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1953年4月3日,徐女士不顧家人勸阻,往銀行存了5萬元。

2012年的時候,她準備到銀行去將其取出來,到了銀行卻被告知:最多隻能給她50元。

1953年存入5萬塊,到了2012年卻只能取出50元,存款直接縮水1000倍,徐老太憤怒之下直接砸了銀行的大門。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銀行扣了徐老太的款,還是另有隱情呢?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消失的存單

2012年5月,徐老太偶然從家中翻出了一張存摺,這才想起在59年前,自己曾經不顧家人勸阻,往銀行裡存了一筆款。

當時之所以會存這筆錢,一是因為家中比較富裕,手裡有些閒錢,二是覺得存入銀行有保障,到時候不僅能取出現款,還能獲得大筆的利息。

其實徐老太的家人對此是強烈反對的,

“你把錢存進銀行裡有什麼用?搞不好你這個錢放到明天就不值錢了,還不如買些柴米油鹽來的划算。”

聽到這話,徐老太也有些動搖,不過想到丈夫揮霍無度,最終她還是說動婆婆將錢存進了銀行裡。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為了讓這筆錢有保障,她當時還特意選擇了中國人民銀行,一番操作後,他很快拿到了一張5萬元的存單。

而工作人員在遞交存單時再三叮囑她,一定要將這個存單收好,否則到時候5萬塊可能無法兌取。

揣著存單,徐老太很快回到家中,為了防止丈夫發現,偷偷將錢取出來用於揮霍。

徐老太將存單加進了自己的記賬本里,本意是好的,畢竟自己每天都要記賬,存單也不會丟失。

可讓徐老太也沒想到的是,由於長時間沒有取款,她自己也忘了那張存單的存在。

再加上自己記賬記得比較勤,記賬本也換了好幾冊。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以至於等到1958年,丈夫與她聊天,偶然提及還有這麼一筆存款的時候,徐老太翻來翻去卻怎麼也沒有翻出那份5萬元的存單。

這下徐老太可是傻了眼,連忙在家中翻箱倒櫃,可直到最後也沒能找到。

丈夫眼見妻子坐在拐角抹眼淚,心一軟索性也就不想再追究這件事兒。

但徐老太一家都沒想到,他們翻來覆去都沒找到的存單,在2001年會重新突兀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更離譜的是,就是這張存單為他們拉開了長達10餘年的“取款之旅”。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波折的取款

2001年4月,徐老太一家準備搬家,而搬家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曾經找了許久都沒找到的存單,竟然出現在了桌子後面的一個角落裡。

好好放在記賬本里的存單,怎麼會突然跑到這兒來呢?

一般家庭會議後,徐老太才知道,原來是兒子小的時候玩鬧的過程中不小心碰到了記賬本,存單滑到了桌子的角落裡。

孩子當時太小,也沒當回事兒,就將記賬本給重新丟回了桌上,存單自那時起就藏在了桌子後面的夾縫中。

後來徐老太等人翻箱倒櫃尋找的時候,不曾翻到那個夾縫。

而孩子眼見父母找得這麼急切,擔心自己當初闖了禍遭到責罵,因此也就沒說這個事,這才讓這份存單在夾縫裡待了40多年。

“這存單都放了40多年了,如今還能取出來錢嗎?”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找到存單固然讓徐老太一家很高興,可是這個問題也重新浮現在他們的眼前。

在一番商討後,徐老太決定去銀行嘗試一下。

於是她又來到了新建的中國人民銀行,銀行工作人員看到這份存單的時候也傻了。

徐老太竟然有一份存了47年的存單,而且裡邊足足有著5萬元?

工作人員無法下決策,於是趕忙帶了銀行行長,行長看到這張存單也是頭疼得很,最終與徐老太說道,

“你這份承擔比較複雜,我們要跟總行商討一下,這樣吧,您先回去,等過個三四天再來我們這裡。”

眼見取錢有望,徐老太可謂是高興不已,可她萬萬沒想到,回家沒多久就接到了孩子出車禍的訊息。

心中的喜悅一下蕩然無存,存單的事也被拋在了腦後,不顧日夜在醫院照顧兒子的徐老太,自然又忘了跟銀行的約定。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直到過了小半個月的時間,銀行通知家屬繳款,徐老太才想起存單的事。

趕忙來到了銀行,可她沒想到的是,銀行竟然通知她說這張存單無法取款,徐老太聽到這話後非常生氣,

“存單上寫得清清楚楚,存款5萬元,為什麼現在無法提款?”

銀行工作人員仍舊很和氣,耐心地解釋道,

“您存款的時候發行的還是第1代人民幣,當時候單張紙幣的最大面額就是5萬元,而如今紙幣的最大面額為100元。”

“換算過來的話,您如今最多隻能取出來5元。”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徐老太的心中根本無法接受這種解釋,要知道當時的5萬元拿出來,最起碼能買幾十斤大米,夠一家人吃一陣子

可是2001年的5元能幹什麼?拿出來最多隻夠出去吃兩碗飯!

