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試驗堆變成現實被廣泛用於發電,將會帶來一場能源變革

發展新能源產業,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意義很大,但是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這便是價效比。德國發展新能源使用的光伏+風能模式,大大減少了化石能源,但也使其成為全球居民用電最貴的國家之一。

如果沒有高性價比的用電,發展新能源只會成為普通居民的生活負擔,更不能提高放棄化石能源的積極性。在新能源領域,無論是光伏發電,還是水電、風電等,他們均算不上理想能源,但是核聚變不同。

2021年5月,中科院合肥質量科學研究所,透過“人造太陽”的方式,成功利用EAST裝置,實現了1。2億攝氏度執行101秒的成績,如果放在1。6億攝氏度至少可以執行20秒等離子體。

核聚變的前景非常廣闊,比如在沙漠地區沒有水,可以用核聚變裝置發電,替代光伏發電。如果是在雨水多的地方,也可以利用小型化核聚變發電,替代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等。

目前,國內正在建設的核聚變試驗堆變成現實被廣泛用於發電,將會帶來一場對可再生能源的變革。由於核聚變使用的原料,不僅存在海水之中,也可以在月球尋找到,不用擔心會有一天枯竭。另外,風能、水能、光伏等,依賴氣候和地理環境,加上供電穩定性不佳,需要很高的成本去維護,帶來的供電不安全風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因此,核聚變發電站的出現,即便與現有火力電廠批發價相同,由於它能減少維護電網穩定性造成的電力浪費,僅此一點也好於現在的可再生新能源,必然能成為未來能源市場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