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良:瓦斯治理降"虎"人

瓦斯如猛虎,瓦斯防治一直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難題之一。而在淮河能源集團煤炭開採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這樣一位降“虎”人。他勤學善思,深入煤礦生產一線磨鍊本領;他醉心科研,在煤礦安全生產中攻堅克難;他不忘初心,全力以赴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他就是陳本良,現任工程院工程中心瓦斯治理與利用標準研製所所長。工作10年來,他堅持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在一項項科研任務中攻關克難,開拓創新,勇於擔當,收穫累累碩果。前不久,他獲得了淮河能源控股集團第一屆“十佳青年”榮譽稱號。

勤學苦練,深入一線解難題

2011年夏天,研究生畢業的陳本良來到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從事科研工作。隨後的半年時間,他系統地學習了淮南煤礦先進的瓦斯治理技術,對瓦斯防治進行更深加入的瞭解。

“在求學階段,我學習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我很清楚,做瓦斯工作是為了解決現場問題,為礦井服務,只顧著埋頭幹是發現不了現場新問題的。只有紮根一線,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讓自己的瓦斯治理技術邁上新的臺階。”談起工作,陳本良告訴筆者。

陳本良始終堅持知行合一的科研態度。2012年,他主動申請調入駐外技術服務專案部,透過加強對瓦斯災害和工程現場的直觀認識,更深入地瞭解瓦斯防治難題。在此期間,他與同事一起,為所服務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開展瓦斯治理技術服務。合作礦井杜絕了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瓦斯超限次數降低80%以上,其中一對礦井還被評為“全國煤礦瓦斯治理示範礦井”。“陳本良喜歡結合現場實際,把理論帶到現場,在現場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辦公室裡經常擺放著很多他在下班後用於研究的實驗裝置。”工程院深部實驗室深井動力災害控制研究所所長任波說。

現場學習是進行後續瓦斯治理工作的基石。在駐外技術服務期間,陳本良為了摸清煤與瓦斯突出前兆資訊和突出預兆,哪裡突出危險性大,他就往哪裡跑。“我記得在一次煤巷掘進考察時,發生了瓦斯動力現象,當時的高壓氣流直接把我‘拍’趴下了,大腦一片空白。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雙腿像灌鉛了一樣’的真實感受。”陳本良回憶道。但這些困難險阻不僅沒能阻止他繼續下去的決心,還堅定了他腳踏實地進行現場調研的信念。他堅持深入一線,收集大量資料,在提高自身對煤與瓦斯突出機理的深刻認識的同時,為服務礦井煤與瓦斯突出預測提供準確詳細的指導。

2017年,陳本良被評為“課題長”,開始主持煤炭企業委託的科研專案。熱心腸的他將自己掌握的瓦斯治理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委託礦的工程技術人員,得到了合作企業領導和職工的高度評價,負責專案的研究成果也被載入紀錄片。他還多次應邀到礦上作專題報告,為提高礦井防突水平和現場管理能力貢獻一份力量。

不忘初心,投身科研做攻關

“我大學時期學的是安全工程專業,對於我們專業技術人員來說,能夠把所學知識全部應用到煤礦安全生產中,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陳本良說。作為企業青年科研人員,陳本良長期堅守在研究煤礦瓦斯防治技術和技術服務一線,理論紮實、業務精通、現場經驗豐富都已漸漸成為他身上的標籤。

得益於自身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近年來,陳本良先後主持國家級科研專案2項,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專案20餘項,參與編寫出版國家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煤與瓦斯共採》1部。在《煤與瓦斯共採》國家級教材編寫的2年時間裡,他曾連續熬夜一個星期。雖然熬夜加班是常態,但是陳本良收集了豐富的技術資料,瀏覽了數千篇參考文獻,專心致志地進行編寫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多年實踐,為陳本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使他在科研攻關上更加得心應手。從基層回到實驗室後,陳本良對待科研工作態度嚴謹,吃苦耐勞。”工程院工程中心瓦斯治理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所主管畢波說。

在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編制期間,陳本良遠赴山西、重慶等大型煤層氣開發企業現場調研,收集了全國18個煤炭生產省份和31個瓦斯抽採利用重點礦區的資料。這些資料堆在一起,足有半人高。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本良以勤奮好學的態度、刻苦鑽研的精神,在近幾年獲得多項科研成果,比如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煤炭工業專利三等獎1項等等。同時,他還申報獲批標準3項,發表學術論文12篇,申請和授權專利9項,先後主持承擔煤炭企業委託的科研專案5項,為合作企業解決煤礦瓦斯防治難題。

作為一名降“虎”人,陳本良以出色的成績完成了組織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充分發揮拔尖人才在煤礦安全技術上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為我們搭建了這麼好的發展平臺,作為青年科研人員,我們只有把自己全心全意地奉獻給企業,與企業共同發展進步,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陳本良說道。(汪瑞 王雪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