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長達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從一個貧困落後的農業國家一步步成長為

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便走向了快車道。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我國的基本國情也在不斷變化。

我們國家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發展的道路並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是一些特定時期的產物也在備受世人的爭論。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例如國企,建國初期我國

透過"三化一改"將眾多的私人企業變為國企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國企都擔負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角色。

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國策激活了市場。為我們國家帶來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

於是越來越多的聲音對於國企的存在產生了質疑。普遍認為相比較於市場規則下的私有制企業,國企因為有政府兜底所以存在著普遍的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沒有國企,解決不了當年的就業問題

著名經濟學者、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發問:國企真的沒有效率嗎?而後對於國企的存在溫鐵軍出版了《八次危機》,並提出觀點認為:

“在中國70-80年代,正是因為有了國企與農村的有效分流,才將近越4000萬的待業青年做了有效的安頓,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當年政府允許國企打開廠門辦三產的時候

,實際上已經是國有企業發生嚴重的生產過剩

。過多的勞動力集中在國企,而市場上又消化不了國企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的時候,國企自然就會出現生產力低下,生產效率不高的問題。

所以國企的生產力低下完全是因為當時的市場不能有效化解生產過剩引發的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今天依然存在。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但是當我們國家出現就業危機的時候,如果沒有國企與農村集體化的分流。按照市場經濟的顧慮來辦的話,是絕對沒法化解勞動力過剩,失業人口增加這些問題的。

因為在當時中國以軍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中必然呈現成“資本不斷增密,排斥勞動力”一般特徵。

但是,因為這些以軍重工業為主的企業屬於國有資本,因此才可以逆市場規律,容納了大量的失業人群。因此

國企的利弊,絕不是簡單的用是否高效來說事

那麼今天的國企是否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在今天的經濟環境下已經喪失掉存在的必要了呢?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為什麼我們要有國企

相比較於西方國家,

如今的中國其實市場經濟佔有比例已經很高

。國企經過改革開放之後的多次改革,很多企業實際上已經轉變為股份制企業。如今由國家掌控的國企主要分佈在道路交通、電力、鐵路、銀行等領域。而現存的國企的存在是否合理要從幾個方面來思考?

首先,集體經濟不等於國企,

國企的存在最主要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

對於國企很多人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主要就是在於很多人將集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與國企上了等號。其實主要是在集體經濟中就有可能存在生產效率差低下的問題,這不是企業性質決定的,而是體液制度所決定的。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在朝鮮戰爭之後,

中國走上了以軍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發展道路

。加上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低下等諸多的原因導致我國當時的待業人群激增。如何解決就業問題關乎國家的穩定,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我國採取了廣泛的集體化緊急措施。

不僅在農村進行大量推廣,同時也在城市進行“一化三改”。透過對於私人企業的改制解決了當時相當大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

可是原本一個人的飯變成了三個人吃,同時企業有聚集了大量的職工。這樣的情況之下

國企的生產效能低下自然是在所難免

。但是如果因此否定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國企對於維持就業穩定所作出的貢獻那就是大錯特錯。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其二,

國企在國家的建設中起到了關鍵的兜底作用。

眾所周知,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在這其中消費往往是體現在內需上的。但是對於基礎產業以及重工業而言保障內需就需要由國家來進行兜底。

如果我們國家的國企全都轉變為私有化經濟,那麼當一個國家的重工業發生產能過剩的時候誰來為其買單?

單靠國家投資基礎專案的建設顯然不能滿足整條產業鏈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上下游企業

按照共同的發展需求共同努力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在這個時候國有企業的優勢體現出來了。因為在國內保有一定的國企比例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內迴圈系統。當市場經濟遭遇危機的時候依然可以透過國企的調節作用讓經濟得以迴圈流通,否則將會有大量的人員遭遇失業危機。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其三,

國企可以起到社會資源的調節作用。

資本的固有屬性決定了

其本質就是逐利的

,資本增長與社會調節之間本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高速增長的經濟背後所帶來的就是資本寡頭的形成。市場的調節作用可以解決造血問題,但是解決不了輸血的問題。

因為地域、發展條件等諸多因素決定了我國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化。尤其是西部地區因為道路交通等因素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基礎設施限制了發展的空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唯一的出路就是由國家的財政支出

,透過國有企業兜底的形式發展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的工程往往會出現成本回收週期長,甚至零回收的現象。如果讓私有化企業接這樣的專案可能嗎?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其四,

國家戰略專案不能被資本經濟左右。

除了以上所說的幾點以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國家的戰略專案不能被市場經濟所綁架。

制度的優劣往往並不是在於經濟發展的最高值,

而是在出現嚴重危機的時候是否存在最低的底線

。而這條底線就是國家對於重大基礎專案的管控與調節。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不久以前許多學者一直提出銀行私有化的論調。可是一旦中國銀行私有化以後所服務的將不再是中國的百姓,更多的時候將會是為資本而服務。

在美國,美聯儲就是由私人企業家所控制的。

任何一屆總統都不可能決定美聯儲出臺的經濟政策。

當年美國因為資本的淨流入增加導致大規模的通貨膨脹,而美聯儲的經濟措施便是主導產業遷移與海外投資。

最終美國開始所謂的"去工業化程序"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美國金融服務業的大發展為美國帶來了短時間的財富增長,但背後相伴隨的則是眾多工廠的倒閉、大量的民眾失業和社會矛盾的激增。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所以

國有企業的存在是我國現行社會制度下的必然

,也是作為我國現行經濟發展政策中的重要調節機制。

作為後起而上的發展中國家本身就存在著諸多發展不均衡的矛盾,一旦失去了國企的調節作用那麼在市場經濟的固有屬性下必然會出現更多的發展問題。

一個企業內部的生產效率與其本身是不是集體經濟下的產物無關,

決定企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內部制度所造成的

。一些學者將兩者混為一談難以擺脫混淆黑白之嫌。

溫鐵軍:國企沒效率?沒有國企中國不可能解決過剩危機

對於國企的改革更多是

要以惠民為基礎的改革辦法

,其目的在於提高生產效率,讓國企在市場經濟的作用向擺脫國家的政策扶持。但國企改革絕不是讓國企喪失其本身作為國家經濟調解工具的作用。

所以那些妄圖製造輿論左右國企改革而達到以資本控制國企進行私有化的人還是應當早點放下妄念。畢竟在資本主義國家是資本家說了算,

在我國是人民說了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