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規模環比增33%!信託年末衝規模,標品業務明年怎麼做?

​12月29日,記者從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處獲悉,上週(12月20日至12月26日)集合信託發行和成立市場有所回暖。具體來看,發行規模為304。05億元,環比增加17。59% ;成立規模為200。30億元,環比增加33。28%。

不過,記者注意到,上週非標產品的成立規模遠超標品信託產品的成立規模。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出信託公司年末衝規模行動仍依靠非標產品,另一方面,投資者對於非標產品的熱情依然相對較高。

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隨著時間接近年底,信託公司衝規模預期也迎來最後一波高峰,非標產品的投放在年末也會有較大幅度增加。不過,和去年相比,今年年末集合信託產品市場預計會冷淡很多。

2021年即將結束,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倒計時”。2022年,站在新起點上,信託公司的標品業務發展有怎樣的空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發行成立有所回暖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資料顯示,上週集合信託發行市場行情有所回暖,發行規模突破300億元。具體來看,共有38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69款,環比減少6。92%;發行規模為304。05億元,環比增加17。59%。

成立規模環比增33%!信託年末衝規模,標品業務明年怎麼做?

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表示,隨著時間接近年底,信託公司年末衝規模預期也迎來了最後一波高峰,非標產品的投放在年末也會有較大幅度增加。

“不過,和去年相比,今年年末集合信託產品市場預計會冷淡很多。”喻智告訴記者,近期的回暖是信託公司投放剩餘的產品額度,總體來看還是額度不足。

成立方面,記者注意到,上週共有425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環比增加0。47%;成立規模為200。30億元,環比增加33。28%。

成立規模環比增33%!信託年末衝規模,標品業務明年怎麼做?

喻智指出,上週非標產品的成立規模遠超標品信託產品的成立規模,信託公司的年末衝規模行動仍依靠非標產品,投資者對於非標產品的熱情依舊很高。

從投向上看,記者注意到,上週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投向產品成立規模大幅增加。

據統計,上週金融類信託產品的成立規模為74。84億元,環比減少1。58%;房地產類信託產品的成立規模為22。30億元,環比減少26。53%;基礎產業類信託產品的成立規模為45。39億元,環比增加55。42%;工商企業類信託產品的成立規模為52。54億元,環比增長2。60倍。

相關資料顯示,本年度內,集合信託市場累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30832款,累計成立規模16941。08億元。

標品發行佔比下滑

整體來看,上週標品信託的發行受到非標產品大幅增加的影響,在發行數量及規模上出現萎縮。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資料顯示,上週標品信託發行105款,環比減少14。66%;發行規模為75。58億元,環比減少13。35%。其中,投向固收類資產(債券等)的產品76款,環比減少3。83%;權益類產品發行數量21款,環比減少34。38%。

此外,上週標品信託產品的發行數量佔比有所下滑。具體來看,發行數量為105款,環比減少14。66%;非標類產品的發行數量164款,環比減少1。20%。

成立方面,上週標品信託產品的成立數量為216款,環比減少4。35%,成立規模為60。43億元,環比減少10。90%。其中,投向固收類資產(債券等)的產品成立數量156款,環比減少4。16%;權益類產品成立數量43款,環比減少12。24%。

收益率方面,記者注意到,上週非標類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略有下行,為7。17%,環比減少0。07個百分點;集合信託產品周平均期限為1。77年,環比增加0。08年。

成立規模環比增33%!信託年末衝規模,標品業務明年怎麼做?

其中,上週投向房地產領域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上升較為顯著。

成立規模環比增33%!信託年末衝規模,標品業務明年怎麼做?

據統計,上週金融類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75%,環比減少0。33個百分點;房地產類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66%,環比增加0。43個百分點;工商企業類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50%,環比減少0。12個百分點;基礎產業類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09%,環比減少0。04個百分點。

持續推進非標轉標

記者採訪瞭解到,近年來,對於信託公司來說,在落實資管新規、迴歸本源的轉型過程中,一方面不斷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完善標品信託投資體系,主要包括以股票投資為主的MOM/FOF業務和以債券投資為主的現金管理業務。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在不斷謀求轉型發展的同時,信託公司大力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以期進一步提升制度優勢和受託服務能力。

中國信登資料顯示,11月份行業新增完成初始登記信託產品2884筆,環比增長30。97%;初始募集規模6204。85億元,環比增長61。70%。

一位南方地區信託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資產證券化業務並不能成為信託公司的主流業務,更多的是作為創新佈局。不過,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轉變。

“信託公司已經開始探索透過資產證券化產品實現非標轉標,透過資產證券化投行和投資業務培育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能力。某種程度上,信託公司已真正將主動管理和投行承銷能力融入資產證券化業務中去,將其作為未來固定收益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該人士進一步指出。

不過,也有不願具名的信託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2021年以來,也有部分信託公司開始尋找“捷徑”,在家族信託、資本市場證券信託以及ABS(資產證券化)等轉型業務中,暗中搭建標品業務領域中的“新通道”。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需要指出,無論“標品通道”還是“非標通道”,均屬於被動管理且受到監管政策嚴厲封殺的通道類業務範疇。在2022年的嚴監管形勢下,“新瓶裝老酒”問題亟需防範和改變。

記者 | 吳林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