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春節消費維權常態化

怎樣把春節消費維權常態化

2月15日,中消協釋出《春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在除夕至正月初七共計8天監測期內,共收集“春節”相關“消費維權”類資訊11776503條,日均資訊量約147萬條。其中,“因事故無法下高速被收全程過路費”“新能源車汽車高速充電難問題”“initial客服給顧客送花圈事件”等春節內輿情被點名。

據中國人民銀行資料,2022年春節假期(1月31日至2月6日)期間,全國非現金支付業務量208。4億筆、金額14。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0%和16。2%,說明消費市場穩中向好。

但也必須看到,中消協監測期內,透過輿情監測系統共監測到“吐槽類”“消費維權”資訊1572495條,佔“消費維權”資訊總量的13。35%。監測發現,2022年春節期間消費者吐槽主要集中於出行、購物、休閒娛樂三大消費場景。

監測期內,共收集“網購及零售”類負面資訊232686條。每日負面資訊量呈增長趨勢,日均29085條左右,輿情資訊量在2月7日(正月初七)達到峰值。監測期間,initial客服給顧客送花圈事件引起輿情廣泛關注和討論,網購5斤海帶4斤鹽事件透過影片渠道傳播,輿情吐槽較多。

筆者認為,中消協這次春節期間消費維權監測,是消費升級過程中熱點關切的集中體現,反映了民情民意,很有必要。而更重要的是,這種監測應常態化,“天天都是315”,形成常態機制,職能部門、網購平臺和消費者各負其責,合力齊抓共管,在促進消費的同時,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從職能部門和社團組織講,應繼續推動將各類評價及投訴資訊納入經營者信用評價機制,讓制度設計的嚴密性、群眾監督的廣泛性、失信懲戒的威懾性,充分疊加形成推動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深入的合力。

從網購平臺講,應以“代購花圈”輿情為鑑,以《個人資訊保護法》實施為契機,認真檢視平臺自身的使用者隱私保護政策的合法合規性、技術措施手段的完備有效性。對運營過程中可能形成的資訊洩露風險隱患節點,進行全面認真地梳理排查,積極履行平臺法定責任。

從消費者講,應常年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搞好維權,擦亮雙眼,學習掌握商品知識,參與消費後評價,發現問題後主動投訴、舉報失信等經營行為,依法主張維護自身權益。

現代物流報特約評論員 李宏

【來源:現代物流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