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承受能力測評 一個被忽視的選基指標

投基

理財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買到適合的產品,才能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理財需求。這就好比飲食,不管是甜還是鹹,只有滿足自己的口味才是好味。

那麼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風險屬性,買對產品呢?來,

做一下風險承受能力測評!

五大型別各有偏好

目前,投資者無論從哪個渠道購買

基金

,都要進行風險測評,從而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一般而言,這個風險承受能力測評會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分為

保守型

穩健型

平衡型

積極型

激進型

五大類。

五大型別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

風險承受能力測評 一個被忽視的選基指標

當然,不同的平臺可能會對投資者的風險屬性劃分略有不同,但大體包含在上述五類之中。

針對投資者不同的風險屬性,基金也相應地有五大風險等級的劃分,分別為

R1低風險

R2中低風險

R3中風險

R4中高風險

R5高風險

。具體到不同的風險等級對應的基金型別。

各類投資人群都有適合該型別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可以各取所需。但,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在具體的投資過程中

,投資者往往忽視了自己的風險屬性,而是盲目追求“業績可能更高”的基金。

風險偏好隨勢而變

投資者風險偏好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應該是不變的。但實際情況是,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總是忽略自己最初的風險偏好,而是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當市場上漲時,權益基金賺錢效應顯著,部分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更青睞高風險等級的權益基金。當市場震盪下跌,固收基金抗震能力突出,部分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低風險產品成為市場爭搶的物件。

正是這種

風險偏好的快速切換

,使得投資者往往

得不到

自己想要的理財結果。

比如,穩健投資者選擇了高風險的

股票型基金

,當市場出現超過10%的調整,基金虧損超10%的時候,這部分投資者可能很難忍受基金再次調整,往往是忍痛“止損”,最終錯失基金反彈的收益。對於積極投資者而言,投資低風險產品,往往不能滿足其高收益的理財目標,不能長期持有,頻繁申贖造成較高的投資成本。

追漲殺跌與頻繁申贖,正是“基金賺錢,基民不賺”的最主要的兩大原因。所以,

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一定要堅守自己的“投資之道”,不跑偏。

賺自己的錢與時間為友

投資不是比賽,而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首先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屬性進行選擇和配置。

小編建議投資者從資產配置的角度,

對組合的整體風險等級進行定義。

比如平衡型投資者可能更適合二級

債基

、偏債基金等“固收+”型別的產品。那麼就可以在整體組合中透過配置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純債基金、“固收+”類基金等進行組合,這樣同樣符合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不會因為權益市場劇烈波動導致組合的波動太大,投資者無法承受而“割肉”啦。

此外,投資者還要關注資金的投資期限。從長期投資的理念出發,結合個人風險偏好,選擇匹配個人風險偏好投資的產品。

另外,小編特別提醒各位在做風險承受能力測評時,

不要因為想要買高風險的產品而盲目的選擇能夠承受高回撤

。以避免投資時萬一出現高回撤而難以承受的情況。

選擇符合自己風險偏好的基金,踐行長期投資理念。基金會開出時間的玫瑰,散發價值的芳香。

(文章來源:

金鷹基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