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迎來十三年裡最大單日漲幅:告別2021,中概股終於觸底?

一晚迎來十三年裡最大單日漲幅:告別2021,中概股終於觸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美股研究社

某種意義上,2021年的中概股在最後兩個交易日開始展現出詩中所顯的意境。似乎是不甘於今年以來的一系列“意外”,12月31日,中概股隔夜集體大漲,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HXC)收漲9。40%,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十三年裡最大單日漲幅。

一晚迎來十三年裡最大單日漲幅:告別2021,中概股終於觸底?

(圖源:鳳凰科技)

對重新全盤審視中概股的2021年而言,這是一個有趣的插曲。有人說是空頭平倉,也有人認為是資金開始佈局明年的行情。毫無疑問,市場的封凍不會如此容易解除,但中概股多少已經能看到一些,春天的預兆。

打擊、逆轉、回港,中概股跌宕2021

中概股的2021年,我們無需過多贅述,幾個指標便能給這個故事一錘定音:

打擊、逆轉、回港,中概股跌宕2021

雪球資料顯示,中概網際網路ETF淨值已較年初接近腰斬,中概互聯50指數當前僅有3。43倍PS,接近3。3倍歷史極低值

·

海外最有代表性的中概網際網路指數ETF-KraneShares(KWEB),今年下跌了51。7%,而在2月高點時,還有約35%的漲幅

一晚迎來十三年裡最大單日漲幅:告別2021,中概股終於觸底?

年初,全球主流市場行情高漲時,很難有人能想到中概股會急轉直下。直到比爾黃爆倉、教育雙減、禁止“二選一”等一系列打擊紛至沓來,低迷的情緒才開始蔓延。

然而,也正是有一系列外因的存在,中概股的波動才有了更合理的解釋。拉開騰訊、阿里、美團等巨頭的下跌史,整體趨勢是如此的相似,這顯然不是因為諸多中概股的業績走出了雷同的步伐。外因才是中概股股價動盪的“黑天鵝”。

在這個波動過程中,“暴跌”是繞不開的關鍵詞,尤其是在每一次突發事件的節點。但這也是分化的開始,我們可以看到,京東、網易、拼多多等中概股,都在突然的下跌之後實現過有力的反彈。其中,排除掉今年新IPO的股票,網易今年以來總體上漲9。18%,360數科成為一匹黑馬,年內漲幅高達95。61%,在7月之前,這個數字更是觸及273。64%的高點。

這並非以兩個特例掩蓋中概股的萎靡,而是說明在一個不理性的市場裡,依然有逆轉的因素和可能性存在。今年6月上市的BOSS直聘,現在依然保持著86。37%的漲幅。

對更多中概股而言,回港上市也成為一大選擇。在這個離“家”更近的地方,不同的公司希望能多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少一些草木皆兵的混亂。

在回港的名單上,是汽車之家、攜程、百度、嗶哩嗶哩、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微博等各領域的頭部公司。對它們而言,除了為業務拓展募資和緩解市場風險,離自己的使用者更近一些,也能讓外界更理解自己所專注的業務。

根據安永統計的資料,在今年港交所前十大IPO中,5家來自回巢的中概股。元旦起,港交所還有一系列最佳化措施亟待推出,明年依舊是中概股回港大年。

中概股這一年完全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而元旦之後,新年伊始,靠什麼判斷來年的收成如何?俗話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中概股就像被雪層層壓住的麥子,但在一路拼搏到上市的基因裡,它們其實是不怕雪的。

·

看未來,先看大趨勢。主流中概股都面臨兩大繞不開的事實:第一,傳統的人口紅利是接近觸頂的,這一點不侷限於網際網路行業。第二,在傳統競爭之外,國家是鼓勵有能力的公司出海、轉型、投身先進領域的。

對於第一點,增量來自內容和服務的挖掘,來自精細化運營背後效率的提升。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電商的競爭持續激烈,但直播帶貨打開了新的大門,而消費者的消費趨勢也在改變。第三季度,京東整體使用者的平均購物頻次同比提升23%,消費者對於食品飲料、生鮮、母嬰在內的商品消費頻次均在提升。此外,阿里和京東都在持續改善供應鏈效率,拼多多利用“農地雲拼”幫助農產品及其製品走出田間地頭。

