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過億,為什麼借高利貸買房?草率了

過去一年多時間,陳某像坐過山車一樣經歷了大起大落。

身為螞蟻集團高階管理員工,陳某獲得了價值不菲的期權。

按照螞蟻IPO時高達3000億美元的估值,陳某持有的期權價值將近1億元。

螞蟻上市前夕,這些期權很快就可以解鎖,陳某眼看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時他做了一個讓他無比後悔的決定,借了500萬元高利貸,在杭州近郊買了一套價值上千萬的別墅。

即使高利貸的年利率高達45%,當時陳某並不擔心。

眼看就要上市身家過億,即使利息高一點,對他來說也不成問題。

身家過億,為什麼借高利貸買房?草率了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500萬元的高利貸對陳某來說當然不算什麼。

但問題是,

這是一個黑天鵝出沒的時代,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誰能想到,所有人都以為板上釘釘的上市計劃,在距離IPO只有兩天時,被上交所和港交所宣佈暫緩上市。

在螞蟻之前,中國的網際網路大公司是沒有上市失敗這一說的。

這也是陳某敢於借500萬元高利貸買房的原因。

公司暫停IPO後,上萬名螞蟻員工從即將一夜致富的狂喜中跌落。

比起其他人,更尷尬的是陳某,上不了市,期權就很難兌現,

他500萬元的高利貸怎麼辦?

當時陳某已經付完房子首付,無路可退,聽到暫停IPO的訊息,當時只覺兩眼一黑。

好在陳某工資收入也很高,加上又有期權在手,信用極佳,想方設法向親朋好友籌款,想盡各種方法湊齊了500萬高利貸的還款。

陳某的經歷讓人感慨,手裡拿了一副好牌,卻差點兒打的稀爛。

明明收入高,還手握上億元的期權,卻險些讓自己陷入債務危機。

身家過億,為什麼借高利貸買房?草率了

陳某的經歷大多數人不會遇到,手裡有上億元期權的人畢竟是少數。

但讓陳某陷入困境的

三個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經常遇到。

第一是不喜歡延遲滿足。

上世紀 60 年代,美國有個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馬上獲得一樣獎勵,1 個棉花糖,或者等待一段時間,得到 2 個棉花糖。

實驗發現,那些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孩子,也就是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

今日頭條的創始人

張一鳴認為延遲滿足是最重要、最底層的一項特質。

張一鳴甚至認為延遲滿足是擺脫平庸的唯一方法。

陳某困境的根源就是他不擅長延遲滿足,為了即時滿足,馬上買上別墅,他甚至願意去借高利貸。

第二是盲目樂觀。

陳某之所以敢借高利貸,就是因為公司即將上市,期權馬上就可以變現。

如果公司如期上市,它的期權很快變現,借了高利貸對他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而他太樂觀了,根本沒有考慮過上不了市的問題。

樂觀是好事,但盲目樂觀就有問題了。

我們要分清樂觀和盲目樂觀,堅持樂觀,避免盲目樂觀。

身家過億,為什麼借高利貸買房?草率了

第三是沒有考慮風險收益不對稱。

高手做選擇時都追求風險收益不對稱,也就是風險儘可能小,收益儘可能高,不做那些後果無法承擔的選擇。

就像巴菲特所說,即使給我再多錢,讓我拿著有1000個彈倉裡面只有一發子彈的手槍,給自己來一槍,我也不會幹。

陳某借高利貸買房和高手的原則正好相反。

收益有限,公司如期上市,他也沒什麼收益,反而還要付不菲的高利貸利息。

而風險相對很大,一旦公司無法如期上市,他就陷入了高利貸債務危機的困境。

每個人面臨的選擇不同,沒有期權的普通人多半不會遭遇陳某這樣的困境。

但我們同樣要做各種選擇,背後的道理是通用的。

當我們做選擇時,最好也多問問自己。

是否可以延遲滿足,是否盲目樂觀,是否考慮了風險收益不對稱性?

一旦我們養成了決策前問這些問題的習慣,以後的人生中遭遇陳某這樣困境的機率一定會大大降低。

很多人以為做選擇靠的是運氣,但其實它是一門技術活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