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特等勞模風采|楊永磊29年,焊花照耀平凡

勞模說

不怕困難阻擋,就怕自己洩氣——楊永磊

“打磨、對接、預熱、引弧、運條、收弧到焊縫成形……”1月3日,楊永磊像往常一樣手握焊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年45歲的楊永磊,在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機修車間“揮舞焊槍”,一干就是29年。

從一名普通焊工,到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再到“全國勞動模範”,楊永磊用焊花詮釋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堅守、執著和奉獻詮釋了職業價值和人生追求。

中石油特等勞模風采|楊永磊29年,焊花照耀平凡

楊永磊在進行焊接作業

1 學技,初出茅廬

學徒期間,楊永磊為了儘快掌握焊接技能,把每一道焊口當成壓力管道去操作。為了學習特種材質的焊接技術,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鉻鉬鋼的焊接操作,並不斷總結經驗便於以後實踐中應用。

參加工作剛滿一年的楊永磊提前出師獨立頂崗,就被安排進入再生器焊接再生立管內分佈環。這是塔中塔作業,空間很小、操作難度極大,特別是作為一名新手焊接三面帶有障礙的仰位馬鞍焊縫,更是困難重重。但他沒被困難嚇倒,經過琢磨,雙腳朝天,臀部抬起,背成弓形躺在塔底,頭鑽入分佈環下部縫隙,眼盯焊縫,手操焊槍,如同兔子蹬鷹。儘管視線受阻,焊花落到脖子上,但他還是忍受疼痛,堅持把刁鑽的焊縫焊完,保質保量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

2018年9月5日,楊永磊臨危受命,要對一開裂管道進行焊接修復。這次難度極大的焊接對於楊永磊來說無疑就是一場技考,他在心裡默默給自己鼓勁,只能勝不能敗!此前,面對焊接質量要求高、位置刁鑽、作業空間很小、操作難度極大、時間緊張等諸多挑戰,負責催化裂化裝置檢修任務的施工隊伍曾先後3次進行處理,均無功而返。來到焊接現場,展現在楊永磊眼前的是排列緊密的管束內管,完全沒有操作的點滴空間,完成焊接任務的難度遠要比想象中困難。

一次、兩次、三次……楊永磊反覆嘗試,縫隙太小無法保持穩定的焊接姿勢,連站立在裡面都左右晃動,蹲、坐更是無法辦到。“不能放棄,必須解決這個難題!”楊永磊不停地思索、琢磨,最終決定尋找空間較大的縫隙進行再次嘗試。楊永磊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上身緊貼中心管和背後兩管,雙腿盤著中心管,身體放在中心管與鄰管之間的縫隙,然後抱著中心管向下滑,最終坐到視線好、焊接角度合適的位置。這裡,焊接飛濺的火花會掉落腿部;這裡,冰涼的管道與肢體親密接觸;這裡,管束間的縫隙讓呼吸也變得艱難起來……但儘管如此,40分鐘後,第一道裂縫修復順利完成。緊接著,開始挑戰第二道裂縫。這個位置更狹窄、視線更差,經過再次研究與嘗試,最終成功完成了焊接。

中石油特等勞模風采|楊永磊29年,焊花照耀平凡

工作中的楊永磊

2 痴心,練就真本領

楊永磊愛琢磨、愛鑽研。2008年,30萬噸/年甲醇裝置中E形聯箱反覆洩漏,洩漏介質又為天然氣和蒸汽的混合氣體,壓力高達3。2兆帕,嚴重影響著裝置的連續執行。加之漏點位於密密麻麻的爐管之間,作業空間極其狹窄,只有一個人側著身子作業的縫隙,給帶壓密封作業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楊永磊採用了卡具、單層引流等很多方法進行密封,但是都沒有效果。現場有人說:“還是停工處理吧!”

楊永磊深知停工將會給煉廠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他不氣餒,一次次靠近漏點,分析密封失敗的原因,任憑噪聲在耳邊嘶吼、蒸汽打溼衣服遮住視線、一股股熱浪籠罩周圍……功夫不負有心人,楊永磊有了“雙層引流技術”的靈感。

