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淺議——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討論了初中鄉土地理校本課程在內容設計方面的問題,課程內容主要包括:靖遠概述;歷史人文;地方特色;社會經濟四章;每章分節安排內容。從地理位置、氣候、河流開始設定教學內容,以環境—歷史—人文—地域特色—經濟發展為主線,講述靖遠鄉土地理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家鄉,瞭解家鄉,透過學習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提高學生整體人文素養。

靖遠|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淺議——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

關鍵詞:鄉土地理;校本課程;課程設計;人文素養

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主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它的開發主體是教師,開發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臨的學科特點進行分析思考,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判斷,選擇與組織內容,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主旨在於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多樣化、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據此,設計開發靖遠鄉土地理這門校本課程,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縣級區域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感受地理源於生活,是研究人和環境的一門課程,透過鄉土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增進愛國、愛家鄉的人生觀。那麼,實際教學當中,如何將鄉土地理這方面內容落到實處呢?設計一套科學完整的鄉土地理教學課程至關重要。我就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談談如何設計靖遠鄉土地理課程。

靖遠|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淺議——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

一、課程內容

靖遠鄉土地理課程內容包括以下四章:靖遠概述;歷史人文;地方特色;社會經濟。靖遠概述安排疆域與人口、氣候水系、地方特產、景觀景色等內容;疆域與人口、氣候水系以鄉土自然地理知識體系進行介紹,歷史人文主要從歷史淵源、名人軼事、名勝古蹟、特色古鎮等方面介紹,以歷史為線索展開內容,主要涉及歷史建置、人物介紹、靖遠八景等;由於歷史上靖遠,文化燦爛,獨特的地理人文景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絢麗多姿,古樸典雅,展現出非凡的氣勢。透過介紹歷代建制及出現的主要人物,更能透過歷史變遷,挖掘厚重的文化底蘊,使學生依賴鄉土知識發現家鄉、愛上家鄉,瞭解家鄉的迫切感感油然而生,讓崇敬和自豪感深深埋進心裡,對提高人文素養進行巧妙地滲透。名勝古蹟重點講述靖遠法泉寺、鐘鼓樓、哈思山、剪金山、清代四合院等,由於靖遠境內擁有154公里的黃河流程,水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依賴其地理條件,這裡成為歷史上灌溉農業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黃河水養育了原本貧瘠的靖遠大地,使其變得日益富饒美麗。依據環境—歷史—人文—地域特色主線,基於自然環境,隨著人與自然的相互依賴,聚落環境的變化,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講述名勝古蹟。

靖遠|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淺議——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

明代以來的靖遠地方誌書中,被列為靖遠八景的有烏蘭山、哈思山、屈吳山、法泉寺、月河、祖厲河、烏金峽、獨石頭八個地方。例如講述法泉寺,歷史悠久,屬中國百大名寺,始建於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與陝西法門寺、寧夏景雲寺一脈相承。透過圖片展示、影片播放,直觀展現身邊的景觀景物,切身體會地理事物所承載的人地環境、歷史變遷及文化衍變等。充分展示地域宗教文化,拓寬鄉土知識,擴充套件視野。又如講到靖遠八景之“雪嶺堆銀”,由於海拔3000多米, 山頂積雪深厚,常年不消,學生透過所學地理知識,進一步掌握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攝氏度,是地理方法融入情景之中,更易理解,進一步延伸講解山體地質構造,結構型別等,圍繞地理學科知識、地形特點結合靖遠縣地理位置分析哈思山氣候形成原因,認識地勢海拔對植被的影響,進一步討論動植物資源保護的緊迫性,以身邊地理學科知識感受地理要素關聯性,從而滲透地理知識學習方法。再講地方特產這節內容時,尤以靖遠枸杞、小口大棗、靖遠黑瓜子、靖遠旱沙西瓜和大廟香水梨五大地標保護產品展開,著重分析海拔、光照、土壤等因素和種植業的關聯性,以家鄉特產為例講解地理要素相互制約性,進一步分析脫貧政策如何發揮因地制宜,從而走向品牌戰略。

靖遠|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淺議——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

第三章地方特色安排風土人情、地方習俗、家鄉美食、中國農民第一橋這四節內容,分別從聚落環境方面分析,選擇居住地點主要考慮因素為通行方便、禦寒避風、靠近水源等,從而適應生存環境,形成了不同類別的人口聚落、村鎮,從境內許多小地方的命名便可印證這一點,人們歷來大多選擇以城、泉、峴、塬、溝、墩、鋪、川、坪、寺、堡、灣、灘、井為聚集點,如北灣古城、平灘堡、東灣、糜灘、曹峴、三場塬、煙洞溝、十里墩、二十里鋪、吳家川、寺兒坪、營盤水、劉家井、紅柳泉、砂梁、劉家寺等等。聚落點沿黃河兩岸廣佈,河谷地帶,土壤肥沃,人口眾多,村落密集。有大面積可耕地的川塬一帶,人們選擇在有泉水的地方居住,海拔較高的二陰山區,一般都居於避風向陽的地方,因雨水多,氣候寒冷。

靖遠|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淺議——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

透過多媒體展示,見證聚落變遷,從而透過感性認知梳理上升到理性分析地理環境要素影響聚落變化及社會發展。再由居住變化延伸之飲食習慣及地方習俗,講述服飾穿著變化,印證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節日喜慶風俗自成一派,如舞獅、龍燈、太平鼓、綵船、跑驢、高蹺等,過年最為莊重,同時增加民間禁忌,地方方言考究等閱讀內容。以豐富的地域文化,夯實鄉土地理知識,提高學生整體素養。中國農民第一橋單列一課,透過講述平堡黃河吊橋建造起由、歷程及社會影響,豐富家鄉人民面對惡劣自然環境不畏困難、萬眾一心、戰勝困難的毅力,培養學生面對困難,不退縮,認識困難,想方設法,解決困難,團結力量,人定勝天的精神。

靖遠|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淺議——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

最後安排內容從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教育文化等方面講述靖遠縣社會經濟綜合發展。以靖遠縣目前各鄉鎮的產業發展現狀、區域產業發展趨勢、資源基礎條件、生態環境影響、自然地形條件、交通條件支撐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展望靖遠美好的明天,使學生對家鄉的建設充滿信心。

二、課程實施

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靖遠鄉土地理這門課程幫助學生認識靖遠縣的地理環境、區域文化等,引導學生聯絡可以親身感知的地理事物,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發自內心愛國、愛家鄉,人文素養得到拓展。計劃每兩週進行一次鄉土地理的教學,主要在教室進行,發揮多媒體、網際網路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其意義是重要的。在課堂之外適時進行綜合考察活動,走出校園,走進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

靖遠|鄉土地理校本課程開發淺議——以甘肅省靖遠縣為例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靖遠鄉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實踐研究”(專案編號:GS[2018]GHB0818)階段性成果之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