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資本張維,高科技企業估值的核心是成長性

文/福布斯中國

梳理最新公佈的2020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投人榜單,你或許會發現那些堅持長期價值投資、在多維度深刻理解企業並重倉的持有者正脫穎而出。時代重獎的是那些管住了人性中的急功近利,耐心用時間陪伴企業成長的聰明投資者。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就是個中代表。這家在關鍵性交易中敢下重倉,投資了邁瑞醫療、豪威科技(韋爾股份)、商湯科技、華大智造、柔宇科技等多家中國一流硬科技企業的價值投資者,進入了品嚐碩果的美妙時刻。專案除了帶來豐厚回報,也助力張維殺入2020中國最佳創投榜前十,創下佳績。同時,他的一些收購也成為投資經典案例。

基石資本張維,高科技企業估值的核心是成長性

“對有安全邊際的企業進行重倉投資”是基石資本張維的鮮明投資風格。圖片來源:DR

學中文出身的張維思維敏捷,涉獵廣泛,風趣幽默,金句不斷。2001年,33歲的張維從證券公司的投資銀行部離職創業。投資銀行屬性就是一端連著企業,一端繫著資本。彼時他發現不應該只滿足於賺取企業的經紀佣金,而應該賺取成長的收益。明白這個邏輯後,張維在深圳創立了基石資本,公司成立的使命和願景在於,以資本為紐帶,透過向企業提供戰略規劃、管理諮詢、資本運作等方面的服務,幫助企業茁壯成長。深圳的飛速發展,給予了基石資本成長的充足養料,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壯大,基石資本在創新創業浪潮中捕捉到了充足的投資機會。

“對有安全邊際的企業進行重倉投資”是基石資本張維的鮮明投資風格。今年新上市的新產業、埃夫特為基石帶來近10億元的浮盈;對國內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的投資也實現了3年3倍逾10億的收益;豪威科技(被韋爾股份併購)的投資更是收穫了3年5倍近15億元的浮盈。

在過去20年時間裡,基石資本已累計管理天使、VC、PE、併購、定向增發、私募證券等型別的投資基金共80餘隻,累計資產管理規模逾50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截至2020年11月19日,基石資本累計投資一級市場股權專案160餘個,累計成功退出70家,退出率超過40%;其中獨立IPO/借殼/重組上市退出逾40家,上市公司形成率近60。0%;退出業績指標領先行業水平。

“投資有點像打高爾夫,只要你的動作大部分時候是正確的,期間又有一兩杆打得特別好,始終保持這樣一個持續的、少失誤的方式,最終你就會跑出來。”對投資,張維這樣打比方。“活得長,失敗率小,你會感受複利的力量。”

中國的投資機構很多,一年獲得三倍收益不難,但長時間持續獲得正收益很難。“如果長期追逐各種熱門概念重組、概念股票,最後就會把自己套進去。且如果有幾次因為趕上了概念而成功,也容易形成路徑依賴。這不是正道。”張維認為,要在實踐中形成堅定的投資哲學,如果投資哲學是漂移的,長期業績也一定是波動的。一個缺少堅定投資哲學的投資人,關鍵時刻就會無所適從,長期業績一定會平庸。“堅守自己的投資哲學其實是很難的,第一它是需要認知深度的,第二還需要長期資金的屬性。所以知易和行難本質上都是因為缺乏根植於實踐的真知,是紙上得來終覺淺。”

在張維看來,對企業的全面立體認知,以及對資本市場的全面立體認知是投資必須要建立的。宏觀經濟無法預測,但投資並不是投宏觀,而是投資活生生的企業和人。只有形成一個更系統更深刻的認知,才能提高你的商業嗅覺;只有全面深刻理解企業行為,才能找到那些能穿越經濟週期和產業週期的企業。

那麼如何評判一個企業是否優秀,基石資本的標準有三個:優秀的企業需要從以下三點進行評判:一是有戰略定力,中國大部分企業是漂移的,什麼熱幹什麼,有戰略定力的企業並不多;二是持續在研發上做投入;三是持續在組織體系建設上做投入。以華為為例,任正非也說最初是因為無知才進入通訊裝置領域的,當時根本不知道阿爾卡特、朗訊等四巨頭是如此強大。但華為有戰略定力,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近10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6,000億人民幣,最終依靠點點滴滴的長期積累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在眾所周知競爭激烈的領域,在研發上超越了強大的對手,還進入了無人區。

張維特別鼓勵團隊做覆盤。“覆盤是自我反省,讓你後悔得打自己兩個耳光才好。是自己幫助自己成長。”

商湯科技、柔宇科技是基石資本重倉投資的高科技企業,資本市場始終有對估值的質疑聲。張維卻一直很堅定。“這些企業的估值是看企業的技術壁壘、技術深度、技術可擴充套件性,產業化的前景和產業化預期。如果企業的技術是世界級的、平臺級的、原創的,就意味著它擁有紮實的根基,企業就能蓋高樓,能蓋高樓就意味著能支撐高估值。商湯、柔宇和華大智造都符合這個特點。”張維認為高科技企業估值的核心不在於交易時點的絕對估值,更重要的是在於隨著企業快速成長所帶來的業績成長從而讓估值得到快速修復,並在短時間內讓投資和交易獲得足夠的安全邊際。“對抗高估值的永遠是成長性!”當然,張維也有一份不投資清單,“看不懂的東西一定不能投。投資要回到常識,常識不對就不要被炫目的馬甲所迷惑。”

由於中美摩擦、科技封鎖和舉國體制等三大因素,中國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比以往更迫切。隨著中國不遺餘力地扶持科技企業的發展,財富效應和資本市場的泡沫會將整個社會的資源從房地產等領域轉移到科技領域的投入上來。“這也必將產生一輪史詩級的泡沫,而無論泡沫來不來,我們都應該堅持價值投資,投資那些傑出的企業和企業家,靜候資本市場非理性繁榮帶來的超額回報。”張維這樣解釋,在1999年到2001年的美國網際網路泡沫巔峰期,大概有899家科技型企業上市,到2019年年底就剩下61家,存續率僅6。8%,大量公司都在泡沫中消失了,但經歷考驗存活下來的那些,諸如蘋果、微軟、亞馬遜、英偉達等偉大的公司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大概就是泡沫的意義”

張維認為,在科技領域有兩個大的趨勢很重要,一是大科技與大消費、大健康相結合的方向,因為這代表了人類未來發展方向;二是與安全相關的主題,這是受當前外部環境的影響。有機會的細分領域非常多,比如數字化,TO B企業服務,新一代資訊科技,汽車產業鏈轉移和重構以及支撐未來發展的智慧化、電動化和網聯化,高階裝備和基礎材料,量子科學和商業航天等。

經過20年的摸爬滾打、學習和積累,中國本土的下一個KKR和下一個3G資本也在孕育中。基石資本正奔跑在前列。

- END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