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如何做線上一對一!

教育機構如何做線上一對一!

雖然人人都期待“新年新氣象”,但一對一教育行業,帶著複雜心情走進了2021。當下,仍堅持以“一對一業務”為主的教培機構並不多,除部分企業轉型外,不少企業都退出了一對一模式的競爭,如今“雙師大班課”正逐漸成為業內主流。

過去一年來,線上一對一賽道中,有企業的UE(單位運營利潤)已連續多季轉正,更有企業已連續多季實現盈利。因此,有人認為線上一對一服務未來可能只聚焦於高階市場,也有人認為這個賽道未來將逐漸整合或轉型。

“規模不經濟”的背後

熟悉教育行業的人都知道,線上一對一模式一直被詬病“規模不經濟”。何為“規模不經濟”呢?簡單來說,“規模不經濟”是指線上一對一模式運營簡單、無需組班、規模化複製速度快,但隨著規模越大,複雜度就越高,最終成本也就越高。

“線上一對一教育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它不像一些網際網路產品,當用戶達到一定量時,企業的邊際成本趨於0。”線上教育行業資深人士表示,每新增3至5個學員,機構需要為之配備一名老師。而對於機構來說,除了需要向這名老師支付薪酬,還需要為其提供相關培訓等。當老師人數達到一定量時,機構又需要設立組長甚至團長等崗位。“如此一來,機構的運營成本無形中就被提高了很多。”為降低師資成本,起初很多線上一對一機構試圖聘用兼職老師。可問題是,相比全職老師,兼職老師穩定性更差,“所以,只好選擇聘請全職老師。”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釋出了《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提出線上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超前教學、教師須持證上崗、收費上限不超60課時或3個月等要求。在政策重壓之下,為吸引和留住那些已取得從業資格的老師,很多線上一對一機構就得給老師漲工資。而一次性收費不能超過3個月,對機構現金流的考驗較大。“要知道,各機構之前可以向學生家長一次性收取一年甚至幾年的學費。”業內人士表示。

事實上,因為線上一對一的“規模不經濟”,導致絕大多數機構最終難逃“首單虧損”厄運。網際網路教育業界資深投資人士表示,機構每引入一個首次付費的使用者,其線上一對一課程收入中,營銷成本一般佔比為60%,老師課時費佔比30%—40%,加之伺服器運維成本、技術人員薪酬以及整體運營成本等。“不管怎麼算,機構的首單都是虧的。”

未來走向整合之路

除了繼續留在牌桌上的企業外,諸如掌門教育、51Talk等企業也在持續交出亮眼的成績單。業內人士介紹:“這些企業很早就認識到線上一對一產品形態的模式問題,所以在業務多元化之後,對外宣傳上隨即做了一些調整。”。

記者也注意到,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掌門1對1對外宣傳已悄然更名為掌門教育。不僅在品牌層面做到了及時調整,掌門在轉介紹方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資料顯示,從2017年起,掌門開始推行小課包,看似對即時現金流稍有影響,但卻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嘗試門檻、增加了使用者基數、提高了續費比例和轉介紹率。

除了持續提升轉介紹率,企業也在透過擴科、擴齡等方式規避業務單一風險。據悉,此前掌門1對1推出掌門少兒和掌門陪練兩大素質教育子品牌,其中,掌門少兒集中於少兒的學習力、專注力提升,掌門陪練則專注於青少兒音樂教育。

“線上一對一玩家們要麼往兩端走,要麼被收購,當然也可能垮掉。”在業內人士看來,那些有品牌效應、服務質量和師資團隊經過一定時間沉澱的機構,未來提供的線上一對一服務很可能只聚焦於高階市場,透過提升學費,增加整體營收,進而覆蓋掉所有成本。所以,各路企業為了躋身大教育賽道的第一梯隊,只有繼續深挖使用者需求,打造差異化產品,形成自身產品競爭壁壘,在追求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關注自身健康度,避免陷入“規模不經濟”的發展。想繼續留下來,甚至活得更好,顯然需要繼續精耕細作,以戰勝前行路上一隻又一隻的“攔路虎”。(記者 孫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