楊永磊熱愛焊接,喜歡創新,遇到難題能根據情況選擇合理的技術工藝解決各種難題。他說:“成果都來源於生產疑難。”1998年到2013年,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催裂化裝置連續執行期間,催化劑管線反覆磨穿嚴重影響生產,雖然曾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處理,但是裝置還是出現了使用壽命短、需要反覆修復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楊永磊設計出“催化劑管線耐磨器”,安裝使用之後,徹底解決了問題,每臺裝置使用壽命可延續6年以上,節約費用10萬元左右。這項成果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鉻鉬鋼管板一般都用在煉化行業冷卻高溫特種介質的換熱器上,管板經過長期執行,加之有害雜質不斷滲入會導致其成分和效能發生變化,在高溫波動或急劇冷卻的情況下,會產生裂紋,給煉化生產帶來極大被動。

鉻鉬鋼管板因其特殊性,焊接工藝要求很高,現場的維修條件往往達不到鉻鉬鋼管板的焊接要求,而拆除送修不僅費時、費力、維修成本高,還會影響生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楊永磊展開攻關,成功研發了新工藝。利用這一新工藝維修焊接後的鉻鉬鋼管板經過測試,具備了較高的抗拉強度、塑性、韌性和硬度,在實際應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焊接成本和勞動強度。

楊永磊時刻不忘創新,愛琢磨。塔盤鋼板的校正,從最原始粗放的大錘校正,到現如今取得專利的校正鋼板,介質洩漏緊急停工處理技術、催化劑管線上的耐磨器,為提高空冷器的換熱效率而發明的電磁空冷器清洗機,為解決高壓、異型管堵漏而設計的雙層帶壓密封引流器,充電式等離子和氧-乙炔兩用切割機,龍門式起重機新型節能控制裝置,可淨化氣體的電焊機,紫銅與不鏽鋼異種材質的焊接工藝,防霧和防霜焊接鏡片……這些打破常規、創新的小發明遍佈在格爾木煉油廠的每個角落。

3 創新,攀登新高度

楊永磊說,一人強不算強,眾人強才是強。2012年4月“楊永磊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成立,這為楊永磊更好地開展技術創新搭建了廣闊平臺。

“這個沉降器屬於特殊部位,質量管控要嚴上加嚴……”在工作室,楊永磊和團隊總是在為檢修的工藝技改、質量監督、焊接程式奔波、思考、改進。他與車間員工打成一片,每次工作之餘總不忘和他們聊聊創新,談談設想,聽聽他們的建議,以便解決更多的生產難題。楊永磊說:“之前與車間合作完成的‘壓力錶安全操作構件’和‘過濾器(阻火器)線上清理裝置’兩個專案,已成功投入應用,有效解決了壓力錶凍堵、過濾器(阻火器)人工清理勞動強度大的實際問題,成效非常明顯。”

崗位員工作為與裝置裝置“親密接觸”最多的人,對裝置的脾氣秉性十分了解,哪些裝置在寒冬容易“生病”,哪些設施需要特殊護理,他們心裡一清二楚。但將這些日常細節進行整理、分析,進而孕育成技術專案雛形等方面,員工們還存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一些困難。如何在抓住問題的同時,透過技術創新解決問題,成為許多崗位員工技術創新路上的絆腳石。

“我們要主動作為,在創新的路上讓更多的崗位員工參與進來,引導員工走上創新之路。”楊永磊說。早在2018年1月,工作室就積極行動起來,與生產車間“合作簽約”。活動得到了生產車間的廣泛支援,更得到了崗位員工的積極響應。於是,從員工到技師,從技術員到工程師,結合日常工作出主意、想點子。2017年,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化肥廠轉化爐爐管修復後反覆開裂,嚴重影響正常投用。楊永磊工作室成員應邀奔赴塔西南化肥廠攻關難題。在對現場實際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後,工作室成員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案,促使裂紋控制率保持在90%左右。之後,該工藝成功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幾十年如一日,楊永磊憑藉一顆為煉化生產服務的火熱初心,研究開發課題110餘項,其中35項技術取得國家專利,15項推廣應用,獲得經濟效益360萬元以上,6項技術獲得省部級科技創新成果獎,31篇技術論文發表於國家級期刊。科技專案投用獲得經濟效益2000萬元以上,4項技術被命名為廳局級“十大絕技絕活”,出版著作一部。他先後參加40餘項大小工程專案施工及焊接管理,其中80萬噸/年加氫改質裝置被評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參與裝置檢維修550餘次,且多次消除安全隱患,18次避免裝置的非計劃停車。參與解決獨山子石化等多家企業焊接難題11項。所帶工作室研發技術成果投用獲得經濟效益2200萬元以上。

記者 | 吉海堅

通訊員 | 王陽 利平

中石油特等勞模風采|楊永磊29年,焊花照耀平凡

統籌/責編 | 肖遙

中石油特等勞模風采|楊永磊29年,焊花照耀平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