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視野」電源管理IC的下半年 依然能享缺芯潮的紅利?

「芯視野」電源管理IC的下半年 依然能享缺芯潮的紅利?

(集微網報道)所有的事物都是利與弊同存的,就像晶片缺貨給製造業帶來了很深的傷害,也讓某些晶片公司的業績欣欣向榮。從事電源管理晶片設計的公司都享受到了這一波市場紅利,隨著近期上市公司的財報陸續披露,業績暴增儼然成為了“家常便飯”。不過,隨著許多細節逐漸浮出水面,可以看到這一市場正在醞釀新變。

大河漲水小河滿

「芯視野」電源管理IC的下半年 依然能享缺芯潮的紅利?

利潤同比增長9倍,這個誇張的數字似乎很難跟電源管理晶片公司掛鉤,但這就是真真正正的現實。

2021年7月20日,明微電子釋出公告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18億元,同比增長237。69%,歸母淨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944。79%。這個表現遠超市場預期,使得明微電子股價一路走高。

緊跟其後,思瑞浦和芯朋微都發布了半年報,即使沒有這種超常的發揮,表現也同樣亮眼。其中,思瑞浦上半年實現營收4。85 億元,同比增長60。56%;上半年歸母淨利潤1。55 億元,同比增長26。78%。報告期內,公司電源管理產品毛利率46。48%。芯朋微則實現營收3。26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現歸母淨利潤7028萬元,同比增長120%。

不可否認,電源管理市場的行情一直水漲船高。只要有電子裝置的地方就需要電源管理晶片,近幾年新興的

5G、物聯網、智慧電錶、電動汽車、智慧機器人

等應用更是助推了市場的發展。供電電壓多樣化、數字化、功率密度增加化、低成本和綠色化等趨勢則讓電源管理晶片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根據Yole的預測,到2022年,電源管理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191億美元增加到213 億美元。而據智研諮詢的統計,

2019年中國電源管理晶片市場規模為689.9億元,同比增長15.8%;2020年中國電源管理晶片市場規模為758.7億元,同比增長10.0%。

消費電子佔據了電源管理大部分應用市場,在2018年時比例就超過了50%,隨著消費電子品類的不斷增多,對電源管理晶片的需求還在不斷增溫。手機等便攜裝置的更新換代,智慧家電需求都驅動著電源管理晶片市場快速增長。

火爆異常的TWS無線耳機也是電源管理IC用量的大戶。

這種微型產品中就包含了充電晶片、同步整流轉換器、低壓差穩壓器、輸入過壓過流保護,消耗了大量電源管理IC。還有最近受歡迎的教育平板、智慧掃地機器人、智慧家居等AIoT消費電子產品都對電源管理IC有大量需求。

傳統的汽車產品中本就使用了大量的電源管理晶片,電動化的趨勢更加大了對電源管理晶片的需求。尤其是作為動力電池組核心部件的BMS(電池管理系統),其未來的市場規模更是令人可期。

因此,電源管理晶片的增長確實符合了整個市場的基調,但是

這種史無前例的增長卻是拜這輪產能緊張所賜。

從2

020

年下半年延伸到當下的缺芯荒中,電源管理IC受傷最重,行業龍頭TI的電源管理晶片交期已經達到了破紀錄的

50

周。國內外各大公司紛紛上調了產品價格,因而各公司的業績暴增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這種暴增還能延續到下半年嗎?

風雲變幻的下半年

「芯視野」電源管理IC的下半年 依然能享缺芯潮的紅利?

進入下半年以來,產能可能鬆動的訊息不斷傳來。

資深行業分析師劉平(化名)認為漲價還會繼續,因此繼續看好電源管理的後續表現,但是“下半年產能緊缺可能不會這麼嚴重了”。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SIG)6月公佈的研報顯示,5月份晶片交期進一步延長至18周,以電源管理IC延遲最為嚴重。不過,在其7月公佈的研報中,雖然交貨期已經達20。2周,電源管理晶片的交期卻開始縮短了。

一位手機ODM廠商的人士告訴集微網,

電源管理晶片缺貨的情況有所改善。“不過,高階的進口晶片還是缺。”

他強調。

國內電源管理晶片廠商負責人李恆(化名)也看到這一跡象,

“下半年會降點溫了,因為封測廠的產能已經開始鬆動了。”

劉平將這一現象歸結為偽需求、渠道囤貨和終端廠商主動增加庫存。

偽需求大部分來自於消費電子領域,除了原有的手機和TWS耳機等產品,並無出現可引領市場的爆款產品。而手機市場的表現也乏善可陳,據市場調研公司IDC 7月28日釋出了2021年Q2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報告,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約7810萬臺,同比下降11。0%。

IDC表示,上半年市場的增長驅動力完全來自於第一季度相比去年同期更好的市場環境,而隨著第二季度原有重磅產品缺席,現有產品也未能完全激發大多數使用者的換機需求,導致市場關注度下降。一位行業人士就曾指出,目前國內需求並不算旺盛,換機週期還在延長,尚沒有看到明顯的需求反轉跡象。

至於渠道囤貨和廠商增加庫存,則可以看成市場波動中必然的現象。缺芯就意味著有機可尋,肯定會有不少商家來渾水摸魚。而廠商們為了“順利過冬”,自然會進行戰略儲備。

只是這兩種情況都會隨著行情的變化而瓦解,隨著手機等終端廠商砍單以及淡季的到來,現在的市場已悄然出現了一些變化。

“代理商手中的貨已經比較充足了,就是價格還比較堅挺。”

一位晶片分銷商這樣表示。

對於整個市場來說,國產晶片的崛起也是一個很大的變數。雖然在工業和汽車領域,國產晶片與國際巨頭的產品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消費電子領域,國產晶片憑著優異的價效比,已經佔據市場主流。近幾年興起的快充和TWS,都成為國內晶片廠商活躍的領域。

並且,國內晶圓廠在BCD(電源管理主流工藝)工藝上的運用也越來越熟練,如中芯國際、華虹和華潤微等都基於自有的主流工藝平臺,在功率模擬工藝技術方面推出了相應的工藝解決方案。加之下游廠商接納度的不斷增加,都為國產電源管理晶片的大規模應用創造了基礎。

利用好這個市場的真空期,國產替代還是大有希望的。

令人擔心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內競爭者正在加入這一戰團。如果最終演變成大規模的價格戰,則是誰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校對/艾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