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同胞,打心眼裡高興”

“幫助同胞,打心眼裡高興”

王友華近照。受訪者供圖

1997年底,王友華從老家浙江台州啟程,隻身前往千里之外的羅馬尼亞。在這個對他來說全然陌生的城市,王友華從零開始,在鞋類批發行業逐漸站穩腳跟。如今,他的商鋪已開到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紅龍市場的顯眼位置。在這個歐洲地區最大的批發市場,提起王友華,幾乎所有華商都知道。20多年來,王友華熱心助人的故事在羅馬尼亞華人圈流傳甚廣。作為羅馬尼亞台州商會會長,王友華感到“重任在肩”。“我的責任就是服務同胞,能多幫到他們一點,我就打心眼裡高興!”他說。以下是他的自述。

幫助同胞張羅“小事”

1997年底,我跟隨朋友一起來到羅馬尼亞。那時,我留了一頭長長的頭髮,這成了我的獨特“標誌”。

在來羅馬尼亞之前,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國家。1997年,我已經33歲,在老家浙江台州經商多年。當時,中國改革開放正在起步階段,國內經濟水平與歐洲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我的朋友到羅馬尼亞經商後回國告訴我,“羅馬尼亞的生意很好做”。從小在生意圈裡摸爬滾打的我,嗅到其中的商機。我一直都是不怕事、愛嘗試的個性,就想出國闖一闖。就這樣,經過朋友的引薦,我一個人來到羅馬尼亞,開始從事鞋類批發的工作。

剛到羅馬尼亞的前兩年,我從不會說當地語言、不認識人、不懂當地市場情況,到學會說羅馬尼亞語、掌握當地市場的資源人脈,逐漸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華人市場站穩腳跟。2000年,我的生意逐漸穩定,在華人市場也積累了一定影響力。我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在羅馬尼亞的華人圈活躍起來。

隨著事業順利發展,我開始為幫助旅羅同胞做些小事。華商朋友經濟上遇到困難,我二話不說就把錢借給他;批發市場上,同胞和當地商人有了矛盾衝突,我都會盡力替同胞據理力爭,為他們討回公道;在布加勒斯特生活的僑胞生活上有什麼困難,我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張羅這些事情,我從來沒想過為什麼要做,也從來不圖什麼。出門在外每個人都不容易,能幫忙就儘量幫忙——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的“初心”。或許是因為我熱心腸的個性,身邊的朋友都漸漸習慣了“有事找王友華”。

講誠信從未變過

2007年,羅馬尼亞台州商會正式成立,我被推選為名譽會長。能得到商會會員的信任,我心裡又感激又興奮。從那時起,我就把“好好為大家服務”當作給自己設定的“硬性任務”。

羅馬尼亞台州商會有三四百名會員,是羅馬尼亞成立最早的僑團之一,也是目前羅馬尼亞影響較大的僑團之一。商會會員大部分是浙江台州籍的旅羅僑胞,既有事業規模較大的華商,也有做小本生意的普通商人,還有在歐洲留學後留在羅馬尼亞工作的年輕一代華僑。這麼多年來,商會會員們一直非常團結。這既是源於大家血濃於水的同胞親情,也是社團同仁一起努力的結果。

作為台州商會會長,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幫助僑胞解決問題。逢年過節為羅馬尼亞生活較困難的僑胞送去現金、生活物資;為緊急需要回國的僑胞購買機票;給生意受挫的同胞提供週轉資金;在中國國內遭遇自然災害等事件時,組織大家捐款捐物……我給出去的錢,小到幾百歐元,大到幾百萬元人民幣;幫助的同胞,近的在布加勒斯特生活,遠的去非洲經商,只要有同胞向我求助,我都是二話不說就把錢交到他們手上。羅馬尼亞華人圈子都知道,我幾十年就是如此。我從來沒算過給出去多少錢。這個錢花出去,能幫助同胞,我心裡高興!

咱們海外僑胞,尤其是經商的僑胞,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講誠信。華商朋友既然來向我求助,就一定是遇到了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困難,我把錢給他們,就是幫助他們解燃眉之急。如果他們渡過了難關,有了積蓄,也會主動把錢還給我。這麼多年來,誠信這一點,咱們海外僑胞從來沒變過。

種下善良的“種子”

除了與會員互幫互助,我們社團還為一些有困難的僑胞子女提供經濟上和生活上的幫助。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幾年前,有一個商會會員溺水身亡。他的妻子是羅馬尼亞人,兩個孩子一個5歲,一個7歲,一時間整個家庭失去了經濟支柱。我們商會討論後決定,每個月湊錢給兩個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費,一直把他們養到成年。這些年,我自己陸陸續續給他們補貼了大約10萬美元。如今,兩個孩子都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兩兄弟中的哥哥馬上就要大學畢業。每年我們在商會舉辦的中秋節、春節聚會上看到他們,都由衷地高興。看見他們長大成人,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樣心裡暖暖的。

今年3月,我接觸到一位從烏克蘭撤到羅馬尼亞的公派博士留學生。這個孩子家庭比較貧困,但是從小就刻苦學習,考取了國內非常優秀的大學,在校期間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又由國家公派到烏克蘭攻讀博士學位。他和幾位同行的留學生都面臨學業暫緩、輾轉回國的問題,回國費用對他們來說是一筆很大開銷。這些孩子是國家棟梁,聽說這個情況,我幾乎沒有猶豫,就決定替他們承擔所有回國相關的費用。儘管從他們抵達羅馬尼亞到乘坐包機回國,我都沒能和他們見上一面,但是他們微信發來長長的留言,讓我備感欣慰。

回國後,這位博士留學生在微信留言裡寫道:“我除了感謝,就是感動。我暗暗下定決心,要繼續努力學習和工作,將來用實際行動回饋祖國和羅馬尼亞僑團同胞的幫助,誓要將他們的善良傳承下去。”

能把這顆善良的“種子”種在他心裡,我做的一切都值了!(記者 高喬)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04月18日第06版)

【來源:海外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