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能源結構明顯高碳化,專家:要透過技術創新精準減汙降碳

中國鋼鐵能源結構明顯高碳化,專家:要透過技術創新精準減汙降碳

李新創發表演講。主辦方供圖

在中國進行減碳行動中,鋼企已經邁出了關鍵性的步伐,但在實際減碳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指出,減汙降碳靠綜合治理、靠機制引導,更要靠技術創新。

鋼鐵減碳勢在必行

作為碳排放大戶,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指引下,鋼鐵企業的減碳行動勢在必行。7月17日,在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分析,鋼鐵行業佔全國碳排放總量15%左右,是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是落實碳減排目標的重中之重,任務具有緊迫性和艱鉅性,鋼材消費快速增長將導致粗鋼產量增長,不利於碳達峰目標的實現。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楨表示,鋼鐵行業是碳排放重點行業,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背景下,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要求下,在新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願景約束下,減少碳排放是時代賦予鋼鐵行業艱鉅而光榮的任務。同時,鋼鐵行業也是全國碳市場的重要領域,經過十年的試點和籌備,全國碳市場已經正式上線交易,鋼鐵行業和相關企業應提前做好研判,深入瞭解工作程式,全面細緻積極做好納入準備工作。

今年以來,鋼鐵市場景氣度較高,但近期隨著鐵礦石價格的走高,鋼鐵企業的盈利受到影響。在當前市場情況下,如何科學減碳更加考驗企業的智慧,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節能減排治理的重點方向。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強調,在決定中國鋼鐵未來的關鍵、前沿技術大規模開發上,一定要走協同創新之路,特別是在關鍵低碳冶金技術方面,要在研發組織上實現變革和突破。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指出,流程製造業的產業叢集智慧化是實現綠色化發展的前提,建議我國鋼鐵行業加快推進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最佳化和數字化轉型,打造聯合生產運營一體化智慧平臺;新時代呼喚新冶金學,即面向綠色化、智慧化的冶金學,資訊自組織與他組織融合的冶金學,開放、動態、整合一體化的冶金學,多因子-多層次巢狀、整合、協同的冶金學。

鋼企開啟新一輪綠色實踐

響應號召,鋼鐵企業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減碳行動。

今年1月,全球最大鋼企中國寶武宣佈了碳減排目標,2035年力爭減碳30%,2050年力爭實現碳中和。3月,河鋼集團釋出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和路線圖:2022年實現碳達峰,2025年碳排放量較峰值降10%以上,2030年碳排放量較峰值降30%以上,2050年實現碳中和。六安鋼鐵、金鼎鋼鐵、晉城鋼鐵等也啟動了降碳行動計劃。

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永民介紹,既要企業發展,更要碧水藍天,公司目前正在全面實現超低排放的工業實踐。在有組織治理方面,安陽鋼鐵進行了三方面的實踐,第一,針對燒結機機頭煙氣最關鍵的減排工序實施再提標,建設燒結機機頭煙氣淨化二級活性炭吸附工程;第二,建設幹熄焦除塵煙氣脫硫設施,採用活性炭脫硫控制技術,實現資源化利用和幹熄焦除塵煙氣二氧化硫穩定超低排放;第三,實施發電鍋爐煙氣脫硫脫硝治理,採用SDS+SCR+布袋除塵治理工藝,實現鍋爐煙氣的超低排放等。

“從環保角度來看,縱橫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超低排放的奮鬥史。”河北縱橫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力介紹,要共青山綠水,全面推進超低排放,縱橫鋼鐵進行了有組織和無組織的超低排放改造,啟用了監測監控系統,安裝了無組織管控系統,DCS系統和車輛門禁系統,主要汙染源安裝了影片監控;確保清潔運輸,鍊鋼採用一罐到底的模式,鐵水包透過火車運送到鍊鋼車間,鐵水包全程加蓋,減少無組織排放,進出鋼鐵企業大宗物料和產品採用清潔運輸方式比例不低於80%。縱橫集團還成立了環保專班,實施網格化管理,落實“36524”環保管理要求,要求實現環保管理常態化。

減碳路上仍面臨難題

雖然很多企業都制定了減碳路線圖,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我國鋼企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李新創指出了我國鋼企在新時期下面臨的多重挑戰:綜合來看,“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對鋼鐵總量需求仍將保持較高規模,在鋼鐵生產總體規模難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總量降碳空間非常有限。

低碳發展對鋼鐵行業佈局調整提出新的要求,李新創表示,一些環境容量不足、能耗減量壓力大的地區將倒逼鋼鐵產能就地壓減,或逐步向環境、能源條件更優越的地區轉移。工藝流程結構調整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現階段亟待依靠工藝裝備升級改造、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解決難題。

“中國鋼鐵產業佈局呈北重南輕、東多西少的局面。”李新創指出,鋼鐵產業佈局結構調整面臨著新的挑戰,國家尚未出臺關於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和能耗指標隨鋼鐵產能指標轉移的政策,鋼鐵產能跨地區轉移難度巨大。同時,一些地方出於財政稅收壓力而產生對鋼鐵產能的地方保護主義,也會限制鋼鐵企業的佈局最佳化調整。

“結構減汙降碳需要時間,佈局結構需要調整。”李新創分析,目前高—轉長流程工藝結構仍佔據主導地位,煤、焦炭佔能源投入近90%。能源結構明顯高碳化,2020年中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佔全球鋼鐵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由於歷史和資源稟賦原因,中國鋼鐵流程結構一直以長流程為主導,2020年我國電爐鋼產量佔比僅10。4%,與世界平均水平30%左右、美國近70%、中國以外其他地區50%左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對此,李新建立議,建立減汙降碳協同管理機制,推進重點協同減汙降碳任務,開展減汙降碳動態評估、建立長效機制。

在深入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李新創強調,要加強有組織末端治理向精益化源頭減排轉變+無組織改造節能提效+監控監管手段與清潔運輸,以實現精準減汙降碳。高質量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實施源頭減排,例如高爐煤氣精脫硫技術示範應用,可以助力下游煤氣使用者源頭降硫,避免多工序末端治理設施增建耗能增碳;從源頭解決除塵管路私搭亂並導致的能源浪費,部分節點採用濾筒除塵或高品質覆膜濾料,保證排放達標的同時節約風機能耗 。無組織改造節能提效,包括建設機械化、智慧化料場,從源頭減少物料損失並降低鐵前工序能耗;燒結煙氣內迴圈可在減少固體燃耗的同時,降低脫硫脫硝設施負荷減少風機能耗;物料運輸過程中密閉收塵,在最大限度消除無組織排放的同時,也進一步最佳化負壓收塵效果降低系統能耗。要加強清潔運輸方式和監控監管手段,促進各類原燃料與產品清潔運輸路徑推廣實踐,大幅降低柴油汽運車輛汙染物排放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物料遺撒、協同降碳;喚醒“沉睡的資料”,助力企業透過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監測監控體系,實現由過去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管理、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科學化及數字化管理的轉變,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