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曾入股信用社6元,63年後去兌換,他拿到了多少分紅?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水仙子·夜雨》

《水仙子·夜雨》

引言

一老人曾入股信用社6元,63年後去兌換,他拿到了多少分紅?

不過存進信用社的錢總是會產生利息的,以前的農村信用社也演變成了現在的農商銀行。那麼以前存進去的錢到現在有會變的有多少?有一老人曾經就花了6元入股信用社,63年過去了,他再去兌換,銀行會給到他多少分紅?

一老人曾入股信用社6元,63年後去兌換,他拿到了多少分紅?

一、農村信用社

農業發展一直是我國的重中之重,上個世紀我國為了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採取了許多措施,其中就包括興建信用社。信用社顧名思義就是農民可以憑藉自己的信用到信用社裡進行小額貸款,這樣貸款的利息會非常低,而且也不要農民的任何抵押物就能借到錢,這是極大有利於農民的一個政策。

一老人曾入股信用社6元,63年後去兌換,他拿到了多少分紅?

當時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普遍需要用到信用社,原因很簡單,購買種子和化肥的費用對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並不是說去年的收成好今年就會有一定的積蓄重新投入生產的,事實上那時候的農作物在不斷的改良,改良後的種子一般只能用一年,第二年再種下去不一定就能保證一樣豐收,所以種地的種子每年都要購買。另外化肥的獲取也不容易,建國初期中國受西方社會的封鎖,很多材料要進口非常困難,而那時我們國家正在起步階段,生產力低下,國內生產的化肥質量和數量也十分有限。能使用的蘇聯進口化肥又比較貴,所以農民的負擔就重了。

一老人曾入股信用社6元,63年後去兌換,他拿到了多少分紅?

所以農民一年忙到頭,手底下其實剩不下幾個錢,這時候有信用社的幫助就會好很多。當時農村對信用社這種小額貸款的需求非常大,但信用社也不是印錢的,他們也得想辦法集資才能給農民們貸款,於是就有了當年的農村信用社向社會吸納股金。

一老人曾入股信用社6元,63年後去兌換,他拿到了多少分紅?

二、時過境遷的一筆投資

當時也有不少人選擇將錢放到信用社裡等著收利息,但也有人放著放著就忘了這筆錢。張鳳江的叔叔就留下了這樣一筆奇怪的投資,這是他63年前放入信用社的六元錢。要知道63年前的六塊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張鳳江也猜想過了這麼多年,這筆錢的利息應該有不少才對。因為時間過去太久,現如今也只剩下股金證這一張憑證。張鳳江找到這個憑證的時候,這張證的紙頁早已變的脆弱不堪。但張鳳江還是想了解一下這筆錢到底現在值多少錢,於是就帶著它到銀行去問個清楚。

一老人曾入股信用社6元,63年後去兌換,他拿到了多少分紅?

銀行的人查找了當年的相關記錄和進行了計算,他們得出結論,憑這個證明,這裡面的錢能兌換到17元3角9釐。張鳳江聽到了這個數額也就打消了取出來的念頭,這個錢財取不取出的意義並不大。有的人可能會替張鳳江感到不值,因為這筆投資在當時也算是鉅款,只是現在卻貶值成了這樣。確實從張鳳江方面來說虧了一些,但銀行方面的計算也的確是挑不出毛病的。

一老人曾入股信用社6元,63年後去兌換,他拿到了多少分紅?

幾十年過去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內的GDP總值相比建國初期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因此整個社會的貨幣資金也是越來越多。農村信用社在發展的過程中,它的那些原始資本早就被進行了無限的稀釋。當時投資的6塊錢放到現在它就是不值得幾個錢。不過這筆投資雖然貶值了,但背後的意義依然重大。從中就可以見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由弱變強的一個巨大變化。這個憑證裡的錢還是次要,最主要的是它見證了一段歷史,其背後的歷史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所以如果好好儲存,這張憑證在將來或許能煥發出更重大的價值。

這張穿越六十多年的投資憑證也給我們一個提醒,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更加謹慎。我們小老百姓的錢來之不易,在投資時稍有不慎就會打了水漂,所以投資入股的時候也應該要多方調查。當個人要面對銀行這樣的大企業時,個人的力量是很難與之抗衡的,一旦錢投進去,再要拿回來就不是靠自己說了算了。想必大家也不想自己現在投入的一大筆錢在未來就貶值的不成樣子,所以還是要擦亮眼睛,懂得及時抽身。

《元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