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者"左暉的遺產:重塑中介行業,用了20年

"屠龍者"左暉的遺產:重塑中介行業,用了20年

左暉走了,走的很突然。

5月20日清晨,貝殼找房剛剛釋出了2021年一季度的財報,交出了有一份優秀答卷:貝殼第一季度總交易額(GTV)約1。0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達224。2%;營業收入達207億元,同比增長190。7%;淨利潤為10。59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為15。02億元。

然而當天下午,貝殼找房釋出訃告,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因疾病意外惡化去世。訃告中如此評價左暉,“貝殼失去了一位奠定事業和使命的創始者,居住產業失去了一位始終在探索和創新的引領者”。而鈦媒體從鏈家內部人士獲悉,左暉的離世的確是因為肺癌的突然惡化。

2001年創辦鏈家後,左暉就成了近20年來中國地產業的風雲人物,同時又頗具爭議。

"屠龍者"左暉的遺產:重塑中介行業,用了20年

瞭解左暉與鏈家的人都在懷念左暉,

因為他和他的鏈家、貝殼找房如屠龍勇士一般,讓房產經紀這個行業從亂象叢生走向了數字化與標準化,不吃差價、真房源、產業數字化以及房產經紀的職業化,都是他留給這個行業的重要“遺產”。

在競對以及一些人眼中,殺伐果斷的左暉與擴張迅速的鏈家、貝殼找房是“勇士變惡龍”。自如的“甲醛房”,上海鏈家的“233事件”等負面也屢屢讓左暉陷入輿論漩渦。

實際上,我們很難用好人或者壞人去在房地產業叱吒風雲數十年的左暉,但起碼有一點必須承認,左暉是一個能始終保持冷靜並極具戰略眼光的企業家。

這一點在很多日常中都有所體現。

在貝殼找房上市前的媒體見面會上,左暉很坦率的對包括鈦媒體在內的媒體表示,“對上市我自己一直沒有找到什麼興奮點,”。在許多人眼裡,上市是一家企業最重要的時刻,但在左暉眼裡,上市並不代表貝殼找房完全跑通了模式,只是活了下來,剛剛做到了從0到1。“貝殼找房的發展節點不是以上市前後來論的。”

事實上,無論鏈家還是貝殼找房,左暉依靠的不是樂觀主義與資本閃電戰,而是長期主義和持續的危機感。正是持續的危機感,讓左暉在房地中介行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戰爭”,才有了今天的鏈家與貝殼找房。

如今,左暉的溘然長逝短期內定會影響到貝殼與鏈家,但這位屠龍勇士已經為貝殼、鏈家甚至是行業留下了遺產。

成立鏈家,與行業頑疾抗爭

左暉的房地產生涯與鏈家的成長史,就是一部與行業頑疾抗爭的歷史。

創立鏈家前,1971年生人的左暉已經北漂多年,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他期間在化工廠有過分配的工作,也在中關村軟體公司做過銷售,並在保險行業賺到了第一桶金。

完成原始積累後,左暉把目光轉向了房地產。

在1998年中國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房地產業一直處於野蠻狀態,作為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地產中介更是重災區。

儘管當時已經有搜房網、中原地產、我愛我家、中大恆基等大玩家,但市場中碎片化嚴重,魚龍混雜的中介機構們忙著利用於資訊不透明、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等問題吃差價、坑客戶押金。

而外界一個普遍的說法是,左暉之所以要進入地產中介領域創業,就是因為在租房時屢屢被中介欺騙。的確,彼時有左暉那樣遭遇的人在當時並不是少數。

2000年,左暉與《北京晚報》合作,籌辦了名為北京鏈家房地產展覽展示中心的房展會,正式進入房產中介行業。一年後,開出了第一家鏈家門店。

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是,左暉入行後並沒有想著與人為善,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砸同行的飯碗。”

