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縣:"疫"線下的卡點

“您好,請配合掃碼查驗。”“給我通行證,到前面取牌。”“張下嘴。”“5分鐘後開個短會。”……4月6日下午,G346安徽省和縣烏江明發卡點人聲鼎沸。33個來自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停喊話、奔走,利落地“出演”各自的角色,又如齒輪般協作,組成高速運轉的“過濾”機器。

高速運轉的“過濾”機器

和縣與南京唇齒相依,和縣烏江處兩地交界,車輛人員往來頻繁。“目前來和車輛中貨車佔到八成。根據市縣兩級‘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方針,我們把精準高效管控貨車作為防輸入的重要防線,並實行‘閉環’管理,確保查驗點不漏一車。”和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陶崇武說道。

一輛車經過查驗點時,先有查驗人員上前暫扣駕駛證,並遞上一張有“雙檢”字樣的黃色卡片,駕駛人員停車接受核酸及抗原檢測。雙檢均為陰性後,衛健部門工作人員出具一張藍色卡片。隨後,駕駛人員憑這張“藍牌”換回駕駛證通行。“放行後,我們依然會對車輛進行全程管控。對滯留貨車司機一律按集中隔離要求,固定區域隔離管理。”陶崇武說。

安徽和縣:"疫"線下的卡點

司機領“雙檢”黃牌透過卡點。秦祖泉攝

嚴管之下,供應不斷。為保障生產生活必需物資和時鮮蔬菜供應,和縣各檢驗卡點均開通了應急物資和人員運輸“綠色通道”,對持有統一式樣通行證並承擔運輸任務的車輛,檢驗人車證符合即可放行。

卡點欄杆外,家住和縣的林文(化名)正等待親戚送來的換洗衣物。林文在南京橋林醫院上班,這段時間,她就住在醫院提供的臨時宿舍裡。防疫以來,像林文這樣留宿異地的職工有很多。“交通部門管車,我們地方政府管人,打好‘配合’。”烏江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亮介紹說,“和縣與南京兩地人民在這裡水乳交融,每天往返上班的居民要達到2000人。為控制人員流動,兩地政府溝通,讓各地企業單位就地為職工提供住宿,減少非必要走動。”

嚴防下的關切

車流量大,程式繁多,怎樣做到儘量減少司乘人員的等待時間?

對入企車輛,該縣要求企業提前一天報備,園區提前半小時將“兩碼一報告”發至交通卡點查驗,並安排專人點對點接送。在園區增設3個貨運車輛核酸抗原檢測點,實現卡口“錯峰、分時”通行,爭取做到“證等人”“即到即走”。

和縣烏江卡點前500米,便是南京烏江卡點。為避免出現車輛無人接收的情況,南京烏江兩地建立了聯動機制,互相“兜底”。“我們在群裡互相分享資訊,比如這邊有不合手續的南京來和車輛,會在群裡告知,通知對方及時接受該車。”陶崇武說。

在卡點休息室,有一個電話本,記錄有該縣各個社群黨委書記的號碼。“如遇年老體弱者或有病人需返和,我們會提供休息場地,並主動幫助聯絡所在社群,儘量減少等待時間。”張亮說道。

“回去,想給孩子一個大玩具”

“現在不用減肥了,盒飯來了敞開吃。”負責路口查驗的劉軍打趣說。晚上吃飯,他狼吞虎嚥扒完,又匆忙鑽出屋子繼續值守。白色防護服下,一張臉曬得通紅,額上汗珠涔涔。揮手攔車,上前給碼,一樣的動作,他一天至少重複四百次。來往的貨車轟鳴不斷,他只能扯著嗓子去喊。和卡點上很多人一樣,他嗓音沙啞,得靠著含片緩解喉嚨不適。

今年52歲的劉軍有著32年的黨齡。2020年,他便在該縣西埠高速查驗點連續奮戰了40天。“愛人在蕪湖上班,女兒也在鄉鎮上班,無牽無掛,還能幹下去。”劉軍說。每天站上8小時,堅持是真的,身體的疲憊也是真的。每次回到賓館,他粘上床就能睡著。

鎮政府的張亮已在點上連續工作了近一個月。按縣會商會要求佈置工作,管理卡點人員,做好調解工作……他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忙的時候,一天只能睡上4個小時。天氣逐漸熱起來,他穿的卻還是上月來時的黑色羽絨外套。“一個月沒換過衣服,也沒好叫家人送。”因為點上接觸人員複雜,工作人員都住在附近的賓館,不敢回家。只有早上,張亮才能抽空和四年級的孩子視個頻,交代幾句。“回去最想和帶孩子睡上一覺,給他買個一個大玩具。”想到防疫工作結束的樣子,張亮發紅的眼睛亮了起來。(郭彤彤 許曉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