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雨山區:"畝均效益"看雨山

在全市率先創立企業“畝均效益”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馬鞍山市雨山區企業“畝均效益”評價辦法迎來“升級版”。透過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產業發展邁向中高階,不斷提亮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今年,雨山區開展2020年度“畝均效益”評價,全區參評工業企業平均畝均稅收同比增幅15。37%,倒逼低效工業企業轉型19家,處置低效用地15宗189。18畝。

畝均評出“真英雄”

從2019年畝均1。0到2020年畝均2。0,作為改革“排頭兵”的雨山從未停下探索的步伐,圍繞最佳化資源要素配置,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目標,進一步引導企業樹立“畝均論英雄”的發展理念。

2020年度參評企業350家(工業企業335家,軟體和網際網路企業15家),佔全市總量3480家的10。06%。參評數量較2019年度雨山區參評企業321家(工業企業305家、軟互企業16家)有所增加。相比畝均1。0而言,畝均2。0對參評企業要求更加嚴格,要求企業應統盡統,應參盡參。只要是在評價範圍內的工業企業,都應納入上報總表,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納入參評。指標計算方式變化,還包含了企業綜合素質附加指標,更加註重引導和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守法經營。在評選中更加註重多部門聯動,打破了各部門之間的資料壁壘,基本實現了必要的資料共享,共同解決了資料口徑不一、缺乏時效等問題。

念好企業“轉型經”

“畝均效益”評價工作,基礎在“評”,關鍵在“轉”。雨山區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到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相結合,真正提高資源要素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快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出“畝均論英雄”升級版。

核實D類企業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按照“一企一策”制定倒逼轉型方案,根據《馬鞍山“畝均效益”差別化價格政策實施細則》,對D類企業實施供水、供電、供氣、汙水排放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加價供給,增加D類企業使用公共資源的成本,倒逼企業轉型退出。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差別化支援。根據“畝均效益”評價結果,在獎勵資金兌現上實行差異化獎補,支援企業做強主業、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獎勵稅收突出貢獻企業。三是結合“六未專案”銷號、低效用地清理處置兩項重要工作,盤活利用存量土地、促進專案投資建設、最佳化產業空間佈局,為雨山區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檔區域“稅收賬”

畝均改革助力企業找出短板、“瘦身強體”,加快形成以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現代產業體系,使全區經濟從粗放型、低端化、低效益向節約集約型、高階化、高效益提升發展。

根據畝均評價結果,雨山區分析梳理出規上工業企業的共性問題,採取有力措施,提高今年的規上工業企業的整體水平,特別是從稅收數字上就有了巨大的變化。全區參評工業企業335家2020年度平均畝均稅收為12。31萬元/畝,比2019年度10。67萬元/畝增加1。64萬元/畝,增幅15。37%(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020年度平均畝均稅收為16。28萬元/畝);平均畝均營業收入為331。69萬元/畝,比2019年度286。24萬元/畝增加45。45萬元/畝,增幅15。88%(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平均畝均營業收入537。28萬元/畝,較2019年度476。44萬元/畝增加60。84萬元/畝,增幅12。76%)。(束兆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