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裁員潮,我的幾點思考

編輯導語:大疫之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消費及投資預期降低,而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被迫剝離部分業務板塊,裁撤一些部門及崗位。而面對這樣一股裁員潮,作者基於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分享了他的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面對裁員潮,我的幾點思考

最近大廠裁員的訊息一個接一個,雖然有人說年年都有人員調整,但今年的情況似乎更嚴重一些。身邊很多中小廠的朋友也給我說,公司取消了招聘計劃,甚至在討論裁員。

網際網路行業確實進入了冬天,會持續多久不好說,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就像任正非說的:“失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實際上,由於工作時間較長,我經歷過多次裁員。

最早一次是在2008年,剛畢業沒多久就趕上了世界金融危機。好在公司主要對試用期員工下手,加上我是專案主力,工資也不高,所以安然度過。

還有一次是公司招了太多人,但業績沒有跟上,被迫要裁員自救。我當時作為事業部負責人,也被分配了裁員指標。老實說,那段時間很煎熬,因為員工是無辜的。但現實就是那麼殘酷,最後我自己也離開了公司,接受了朋友的邀請去創業。

經歷了許多以後,我現在也能理解:企業經營充滿風險,商場沒有常勝將軍。裁員,也是企業面對困境時,自我調節的一種方法。其實,能夠給N+1的公司,至少還是講基本規則的。

實際上,企業的壽命遠低於人的壽命。這就意味著,即便沒有裁員,我們也很難在一家企業終老。

根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一般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約為10~12年,即便是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也不過40~42年。而根據2012年《中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白皮書》公佈的資料,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3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7~8年。

因此,永遠穩定的工作是不存在的,不管你有沒有經歷過裁員,都要相信:人生是一條起伏的曲線,會有讓人念念不忘的高峰,也會有令人灰暗落魄的低谷。

因此,

與其追求一份穩定的工作,還不如時刻保持危機感,並常問自己: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會如何失敗?我現在就應該做些什麼準備?

時常思考失敗,反而會讓我們減少失敗。

就像這一次有讚的大裁員,說白了就是當初和快手的合作讓有贊CEO白鴉產生了大躍進的衝動。但世事無常,他當時肯定沒有想過“萬一快手不和有贊合作了”該怎麼辦。

如果你也在為裁員或者經濟不景氣而煩惱,那麼以下幾點思考送給你,相信能夠引發你的一點思考。

一、如果害怕被裁員,你就已經輸了

僱傭的本質是商業合作:我們出賣知識和時間,換取企業的報酬。既然是商業合作,就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關係。

對於企業來說,只有依靠產品和流程進行運營——而不是依靠員工的個人能力運營,才有可能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對於員工來說,提高自己在企業中的不可或缺性,則可以降低被辭退的機率。而要提高不可或缺性,最核心的就是用業績說話,讓企業看到自己的價值;或者不斷培養核心競爭力,把自己變成相對稀缺的資源。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害怕被裁員,你就已經輸了。

企業的本性是逐利,這就意味著除了企業所有者,任何人都是可以犧牲的。而你害怕被裁員,說明你既沒有體現出自己對企業的價值,也沒有培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這樣的你,結局就很難說了。

二、天氣好的時候修屋頂

古人說:“屋漏偏逢連夜雨”。遇到這種情況,真正理性的人一定不會一味抱怨老天爺,而是會反思“為啥天氣好的時候,自己沒有把屋頂修好”。

我一直信奉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提出的ABZ理論,即職業規劃需要準備好3個計劃:

A計劃:你的本職工作,是你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你積累資源的主要手段;

B計劃:你的副業,出於個人興趣或某一新機遇,有轉化為A計劃的潛力;

Z計劃:你的現金儲備,當你面臨裁員或者其他困難,它能夠支撐你一段時間的生活。

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我們要把A計劃做到完美,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實際上,很多B計劃,都是以A計劃的成功為基礎的。比如我為什麼能做自媒體,其實是因為我有十幾年的B端產品經驗,而且最近10年我一直在大量閱讀。沒有這些基礎,我就無法如此順利的轉型。

除了把A計劃做好,在業餘時間,我們還應該培養自己的B計劃。

隨著雲計算的普及,以及微信、抖音等平臺的興起,個人創業的成本越來越低。2021年的雙十一,李佳琦直播一天就能賣出106億的商品,這放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神蹟”。因此,我們都要爭當複合型人才,比如一手漂亮的文章,或者製作爆款影片的能力,都是很好的B計劃方向。

而Z計劃則是要給自己留後路。

要存有至少足夠養活自己和家人6個月的積蓄,否則,一旦失業,驚慌失措之下,我們很容易做出糟糕的決策。

三、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身為產品經理,專業能力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越是有價值的工作,越需要與他人合作完成。

那些善於與他人合作的人,也往往具有很強的職場競爭力,相對不容易被裁員。

更重要的是,極少有人的職業生涯會永遠順利——當不小心被裁員,如果我們善於與他人合作,也會更容易得到朋友們的幫助。

你慢慢會發現,當我們年齡越大,越需要透過他人的推薦來找到工作。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秘訣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考慮,努力為他人提供幫助。人心都是肉長的,大部分人都喜歡和人品好的人合作,也都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都找不到人內推,也許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四、裁員的多,缺人也很多

我的SaaS知識星球每個月都會直播拆解一款知名SaaS產品。為了避免反感和糾紛,我會主動聯絡SaaS廠商,詢問他們是否願意把產品給我拆解。

本來我以為大家會擔心功能細節洩露,不願意把產品拿出來直播。結果,大部分的SaaS廠商都非常踴躍,甚至希望爭取到被拆解的名額。

面對裁員潮,我的幾點思考

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都很缺人,特別是缺好的SaaS產品經理。希望透過直播拆解吸引到更多優秀人才。

另外,從讀者反饋來看,求職似乎也沒有那麼困難。比如,一位被有贊毀約的畢業生朋友,第一次面試就拿到了Offer:

面對裁員潮,我的幾點思考

還有很多跳槽的朋友,拿Offer也很麻溜。

面對裁員潮,我的幾點思考

市場需求似乎還是有的,只是,供需的天平稍微有一些調整。

五、人生是一次長跑,不要太在意一時得失

就在最近,華為舉辦了2021年度報告發佈會,介紹了去年的業績情況。在2021年,華為實現了銷售額6368億元,淨利潤1137億元,同比增長了75。9%。

實際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是少年成名。他在34歲就參加過全球科學大會,他的技術成就還曾獲得全軍技術成果一等獎。但是在他43歲時,因為工作失誤導致公司被騙200萬,任正非也因此被公司開除。

其實不僅僅是任正非,很多知名企業家都遭遇過重大挫折,但是並不影響他們後來取得輝煌的成就。

因此,人生很長,一時的得失並不重要。就像任正非說的: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來。

當面對裁員潮,我們可以確信一點:

中國經濟的基礎還很健康,今天失去的工作機會,未來一定會報復性的“反彈”回來

即便由於某些原因,我們遇到了比較重大的打擊,我們也要相信: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接受它,然後儘快振作起來,重新出發。

當你重新步入正軌,你就會明白,所有的挫折,都是獲得成功的催化劑。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網際網路產品與資訊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