徐老太心懷不滿之下,直接投訴到了有關部門,有關部門也多次給予她承諾,會妥善解決這個事情。

只不過商量來商量去,始終都沒能給徐老太一個滿意的答覆,就這樣一直拖到了2012年。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轟動的糾紛

2012年5月徐老太再次來到銀行,這一次她直接要求銀行按照存單上的金額對自己進行賠付。

並且出示了自己前些年拿到的,能夠證明存單有效的一些檔案。

然而,銀行方面卻明確表示,徐老太存入銀行的5萬元,其實價值只和今天的5元相等。

即使是算上這些年的利息,最多也就只能兌換20多元,而出於人道主義精神,他們願意給徐老太50元,但是不能再多了。

這番話徹底激怒了徐老太,她直接氣沖沖地說道,

“什麼叫做最多隻能給50元?存單上面寫得清清楚楚,存入多少取出多少,如果誤期該賠付多少,你們就按存單賠給我!”

由於爭論許久都沒有結束,銀行工作人員最終放棄了說服徐老太。

而徐老太在憤怒之下直接拿著一塊板磚砸到了銀行的玻璃上,留下了一道清晰的裂痕,她本人更是直接盤坐在銀行大門前,要求討回一個公道。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由於徐老太砸玻璃的行為已經造成了較為惡劣的影響,銀行直接報警找來了警察。

警察將徐老太帶回了當地派出所。

在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並確定徐老太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後,警察只是對徐老太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就將她送回了家。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位老太太的脾氣竟然如此執拗,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裡,她直接堵住銀行大門,盤坐在銀行門前。

對於徐老太並沒有再次砸門或者進行其他危險舉動,銀行也是無可奈何。

而這件事情一經曝出,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巨大轟動,各路媒體紛紛到來,希望能夠搞清楚這件事情的真相。

徐老太也認真地表明瞭這件事情的始末和自己的態度,不過在人們問及她的家庭住址時,她始終不願意提及。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老太太久坐在銀行門前,不吃不喝也是個大問題,民警們為了保護老太太的身體,為她買來了便飯和水。

而在隨後的交流中,老太太自己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知道貨幣兌換比例改變了,以前的5萬塊只能換如今的5塊,可是我就是不服氣,當時存的5萬塊能買那麼多東西,如今的5塊錢難道能買到嗎?”

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情還是很快落下了序幕。

在民警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勸阻下,老太太在幾天後最終離開了銀行,回到了自己家中。

然而有關這件事情的爭論卻在網路上進一步發酵,人們紛紛討論。

昔日的5萬塊換如今的5塊,銀行的處置辦法是否妥當呢?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法律的判定

從法律的角度上來看,銀行的處理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

老太太當年在銀行存入5萬塊的時候,我國發行的是第1套貨幣,最大面值為5萬元。

可是後來貨幣改版、兌換比例發生改變,昔日的5萬元換算到今天,其實就是5塊,再加上當時銀行利率本身就很低,即使存到今天也不過20多元。

然而在這件事情上,很多人之所以會認為銀行的做法有失偏頗,其實是因為他們是從情理的角度做出決策。

他們認為應該根據購買力來判斷昔日5萬塊如今能夠兌換多少元。

就像老太所說的那樣,昔日5萬塊能夠購買幾十斤大米,如今也應該給予老太等值的錢,甚至還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等等。

不管怎麼說,銀行是為人民服務的,自然也應當儘可能滿足人民的利益。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另外,有些人不滿意是因為他們持有另一種觀點。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1953年欠了銀行5萬塊,如今需要歸還銀行多少錢呢?

別說50塊了,恐怕如今的5萬塊都不一定能夠。

同樣是1953年的5萬塊錢,只是將借款方和欠款方調了個個,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人們自然不那麼容易接受。

不過我們也說了,這種想法是有失妥當的。

畢竟無論是國家出臺新的政策,還是銀行執行新的法規,都是站在大多數人的利益上進行考量的。

像徐老太這種情況,其實屬於極少數的個例,處理起來自然就不是那麼容易讓人滿意。

和徐老太類似的事情其實並不在少數,有些人的經歷甚至比她更為慘痛。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比如說,因為駱先生在1989年的時候,就曾經在銀行存了2000元,存的是20年定期,銀行當時與他約定到期後將賠付他足足9萬元利息。

20年後駱先生再度來到銀行,想要將自己的9萬多塊錢取出來,卻被銀行告知隨著政策變化。

之前他所選擇的那個專案其實早就沒有了,至於這些存款,則是以5年定期的形式來存入的。

5年後如果沒有取出,則進入下一個5年定期中,這也直接導致洛先生的9萬元利息縮水成了9000元。

出現這種情況,駱先生自然不能接受,一紙訴狀將銀行告上了法庭,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庭方面認可了駱先生的意見,認為他的確有索取賠償的權利。

但是索取的金額限度應當在法律規定的銀行利息額度之內,這也就意味著銀行曾經許諾的高利率最終還是沒了。

而按照銀行給予的利率來算,駱先生最後拿到的還是9000元。

1953年往銀行存了5萬元,60多年後貶值成50元,老太怒砸銀行大門

不得不說,在這個事件中,駱先生的權益其實是受到了一定的損害的。

不過由於銀行也是按照國家政策和規章制度辦事,因此駱先生最終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徐老太和駱先生這樣的事情,多多少少還是有著一些的,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

在去銀行存款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看清楚銀行提供的合同,千萬不能因為這是銀行就麻痺大意,否則一旦事後產生糾紛,我們很難保證自己的權益。

除此之外,面對一些霸王條款,我們更應當勇敢說不,應當在必要的時刻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

當然,隨著銀行在儲蓄問題上的鄭重與細密,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也會變得越來越小,銀行治理體系就會變得越來越標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