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沒吃過豬跑還吃過豬肉,這個豬肉是怎麼成為中國特色菜的?

前言

以前在經濟比較落後的時候,國內不管農村地區還是城鎮,都是有養豬的人家。那時候人人見過豬卻不見得所有人都能夠吃得起肉,所以映證了那句“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的中國俗語。可到了經濟比較發達的當代,這句俗語卻需要調轉過來說,應該說“沒見過豬跑還吃過豬肉”!是因為隨著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早已擺脫了溫飽問題,而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天天吃或頓頓餐桌上有肉,早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俗語沒吃過豬跑還吃過豬肉,這個豬肉是怎麼成為中國特色菜的?

豬肉出現在我國的俗語當中,不難看出在國民生活當中所佔位置。豬不僅是我國日常當中最為常見的食材,同時對豬的飼養和產出,也是我國重要的國民經濟收入。現代人很多都不知道,其實在養豬這個過程,其實注重於科學的飼養過程,也非常注重對種豬的質量。有一些知道豬苗的繁衍是需要種豬的配種,但卻不知道種豬在老了之後會何去何從。

一、種豬的定義

眾所周知,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對於日常食物的需求數量無比龐大,有很多食物更是我國人民群眾日常飲食當中必不可少的食材,就好比豬肉。我國對於豬肉的需求量非常大,為了能夠滿足需求,國內已經不僅僅是靠農民家中養殖,而是存在著大規模的養豬場。

俗語沒吃過豬跑還吃過豬肉,這個豬肉是怎麼成為中國特色菜的?

養豬在現代經濟中也講究經濟效益,除了在更加科學的養殖方法,同時也非常重視豬苗的質量。豬苗的品質也決定著成長過程的快慢與健康,贏在起跑線上很重要。而要說到真正贏在起跑線的,那麼決定豬苗品質的就是種豬。

說到種豬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會想到用來“交配”的豬,這樣的理解確實沒錯,但交配當中也包含母豬,因此更加確切的說種豬是“用來配種的公豬”。這在大型的養豬場非常普遍,會留著不管是健康質量,還是基因質量都很健康的公豬用以“配種繁衍”。

二、種豬的作用

種豬的作用,說到底就是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繁衍。在以前農村地區,飼養種豬的人並不多,但養母豬的來豬崽的並不少,因此那些有家中飼養母豬的農戶,會在母豬的發情期趕著去與種豬交配。不難理解的是,這種是屬於“自然受孕”過程,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段。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種豬的要求,由始至終都是非常高。除了在外觀、體型、健康方面要求高之外,對於基因也有著高要求。也就是說,是“顏值+基因”的雙硬核指標,甚至還講究“家世背景”,因為對於種豬的挑選不僅僅是看上一代的質量,甚至還要往上看好幾代的劑量指標。

俗語沒吃過豬跑還吃過豬肉,這個豬肉是怎麼成為中國特色菜的?

而挑選質量最好的種豬,為的就是能夠獲得更多更好的豬苗,正所謂“母豬好好一窩,種豬好好一批”,種豬所決定的是一大批次的豬崽質量,因此對於質量有著嚴苛的要求也可以理解。

三、現代種豬的真實“命運”

在過去個體養豬戶時期,種豬的確實是屬於“豔福不淺”,會與無數的母豬交配以完成繁衍的光榮使命。尤其是在以前農村地區,養了母豬的農戶,通常會到有種豬的農戶去完成交配。同時也存在一種現象,專門飼養種豬的農戶,也會趕著種豬上一些個體戶去推銷“放種”,然後不僅省去了種豬好幾天的飼養食物,同時還能夠獲得一筆“種子費用”。

俗語沒吃過豬跑還吃過豬肉,這個豬肉是怎麼成為中國特色菜的?

但在現代的養豬模式中,種豬的“人生任務”依然是繁衍,但卻已經失去了“交配權”。因為在現代科技技術的發展之中,人工授精會更加便捷而且準確。流程是對種豬進行“採精”,之後透過人工的方式輸入母豬體內完成受孕。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種豬與母豬無需接觸,就能夠完成“繁衍任務”。也正是因此,所以種豬才會被調侃是“後代無數卻仍然光棍一生”!

四、種豬結局去往哪裡

如前文所說,對於種豬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因此會時常對種豬的健康狀態進行衡量,尤其是在交配之前,在種豬身上“採精”之後會進行檢驗,不管是健康程度還是生產能力,一旦下降都會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還有一些已經比較老的種豬,也會直接被淘汰。那麼問題來了,那些被淘汰的種豬到底去了哪裡呢?

俗語沒吃過豬跑還吃過豬肉,這個豬肉是怎麼成為中國特色菜的?

由於種豬養殖的時間比較長,市面上所售賣的豬肉,一般都是透過8-10個月左右的飼養期,但種豬一般至少是養了好幾年,因此在肉質上已經與普通的豬肉不同,所以一般不太會流入日常肉類市場售賣,而是賣給一個肉類加工廠,做成各種豬肉衍生品,比如肉乾、肉鬆、燻肉、臘肉、豬肉火腿腸等等。

但也不可否認,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貪圖便宜而直接賣給飯館,畢竟對於飯館來說優先考慮的往往是食材價格的實惠,口感倒是可以退而求其次。實際上,繁衍好幾代之後的母豬,最後的去向也是與種豬差不多。由於飼養的時間比較長,肉質口感更差,並且肉味也偏腥臭,因此也是不能直接進入日常的肉類市場,而是賣給肉類加工廠。

俗語沒吃過豬跑還吃過豬肉,這個豬肉是怎麼成為中國特色菜的?

結語

很多人感慨,豬的“一生”從生下來就註定是被吃掉,普通的豬、種豬、母豬雖然經歷各有不同,但最後的結局卻是一樣。這句話卻是沒錯,但也不必心生“殘忍”,我們站在生物食物鏈的角度來看,人類吃豬肉並非是為了“生存”,而並非是“虐殺”,就好比青蛙吃蚊子、雞吃蟲子一般,是在食物鏈當中的生物生存本性,是捕食者對食物的正確開啟方式。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對小動物進行虐待,恃強凌弱那才是需要引起大眾警惕與譴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