此前屢次被中介坑害的左暉在創立鏈家後,也曾按照傳統中介的模式即吃差價運營過。

“吃差價,很多消費者就找過來。我後來就說,我們吃到差價的那種欣喜是很真實的,消費者找過來,那種憤怒也是很真實的。這種矛盾、這種對抗,來自什麼呢?一定是基礎的價值觀的問題。”

因此,左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員工儘量杜絕暗箱操作,首推陽光交易模式,即不吃差價、讓“買方、賣方、中介方”三方見面,並簽訂三方協議。

此後,針對行業亂象,左暉在鏈家內部開始了一次又一次變革。

“過去的房屋交易行業基礎差、效率低,但是行業卻有著巨大的市場規模和增長速度,就使得所有從業者都面對短期“大”機會的巨大誘惑,不對效率和體驗做任何改善也能獲得可觀的增長。”年輕時被中介坑了多次的左暉對此深惡痛絕。

2005年左右“國八條”落地後的六年間,此前無序的房產交易多了行政監管,這也是中介行業第一次大洗牌。

在市場降溫眾多中介品牌關店、減員的情況下,鏈家選擇了擴張,從30家店成長到了100多家。

到了2008年,隨著調控的加強,樓市寒冬再次到來。左暉卻招募了幾百人的團隊,在鏈家分佈的數十個城市中“掃樓”。“掃樓”的內容非常繁瑣,包括房屋面積、地址、出售價格、房齡、周邊資訊。這便是如今貝殼找房房地產資料庫“樓盤字典”的原型。

當時,很多人看不懂左暉做樓盤字典的意義所在。畢竟當時二手房中介市場仍然充斥著虛假資訊的市場,許多中介為了獲客、成交都會利用低價或者虛假房源招攬客戶,不光是線下中介,包括58、安居客在內的多個線上平臺也是假房源的聚集地。

這不僅損害了社會對於經紀人的信任與認可,還加劇了行業的惡性競爭。

就在這個關鍵節點,2011年,左暉又先投入數億構建樓盤字典的雛形,並推動“真房源”與“假一賠百”,將門店開到了二三線城市。

儘管當時不被理解,很多鏈家的經紀人一開始因為沒有成交最後選擇離開,鏈家再次遭遇了離職潮,業績也出現了下滑。但在3個多月後,無論是鏈家的來電量與訪問量,還是口碑,都迅速回升。

如今,樓盤字典是中國最全面的房地產資料庫,截至2020年6月30日,樓盤字典涵蓋了中國33個省份約332個城市的54。9萬個社群中約2。26億處房產、450萬幅景觀地圖、480萬棟建築和1020萬套建築單元。

事實證明,左暉對市場的判斷非常準確。正是“真房源”讓鏈家從一眾中介中脫穎而出,坐穩了房產經紀領域的頭把交椅。

正當外界以為鏈家可以坐在功勞簿上的時候,左暉又將目光投向了行業一直以來都停止不錢的數字化與服務標準化上,宣佈了將鏈家網升級改造為貝殼找房,並在內外的一片反對聲中,大刀闊斧的擴張,向平臺商家開放了鏈家生態下的所有產品服務。

不過,鏈家與貝殼找房的順風順水,也伴隨著不少爭議。自如的“甲醛房”,上海鏈家的“233事件”,行業對於貝殼找房“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擔憂,都讓外界擔心左暉會不會已經從屠龍勇士變成了惡龍。

爭議與博弈: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事實上,

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李峰巖在鏈家成立77天后,成為鏈家的一名房產經紀人,如今已經做到了北京鏈家總經理。李峰巖對鈦媒體APP表示,這麼多年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與行業頑疾對抗的那些人和事。

在外界看來,那些做法都是在與同行為敵。但李峰巖認為,左暉每一次試驗都是先拿自己人開刀,初衷只有一個——對使用者好。只是,並非所有人都能堅持去做。

2004年,鏈家率先宣佈“不吃差價”,直接導致80%的買賣經紀人離職。當時,李峰巖也曾糾結過,“一邊是‘掙快錢’的誘惑,一邊是難捱的良心譴責”。

最終,作為中層管理者的李峰巖選擇和公司一起做“難而正確的事”,開始調轉租賃經紀人補位買賣經紀人,並做好了短期無業績的心理準備。一個季度後,鏈家的新模式跑通,營收之外更重要的是收穫口碑。

