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基金四季報篩選產品 成長風格與價值風格"高差"需重點關注

近期

基金

四季度報告發布,關注基金季報披露的投資者都希望透過這些資料,再結合股票市場的風格變化,找到下一個階段選基的思路。

但我們看到2022年以來市場風格已經完全轉變。比如說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由牛轉熊,市場風格指數由成長轉向價值,比如前期強勢的賽道行業醫藥、軍工等大幅下跌,而

銀行

、地產成為今年以來惟二取得正收益的行業等。受基礎市場影響,2021年權益基金加權平均上漲14%,但今年以來加權平均已下跌7。18%,幾乎跌去2021年漲幅的一半。

基金風格轉向均衡

投資老將坦言最困難階段已過

和去年四季度相比,基金風格已經由成長開始明顯偏向均衡。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4季度末權益基金持股總市值7億元,其中成長風格基金配置市值1。5萬億,佔21。9%;偏成長風格基金配置市值1。4萬億,佔20。29%,均衡風格配置市值3。35萬億,佔47。93%;偏價值風格0。45萬億,佔6。49%;價值風格0。24萬億,佔3。38%。

與此相對,2021年3季度末權益基金持股總市值6。5萬億,其中成長風格基金配置市值3。07萬億,佔47。65%;偏成長風格基金配置市值1。61萬億,佔24。88%,均衡風格配置市值1。07萬億,佔47。92%;偏價值風格0。50萬億,佔7。76%;價值風格0。20萬億,佔3。14%。

成長風格基金在成長股上的配置比例大幅下降25。75個百分點,均衡風格基金在均衡股上的配置比例大幅上升31。37個百分點。

市場風格轉變,規模較大、資歷較深基金經理配置會更均衡,而對後市看法也更客觀。因此我們選取長期

業績

較好,管理規模大的基金經理對選股的言論,希望能對投資者做基金選擇有所幫助。

朱少醒表示,自己並不具備精確預測市場短期趨勢的可靠能力,而是會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遠大前景的公司上。而張坤強調,將繼續持有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除了精選個股,謝治宇認為還需要平衡好公司的短期估值和長期價值。至於對後市看法,也許劉彥春的結語比較能代表大部分人的心聲,他認為投資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保持耐心,價值總會迴歸。

均值迴歸,關注價值均衡風格基金

2019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超預期的業績持續性或難以為繼,需要投資者對基金組合適時再平衡。2022年我們建議投資者的基金組合進行成長價值風格的再平衡,賽道行業和非賽道行業的再平衡,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的再平衡。

首先是成長價值風格的再平衡。經過近三年市場成長風格持續佔優的洗禮,堅持價值風格而不風格漂移的基金經理已經成稀缺資源。不過我們還是以更長維度的業績考察和基金組合的風格分析,挑選出4只價值風格基金供投資者參考,它們是易方達藍籌精選、中歐潛力價值靈活配置混合、財通價值動量混合、圓信永豐優加生活。

以圓信永豐優加生活為例,該基金是價值風格,近一年排全部基金前1/4,近五年以185%總收益排全部基金前1/4,近五年的最大跌幅發生在2018年為25。44%,基金經理是公司權益投資部總監範妍,自2015年10月任職以來年化回報21。94%。

其次遠離賽道基,挖掘深度價值行業基金。經過連續三年上漲,包括醫藥、晶片、光伏、

食品飲料

、新能源車等行業的累積漲幅已經非常巨大,近期出現明顯調整跡象。以晶片行業為例,2021年7月30日見頂以來,晶片

ETF

下跌25%,但是從指數估值(市盈率)仍有66倍。2020年和2021年國證晶片行業股票的營收增長是20%和30%,盈利增長是67%和79%,該指數上漲是因為過去兩年晶片行業景氣度大幅上升,但目前市場一致預期晶片行業今明兩年的增速分別是35%和30%。當前估值顯然已提前透支行業未來兩年的業績增速。

反而之前基金經理多數不看好的

銀行

和房地產行業等深度價值行業指數今年以來取得了正收益,建議基民關注

券商

ETF、中概互聯ETF等冷門行業基金。

最後是,A股和港股市場基金的再平衡。2021年港股跌幅較大,但港股的價值

股基

本上都是龍頭企業或者央企,這些資本質量非常高,最能承受基本面壓力,因此風險較小,而A股經過連續上漲之後的價效比已明顯弱於港股。

包括丘棟榮、張坤在內的基金經理已明確表示對港股市場的看好,尤其是張坤已經將港股的配置比例提升到25%。基民可以更多配置到港股配置比例比較高的基金,包括

QDII

基金業績持續性已明顯下降,不能用老眼光選基。2019年到2021年,市場始終是成長風格佔優,這導致成長風格的基金在此期間業績持續性遠高於歷史水平。統計顯示,2004年到2021年,連續3年業績排名前30%的基金平均佔比僅2。89%,但2019年~2021年佔比14。01%(數量724只)。但經過連續三年上漲,成長風格和價值風格高差已接近2007年牛市水平,市場風格和基金風格無法長期持續,基民不能太過短視。

透過基金四季報篩選產品 成長風格與價值風格"高差"需重點關注

(文章來源:紅刊財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