對於第二點,網易、騰訊、虎牙、歡聚等公司的網際網路產品都在積極出海。今年以來,騰訊投資了燧原科技、智砈芯半導體等晶片製造企業,阿里旗下平頭哥釋出全球領先的伺服器晶片“倚天710”,阿里雲、百度智慧雲等雲計算鉅子加碼賦能傳統產業。

我們並不否認傳統網際網路紅利見頂的事實,但也不能忽視優質中概股基本面的穩健和精細化服務帶來增量的可能,京東、小鵬汽車等公司在優質財報後均迎來大漲。二不無視諸多科技公司轉型探索、與實體經濟攜手並進的努力。巨頭業績依然動能充足,普通中概股也有細分領域的亮點,比如前文提到的360數科。

剛剛在港股上市的商湯科技連續大漲,說明市場依然期待前沿技術龍頭。中概股的提前佈局隨著國家戰略的扶持,必然進一步嶄露頭角。

在劍指萬億規模的企服、雲計算等領域,中概股才剛剛起步,但已經在著手建設完善的體系。其中既有秦淮資料、萬國資料、世紀互聯這樣的IDC基建者,也有釘釘和企業微信等終端應用的身影。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了用各種各樣的資料描述趨勢,卻忘了資料正是公司合力的預測,而趨勢真實地體現在它們所做的事情中。這也是為什麼不能單純用當前的股價和市值表現去代表公司的真實價值,即使一家公司從美股轉移到港股,或者股價跌去八九成,公司也還是那個公司。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狀況,比表面的現象更加重要。

所以,對中概股來說,個股確實還有很多未知的風險,但面對上百家在各自領域具備優勢的公司而言,冬天不會持續,春天終將到來。創業時的激烈搏殺都沒能讓它們出局,如今自然也更有生命力。

雪蓋三層,中概股的生命力卻未變

2021年倒數第二個美股交易日,中概股逆市大漲,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HXC)收漲9。40%,創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中概網際網路指數ETF-KraneShares(KWEB)也收漲8。9%。

一晚迎來十三年裡最大單日漲幅:告別2021,中概股終於觸底?

這是由空頭和資金促成的偶然,還是一個訊號?我們不得而知。但有兩條最近的新聞值得關注:

雪蓋三層,中概股的生命力卻未變

12月24日,證監會就境外上市相關制度規則公開徵求意見。為促進企業利用境外資本市場規範健康發展,支援企業依法合規赴境外上市

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為2022年指路?

12月30日,易會滿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強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加強國際證券監管合作,處理好開放與安全的關係

反彈不代表反轉,中概股依然要看長期。但或許,今年以來的低迷情緒,該得到一些平復了。

一些機構已經率先給出了積極的構想。12月初,花旗集團分析師Alicia Yap表示,目前市場對中概股中的企業風險有些高估了。瑞銀分析師Mark Haefele認為:“投資者對未來政策的能見度有限,風險情緒脆弱,以及對可替代性的理解不完善,所以才反應過度。”三季度以來,高盛、橋水等世界級資管機構都增持了阿里等具有代表性的中概股。

11月29日,管理資金規模8。4萬億美元、全球最大資管公司之一的先鋒基金決定建立中國特選股票基金。這家機構認為:“投資中國是全球多元化投資組合中股票和固定收益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全球股票市場中一個重要且不斷增長的部分。”

這實際上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中國的資本市場是茁壯成長的,而中概股是這個市場的一部分先行者。在經過十餘年的探索發展之後,中概股真正代表的,是中國資本市場成為世界級市場的一種可能。投資中概股,本質上還是在投資中國的經濟、中國的未來。

所以,經過長期下跌的中概股或許還是要遵循市場短期無效長期有效、價格總會往價值迴歸的規律。這是與基本面的發展相結合的,對2022年乃至之後的中概股走勢,真正的“實力派”將脫穎而出。

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為2022年指路?

段永平曾說:“商業模式好的公司,好的價錢總是有吸引力的。用10年以上的眼光看問題會讓問題簡單很多。”對於中概股而言,這句話在當下的情景尤其適用。自2017年以來,中概股在高潮和低谷中切換,韌性隨時間造就。最終的結果會證明,那些殺不死它的,將使它更加強大。

這是中概股的生命力,而中概股則是中國資本市場茁壯成長的一個註腳。假如用詩詞去形容,那就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