另一個典型的案例是貝殼找房的誕生。

左暉的許多做法固然開行業先河,但落地的過程中也遭遇了公司內部的博弈與同行的圍攻。

隨後到了2014年,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大規模殺入線下的各個業態,房產行業的O2O公司也湧現了大批的玩家。同時期,市場中已經有58同城、安居客、搜房網、房天下、愛屋吉屋、吉屋網等平臺型玩家。左暉也沒閒著,於2014年成立了鏈家網,由加入鏈家4年的彭永東擔任CEO。

但在左暉看來,

實際上2010年起,鏈家每年都會辦兩次戰略研討會,高管們會根據行業的實際情況分為正反兩隊,演練博弈一個核心爭論:鏈家是否會被打敗?

而左暉要做的是改善服務提供者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客戶體驗來為中國房產交易和服務行業帶來改變。

這話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

無論是房產電商還是平臺,收益模式單一,大部分只是單純的資訊搬運,做撮合交易,對產業鏈的介入程度很低,並不能真正的解決行業的痼疾。

除了內部的分析與博弈,外界和行業也在質疑左暉與貝殼找房開放生態的可行性。

為了打破品牌間的隔閡,共同提高交易效率,提升消費者體驗,貝殼選擇把鏈家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向全行業開放,希望聚合更多“同路人”良性競爭,擴大消費者的選擇空間。

2017年,李鴻羽的銘家地產已是長春房產經紀的領軍品牌,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無論是業務流程、人員儲備還是企業管理都需要迭代升級。

貝殼的到來讓他看到了銘家提質增效的希望,也第一次開始考慮做加盟品牌。於是,銘家成為全國第一個連線貝殼平臺的經紀品牌,優銘家則是銘家和貝殼的“結晶”。

兩年多時間,品牌從長春走向全國10個城市,銘家和優銘家門店超過1200家。

在競對眼中,既擁有鏈家又要搭建貝殼找房線上平臺的左暉,是“既要當運動員、又要做裁判員”,只是為了壟斷而不是要做開放生態。尤其以58同城、我愛我家為首的中介,還專門拉攏了一幫對貝殼模式不認可的行業玩家,組成了“反貝殼聯盟”。

李鴻羽告訴鈦媒體APP,為了平臺化以及開放生態,貝殼將鏈家原本封閉的真房源、樓盤字典、房源驗真等整體的生態都開放給了平臺商家。

左暉在2020年貝殼上市時曾說:“希望所有貝殼的小夥伴們永遠記住,我們是如何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創造了一個一個價值,才走到今天的。也永遠能夠記住,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很弱小,但是如果我們在一起的話,我們能創造巨大的價值,我們可動山林,感謝大家。”

開放鏈家生態就意味著要犧牲鏈家多年來構建的壁壘,但在左暉眼中,“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更為重要,這樣貫穿左暉地產生涯的始終。

一直以來,左暉的目標就是改變房產經紀乃至於居住產業的生態。

此前,對於行業的發展左暉下過這樣的論斷:經過了過去20年時間裡高速的成長,中國人基本的居住問題已經得到了基本的解決,今天的戶均房屋套數已經超過了1。1套。

在這樣的背景下,左暉認為整個不動產行業已經發展到了新的階段,

左暉的“遺產”:產業數字化,服務標準化,經紀人職業化

我們看到,過去這幾年,左暉所有的佈局都在圍繞著產業數字化、服務標準化以及從業人員的職業化。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整個產業正在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的方向快速的發生變化。

一是數字化建設,主要體現在資料標準化、體驗線上化和服務智慧化三個方面;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無論是資料、信用還是基礎IT等方面建設,仍需進一步完善;

