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難壓煤電投資熱潮?11家央企助推 富煤省區仍"靠煤吃煤"

隨著能源環保相關政策陸續推進,以及“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排放大戶煤電行業的轉型迫在眉睫。然而,在“十三五”的最後一年,我國煤電專案稽核卻迎來一次小高峰。

3月29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釋出的簡報顯示,中國新核准透過的煤電裝機總容量在“十三五”期間呈U型曲線上升,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2020年,各地方發改委共核准透過46。1GW煤電裝機容量,佔“十三五”期間透過總和的三成有餘。

"雙碳"目標難壓煤電投資熱潮?11家央企助推 富煤省區仍"靠煤吃煤"

2016年至2020年透過發改委核准的煤電裝機總量變化趨勢以及國家能源局在2016年至2020年每年釋出的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為紅色和橙色的地區數量變化。圖片來源:“綠色和平”簡報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十三五”期間富煤地區透過的煤電總量,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3倍左右。相關資料顯示,在2020年的搶閘衝鋒的投資熱潮中,不乏央企的身影。其中,與央企有關的煤電專案達到18個。

一位不願具名的煤電企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煤電規模擴張會加重我國電力結構性矛盾,是當前電力行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考慮到煤電專案的運營時間較長,通常為30年,其造成的環境損失和經濟損失將是長期的。

地方煤電在“十四五”前搶閘衝鋒

隨著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明確,能源結構調整問題備受關注。我國是煤炭消費第一大國,而一半以上的煤炭消費量都用在發電環節。近年我國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取得很大成績,但仍處在規模擴張階段。

3月29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釋出的《構建低碳新型電力系統:2020年煤電核准熱潮不可在“十四五”期間重演》簡報(以下簡稱簡報)顯示,根據各省級審批部門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新核准透過的煤電裝機總容量在“十三五”期間呈U型曲線上升。特別在“十三五”收官之年——2020年,各地方發改委共核准透過46。1GW煤電裝機容量,佔“十三五”期間透過總和的31。9%。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煤電裝機容量高達1080GW,佔各類電源總裝機容量的49。1%,而煤電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60。8%。

綠色和平根據各省級審批部門公開資訊資料整理分析發現,“十三五”期間中國共有27個省、直轄市或自治區新核准通過了144。8GW煤電專案。其中,2020年共計46。1GW煤電專案通過了地方各級發改委的核準,是2019年獲批總量的3。3倍。

就在簡報釋出的同一日,全球能源與氣候智庫Ember釋出的《2021全球電力評論》顯示,全球煤電發電量在2020年同比下降4%,為有史以來最大降幅。與此同時,中國是去年唯一燃煤發電量出現增長的G20國家,同比增長1。7%,主要原因是電力需求的增長遠超新增清潔能源電力的供應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獲批的46。1GW煤電專案,是自2018年煤電規劃預警放鬆後的第二年煤電裝機核准量同比增長。特別在2020年第四季度,有12個省份稽核通過了8。58GW的煤電專案,佔全年稽核透過總量的18。9%。

這意味著,即便在2020年9月政府正式宣佈了“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後,高碳排放的煤電專案在部分省份並未被立刻採取停緩措施。

富煤地區需調整“靠煤吃煤”思路

作為絕對的排放大戶,我國各地新核准的煤電專案不降反升。但考慮到環保壓力愈來愈嚴,投入煤電專案的鉅額資金,可能要承受環保損失與經濟損失同時存在的事實。

《中國環境報》去年10月份的一篇文章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現役煤電機組約10。6億千瓦,計劃機組(在建、緩建、停建、封存、核准、核准前開發和宣佈)超過4億千瓦。若不施加任何政策調控,在建機組完工、停緩建機組陸續開工,按照煤電專案建設週期(從核准開工到建成投產)的時長2年~2。5年來算,煤電規模擴張至少要延續到2025年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從煤電專案稽核的分佈區域來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並未改變。總體來看,“十三五”期間富煤地區透過的煤電總量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3倍左右。新核准煤電裝機總量最大的地方皆為富煤地區:內蒙古(25。9GW),陝西省(18。7GW),和山東省(15。8GW)。

"雙碳"目標難壓煤電投資熱潮?11家央企助推 富煤省區仍"靠煤吃煤"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簡報截圖

綠色和平專案副總監張凱表示,富煤地區需要及時調整“靠煤吃煤”的思路,爭取在“十四五”期間,依託低碳能源轉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應再把社會資源投向燃煤電廠的建設。

綠色和平在簡報中提到,在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新推進煤電上馬將加大行業內競爭,將加劇產能過剩、邊際效益愈發降低,增加資產擱置的風險。如果電廠在外部環境和競爭影響下出現提前退役、固定成本無法收回、轉為負債等情況,則將成為擱淺資產。

據華北電力大學袁家海教授預測,隨著“十三五”期間停緩機組陸續投產並繼續新建煤電,如果在2030年煤電裝機規模達到12億千瓦,擱淺資產將超過1000億元,而如果任由裝機規模超13億千瓦,擱淺資產價值將會超40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煤電專案的投資方,不乏一些理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央企身影。綠色和平提供的資料顯示,在2020年各地方核准的89個煤電專案中,11家央企或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其中18個專案的投資。

具體來看,在綠色和平提供的資料中,2020年獲批的89個煤電專案中,專案最多的是黑龍江,共有13個專案獲批,其次為內蒙古的9個,江蘇和陝西以7個專案並列第三。而2020年央企投資煤電專案最多的區域為內蒙古,共有5個專案;投資專案最多的是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共參與4個專案投資。

在袁家海看來,“十四五”時期是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的視窗期,煤電高質量發展要契合區域政策和電力資源特徵,合理區域佈局,電力市場化改革要與供給側改革協同,加快煤電定位調整和落後煤電退出。

每日經濟新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