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從2014年到2019年,上市公司獐子島反覆導演“扇貝大逃亡”:跑了,死了……

日,“扇貝去哪兒”終於迎來最終季。

端午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因為“扇貝”被市場多次質疑的獐子島迎來了證監會的處罰:

依法對獐子島公司資訊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5名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

款,對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公司同時公告,公司董事長、總裁吳厚剛,海外貿易業務群執行總裁勾榮,證券事務代表張霖辭職。獐子島之前是扇貝跑了,這下是高管跑了!

截至6月24日收盤,獐子島股價下跌1。29%報3。06元/股,總市值21。76億元。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證監會藉助北斗衛星找扇貝

一連串

彌天大謊

被揭開

據介紹,獐子島屬於海洋水產養殖業,蝦夷扇貝庫存難以肉眼觀測、採捕作業海域難以事後追溯,這導致公司的造假手法極為隱蔽。對其查證又涉及對數十米海洋深處數百萬畝海域水產品

播經過、捕撈情況的客觀查證,追溯難度前所未有。

然而,即使再隱蔽的造假手法,也無法逃脫高科技查案的恢恢天網。

此次查辦獐子島案的過程中,證監會藉助了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委託專業機構中科宇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透過獐子島採捕船衛星定位資料,還原了採捕船隻的真實航行軌跡,進而復原了公司真實的採捕海域,最終揭開了獐子島財務造假手段的謎題。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圖上紅色區域代表的是獐子島記錄的捕撈區域,而藍色的區域則是調查人員根據獐子島的採捕船的衛星定位資料還原的獐子島行駛軌跡。可以看出明顯出入,說明獐子島並沒有如實記錄採捕海域。

調查人員還聘請了兩家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分別對衛星定位資料進行作業狀態分析,對捕撈軌跡進行還原並計算面積,三方分別還原出來的捕撈航行軌跡高度一致。

透過對比:2016年,公司實際採捕的海域面積比賬面記錄多出近14萬畝,這意味著實際的成本比賬面上要多出6000萬元人民幣,這6000萬元成本都被獐子島公司隱藏了起來。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調查人員還發現:獐子島在部分海域沒有捕撈的情況下,在2016年底重新進行了底播,根據獐子島成本核算方式,重新底播的區域的庫存資產應作核銷處理,又涉及庫存資產7111萬,需要計入營業外支出視為虧損。

透過這兩種方式,獐子島成功地在2016年實現了所謂的“賬面盈利”,成功摘帽,保住了上市公司地位。到了2017年,獐子島故技重施,再度宣稱扇貝跑路和死亡,藉此消化掉前一年隱藏的成本和虧損,共計約1。3億元。這種乾坤大挪移,把2016年的成本和損失移轉到2017年的做法,是典型的“寅吃卯糧”,操縱財務報表的行為。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夕陽”中的獐子島

停產、“轉型”、違規採捕

獐子島鎮由獐子島本島和外三島(褡褳村、小耗村和大耗村)組成。背靠島上昔日唯一的集體企業,島民們曾經成為改革開放後“先富起來”的那批人。在獐子島的巔峰時代,這座島上70%的人都在獐子島公司工作。

過去,獐子島

播蝦夷扇貝面積曾保持高速增長。資料顯示,2006年上市首年,公司已確權的海域使用權為65。63萬畝,其中規劃用於底播增殖的面積為64。89萬畝;2010年,獐子島公司底播蝦夷扇貝投苗面積增長至120餘萬畝;2014年,獐子島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確權底播面積已達約340萬畝;2017年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減少至234 萬畝。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從“跑”到“死”,扇貝存貨異常頻發,“海底銀行”變成了“不毛之地”,獐子島已停止了所有底播蝦夷扇貝的播苗,僅保留小量做實驗用。

與此同時,獐子島公司的育苗業務也在“冷水團”事件後急劇萎縮。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獐子島公司相繼成立了育苗一廠、二廠和三廠,員工最多時均有一百多人,而在2014年“冷水團”事件後,逐漸停止了育苗的業務。

2018年1月31日,獐子島公司披露2017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司將2017年業績由預計盈利9000萬元至1。1億元,大幅下調至虧損5。3億元-7。2億元。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獐子島公司表示,公司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年末存量盤點,發現部分海域的存貨異常,同時,2017年四季度,底播蝦夷扇貝肥滿度下降,境外扇貝產品衝擊國內市場,對公司扇貝類產品的收入、毛利影響較大,底播蝦夷扇貝收入及毛利下滑,部分庫存扇貝類產品出現減值。

而僅僅在3個月前的2017年10月24日,獐子島公司曾披露公告表示,公司對120個調查點位、135萬畝海域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顯示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

最終,獐子島公司將2018年1月曝出的這起“扇貝大規模存貨異常”事件歸因於: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養殖規模的大幅擴張更加劇了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的異常,造成高溫期後的扇貝越來越瘦,品質越來越差,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的扇貝沒有得到恢復,最後誘發死亡。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扇貝的“二次死亡”,很快引起了證監會關注。當年2月9日,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展開立案調查。

據瞭解,證監會當時派遣20餘人的調查組到獐子島鎮進行調查,最終發現獐子島公司透過成本騰挪的手法進行利潤調節。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回顧6年來的

獐子島之“扇貝去哪兒了”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2014年起,獐子島家的扇貝經歷了集體“出逃”、“餓死”之後,在這6年間一再上演曲折驚奇的、來來回回的“精彩續集”。

2014年10月

獐子島的扇貝“突然跑了”,震驚整個A股市場。獐子島集團公告稱,公司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存貨異常,公司因此第三季度虧損7。63億,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北黃海異常冷水團等。

2018年2月

到了2018年,獐子島的扇貝又因“餌料短缺,長期處於飢餓狀態”,以致於“餓死了”。2018年2月,獐子島公告稱,對底播蝦夷扇貝進行2017年末盤點時,發現存貨異常。經海洋牧場研究中心分析判斷,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養殖規模的大幅擴張更加劇了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的異常,造成高溫期後的扇貝越來越瘦,品質越來越差,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的扇貝沒有得到恢復,最後誘發死亡。

2019年4月27日

獐子島釋出一季報,公司一季度虧損4314萬元,理由依然是“底播蝦夷扇貝受災”,俗稱“扇貝跑路”。

2020年5月

“國家部局組織的專家調研組認為:近期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大量損失,是海水溫度變化、海域貝類養殖規模及密度過大、餌料生物缺乏、扇貝苗種退化、海底生態環境破壞、病害滋生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獐子島扇貝跑路連續劇終於劇終了,北斗立大功。

→ END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