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年的積澱才得到工業的血液

石油又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受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的影響,含量越高顏色越深。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經、環烷經、芳香經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屬於化石燃料。

200萬年的積澱才得到工業的血液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曆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200萬年的積澱才得到工業的血液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透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蠟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透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範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200萬年的積澱才得到工業的血液

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他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巖,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200萬年的積澱才得到工業的血液

除陸地石油資源外,我國的海洋油氣資源也十分豐富。中國近海海域發育了一系列沉積盆地,總面積達近百萬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含油氣遠景。我國科學家1982年估計,釣魚島周圍海域的石油儲量約為30億~70億噸。還有資料反映,該海域海底石油儲量約為800億桶,超過100億噸。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寶庫。中國對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積僅有16萬平方千米,發現的石油儲量達52。2億噸,南海油氣資源可開發價值超過20億萬元人民幣,每年可以為中國GDP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而有資料顯示,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是世界上尚待開發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儲量分佈在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海域。

200萬年的積澱才得到工業的血液

經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約佔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到目前為止,渤海灣地區已發現7個億噸級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萊19-3油田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國目前第二大整裝油田,探明儲量達6億噸,僅次於大慶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產量將達到5550萬噸油當量,成為中國油氣增長的主體。

200萬年的積澱才得到工業的血液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4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採、輸送和加工,這4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製”。

200萬年的積澱才得到工業的血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