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第二大民企的海航,卻欠債7500億,新東家"方大"接下重擔

在今年12月8日,

海航集團已經正式轉交到了遼寧方大的手中

此次的交易價格是123億

,而此訊息也直接意味著海航集團已經徹底走向沒落,被他人收入囊中。

曾是第二大民企的海航,卻欠債7500億,新東家"方大"接下重擔

這樣一種局面,也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畢竟海航集團此前的實力,大眾都有目共睹,旗下涉及到的業務分佈範圍也十分廣泛,

大眾可以在航空、旅遊、物流、房地產等各個行業中均發現它的身影

甚至在2019年時,其營收就已經超過了6000億

,成為我國第二大民營企業,地位僅次於華為,可在不少人還在驚歎海航集團的發展實力時,

到了今年1月29日

,它就對外發布公告表示,

在經過兩三年的求生之後,最終還是自救失敗,只能申請破產重整

曾是第二大民企的海航,卻欠債7500億,新東家"方大"接下重擔

從走向事業巔峰到沒落,海航集團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這背後的原因也讓很多人感到好奇,按理來說身為第二民企,為何會如此快速走向破產呢?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海航集團的“買買買”。

從2009年開始,該集團已經不滿於只發展航空業務,開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前進,也在不斷收購海外企業,從而擴大公司發展規模,

僅用了2年,海航集團在擴張道路上直接花費了5600億

不可否認也正是這樣的方式,為海航集團的發展帶來了短暫的輝煌,其創立之初,資金還只有1000萬,但在這種模式下,

其總資產則已經達到了上萬億

,並且

成功在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排名第170位。

曾是第二大民企的海航,卻欠債7500億,新東家"方大"接下重擔

可這種高槓杆的發展模式,還隱藏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前期投資的大部分數額都是從銀行貸款所得,一旦在這之中出現意外情況的話,那海航集團將會深陷生存危機中。

果不其然,在2017年時,國內相關部門要求各大銀行需要對企業在海外併購上做出風險調查,

不允許企業存在盲目進行海外收購的情況

,而不停收購外企的海航自然在名單中。

為了能夠符合要求,儘快償還債務,海航集團從此前的“買買買”變成了“賣賣賣”,甚至是打折出售,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

曾經海航集團拿出47億高價收購的文思海輝,最終直接以5億的價格出售了。

曾是第二大民企的海航,卻欠債7500億,新東家"方大"接下重擔

可在不斷出售資產的情況下,海航集團仍然欠債累累,

在2018年時,其欠債金額已經達到了7500億,

而2020年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則直接壓倒了這個昔日的第二民企海航集團。

因為此次事件的發生,

國內各大航空業務在這一年的1到3月虧損了400億左右

,其中2月的虧損值就已經超過了200億,創下了歷史最低紀錄。

而海航集團在本身輸血能力就不強的情況下,又遇到了此次危機,這對其自身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也正因為如此,到了今年年初時,海航集團正式申請破產重整,

到了今年12月,海航集團正式被新東家方大接下了此後發展的重擔。

曾是第二大民企的海航,卻欠債7500億,新東家"方大"接下重擔

不過試問這位新東家方大在將海航集團收入囊中之後,真的有能力帶領海航重新輝煌嗎?要知道在今年1到9月期間,

海航集團的虧損值高達39.66億

,按照當下的這種發展趨勢,

今年一整年其虧損值有可能會超過50億。

如果想要支撐海航繼續發展,勢必也需要向其源源不斷地輸送資金,對一個企業的資產實力要求比較高,不過從方大集團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它能夠選擇接下這個重擔,其實已經在側面反映出了其實力所在。

根據相關資訊,

方大集團是在2000年時才創立的

,發展至今也就只有21年的時間,雖然時間不長,但旗下的子公司數量卻已經達到了300家左右,員工數量也已經超過了6萬人,

不僅如此到今年9月,其總資產甚至高達1500億。

曾是第二大民企的海航,卻欠債7500億,新東家"方大"接下重擔

所以對於這個家大業大地方大集團而言,暫時還是具備一定的實力來支撐海航集團的發展,也許這也是其擴張路上的一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