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來聊聊遼史的興衰。大石建立新政權,自立為王,獨立領導抗金事業,大石得到白達達部的支援後,更加堅定了抗金復國的決心。在繼續向西北挺進的同時,派人到金兵尚沒有佔領的地區,宣傳自己抗金復國的思想,號召諸部族組織起來抗金,得到了沿路諸部族的響應和支援,不斷有部族前來歸附。經過長途跋涉,克服戈壁、沙漠等險阻,終於到達鎮州可敦城(今蒙古國布林根省哈達桑東青·託羅蓋古城)。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鎮州可敦城是遼廷西北路招討司所在地,也是遼廷鎮撫西北諸部(主要是阻ト諸部)的重鎮。阻ト諸部是在遼太祖西征時(924年)被征服的,並以屬國的形式向遼廷進貢以表示臣服。隨著遼廷把主要注意力轉向中原,放鬆了對阻ト諸部的控制,阻ト諸部得 到了快速的發展,開始不附遼廷,不斷起兵反遼,至遼聖宗朝阻卜諸部反遼達到高潮。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時值大遼英後蕭燕燕攝政,對阻ト諸部採 取強硬態度,不斷派兵加以征討,但效果並不是十分明顯,阻ト 諸部還是時服時叛。為了鎮撫阻ト諸部,解決西北邊境不寧的問 題,蕭燕燕採納大將蕭撻凜(遼聖宗朝著名大將)的建議,在西北部建築了鎮州、維州(今蒙古國布林根省哈達桑古城)、防州(今蒙古國土拉河中游西岸塔勒—烏蘭·巴勒嘎斯古城)三座邊防城(997年開始建築,1003年完工)。其中鎮州(轄維、防兩州)因此鎮州剛建成時稱可敦城是在古可敦城的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可敦”是突厥對可汗妻子的稱謂),第二年(1004年)改可敦城為鎮州。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鎮州等三座邊防城建成後,遼廷在這裡屯兵二萬,專門鎮撫北西諸部。同時,將七百餘戶渤海、女真、漢等犯罪之家發配到這裡養牧,即為遼廷飼養戰馬,因此鎮州也是遼廷的戰馬基地,最多時飼養戰馬達數十萬匹。為了加強對西北諸部的鎮撫力度,蕭燕燕還特別規定,無論其他地區發生什麼樣的戰爭,也不允許抽調屯駐鎮州兵馬參戰。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規定,在此後的一百多年間(自鎮州建成之後),駐守鎮州地區的遼兵,不僅沒有被徵調參加遼與西夏及女真人的戰爭(包括阿骨打起兵反遼後,天祚帝在被攆入夾山的情況下,也沒有徵調鎮州兵馬抗金),而且還父子相繼,世代相傳,在鎮州地區紮根生活起來,形成了遼國中的一個獨特的群體,即這部分人生活在鎮州地區,不受遼廷徵調去參加其他地區的戰爭,成為專門的“屯邊族”。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再加上遼廷不斷向這一地區發配犯罪之人,而被髮配到這裡的人,又多成為“屯邊族”的奴僕,久而久之,鎮州地區便出現了由“屯邊族”為主發展起來的諸多“小部落”(包括被髮配到這裡的犯罪之人,這部分人也不在少數,因鎮州建成時,曾一次性發配到這裡七百戶,經過一百餘年的繁衍,從而形成一定規模的群體)。這些“小部落”相對獨立於國內其他部落之外(即不受遼廷所詔,去參加其他地區的戰爭),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富足的兵源地。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同時,阻ト諸部於遼道宗朝有過兩次起兵反遼,最後一次起 兵反遼,於天祚帝即位的前一年(1100年)被平息,因此鎮州地區還存在著一支平息阻ト諸部叛亂後,駐守當地的兵馬。也就是說,在阿骨打起兵反遼後,遼西北的鎮州地區,還電駐著一支現役兵馬(即駐守鎮州的遼廷兵馬)和一個由“電邊族”發展起來的兵源地。大石早就有抗金復國理想,對鎮州的情況當然是比較清楚的,因此他才選中了鎮州為自己的立足地,長途跋涉來到這裡。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大石到達鎮州後,立即展開抗金復國宣傳工作,並得到了當地軍民的支援,在幾月或數月間,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州首領和大黃室韋、敵刺、王紀刺、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刺乖、達密裡、密兒紀、合主、烏古裡、阻ト、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 乣而畢等十八部酋長,紛紛前來可敦城覲見大石。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大石在鎮州可敦城召開諸州首領和諸部酋長會議,闡明瞭自己西行的目的和抗金復國的決心,他慷慨陳詞道:“我祖艱難創業,建立大遼國,存世二百餘年,歷九主。金原來是遼的屬臣,卻侵略我國家,殺害我百姓,佔領我州縣,使我天祚皇帝蒙難於外,我是日夜痛心疾首。如今我仗義而西,是想借助諸部落的力量,打敗金兵,收復我國土。不知你們當中有沒有痛惜我國家,憂慮我社稷,挽救我皇帝,拯救我百姓於災難的人。”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從這番話語來看,大石召開諸部酋長和首領會議時,天祚帝還沒有被金兵所俘,或大石隱瞞了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的訊息,仍然打著天祚帝這個皇帝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統一諸部酋長和首領的思想一席話,說得諸州首領、諸部落酋長熱血沸騰,群情振奮,有兵的出兵,有馬的出馬,大石的軍隊很快增至萬餘,並得到了遼廷在鎮州地區的數萬匹戰馬。

遼史:大石打著天祚帝的大旗,以勤王為藉口,來團結諸部酋長抗金

大石得到諸部兵馬後,利用一段時間,對原來的政權機構和新擴充的部隊進行了完善和整編。設定官員(把諸州首領及諸部酋長納入政權機構中)、整編軍隊(把諸部兵馬劃分為若干個軍事單位)、建立儀仗、製備武器…之後,以鎮州為基地,一方而繼續招兵買馬,擴充部隊,訓練兵馬,養精蓄銳;一方面派人與西夏及周邊部族聯絡,建立抗金同盟,為光復國家積極地努力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