性,發展水果玉米種植、旅遊、休閒、加工、貿易、服務產業,對於構建新型玉米產業形態,具有重要意義。

徵集水果玉米合作基地

農學谷將在全國範圍徵集基地合作伙伴,我們優選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好的產業推薦給學員。首期(2021年)考慮推動京津冀地區的種植合作。(東北、西北地區暫不考慮)

我們將從前100個報名者中挑選出30個作為訂單合作基地,並且前5個訂單合作基地將優先考慮升級為共建基地。報名時間截止為2021年2月28日。

名額有限,先到優選,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邊的流程圖聯絡我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