三是平臺;

四是品牌協作,使線下分散的、不同服務領域的服務者整合起來,透過一套共享共治體系為參與的服務者賦能,加快行業進化迭代;

五是服務者進化,行業進化的起點在於服務者本身的職業化,平臺和合作網路能夠開啟服務者的職業化,從而撬動行業的正迴圈。

在左暉原本的構想中,貝殼找房這樣的新居住平臺有五大支柱

針對線上平臺存在的虛假、重複或過時物業資料導致的資訊不對稱,進而導致的行業交易效率低下和客戶服務不可信的現象,貝殼在上線後陸續推出了一整套的線上數字化解決方案。

其中,為了實現資料的數字化和標準化,貝殼相應的推出了真房源標準、樓盤字典、房源驗真系統、貝殼分、VR/AI/IOT等產品。

針對流程的數字化和標準化,貝殼把房產交易各個環節進行流程拆分和標準化重構,實現了全流程數字化、標準化。包括個性化搜尋、IM、智慧推薦、VR看房、交易視覺化、簡化安全的線上金融服務流程等功能。

為了做到品質的數字化和標準化,貝殼為平臺配備了Saas系統、平臺治理機制、定製培訓計劃、安心服務承諾、資金存管等服務。

針對房產經紀行業資訊孤島的問題,貝殼構建了ACN(經紀人合作網路)規則體系。

然而病魔終結了左暉對於行業的下一步構想,不過他已經為貝殼與行業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依託平臺,多品牌協作的服務者聯盟將成為房子與消費者之間的綜合服務紐帶,以協作供應方式提供更好服務體驗。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從線上線下的閉環構建、服務者協作到品質標準化、生態建設多元化方面,平臺能夠透過規則重塑信任關係和互動方式,用資料串聯起從生產、使用到流通的全鏈條。

2021年4月23日,在貝殼三週年之際,左暉寫了一封名為《相信價值觀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的信。

他在信中提到:“作為服務者,如果自身得不到尊重的話,也很難去尊重消費者。但要讓服務者得到尊重,首先是服務者能夠為消費者創造足夠多的價值,換言之就是你需要值得被尊重。這件事,對我們這群人有特別大的驅動力,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所以,我們將貝殼的使命確定為‘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因為這是行業裡最大的痛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暉對於服務者職業化的重視,在他看來這個行業要想重新定義行業規則,提升服務體驗,就必須改變經紀人的生存環境。

實際上,儘管左暉與貝殼樹敵眾多,但即便是昔日的對手,也十分認可左暉對於行業的判斷與貢獻。

在左暉去世的訊息傳出後,昔日曾多次炮轟貝殼、自如的我愛我家前副總經理胡景暉撰文回憶稱:

2018年8月25號,我離職我愛我家後不久的一個週末,在北京的一個會所和老左從下午兩點半深談到晚上八點半,主要都是在談行業發展方向,期間不乏交鋒和爭論,以至於我們都忘了吃晚飯的事兒,還是老左的司機去買了些點心和小菜,不怎麼喝酒的老左居然開了兩瓶紅酒,和我一起喝光,今天想起仍歷歷在目。

胡景暉在文章中坦言,鏈家與貝殼的發展印證了房地產經紀行業人20年前的一個預判:終有一天房地產交易服務商的價值會超過房地產開發商,而左暉用生命的代價讓這一時刻提前了5到8年到來。

“生命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要麼短暫而精彩,要麼漫長而平淡,當二者不可得兼的時候,老左顯然選擇了前者。對於行業,我仍然堅守我的理念,但是對於老左個人,我很敬佩。”聽聞老對手離世的訊息,胡景暉最後這樣寫道。

如今,左暉帶著對行業的熱愛與未能完全實現構想離開了,鏈家與貝殼找房還能否頂住58、安居客、天貓好房、我愛我家等對手的衝擊,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高夢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