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許多俗語都蘊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充滿了睿智的思想,具有啟發意義。古人用“刮骨鋼刀”來形容情慾對人精神和肉體的消極影響,是十分有道理的。古往今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尋常百姓,凡是沾了色字,下場終究不會太樂觀。而“無色路斷人稀強調的是,如果沒有了陰陽交合之事,就會使得人類的生息繁衍受到影響,導致人口下降,連道理都會隨之荒蕪斷絕。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乃是出自宋代的《酒色財氣歌》,原文字作: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看來四字有害,不如一筆勾銷;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世路難行,無氣到被人欺,看來四字有用,勸君量體裁衣。

這首《酒色財氣歌》是宋代出現的,相傳由四位文人遊玩時相互應和所作詩歌凝練而成,而四位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蘇東坡、佛印、王安石和宋神宗。

據說蘇東坡與好友佛印郊遊時,兩人突然詩興大發,便在牆上題詩。佛印先是在牆上寫了幾行打油詩: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往牆裡藏。誰能跳出牆垛外,不活百歲也壽長。

出家人佛印對於酒色財氣自然是看淡的,而題此四句詩,多少也有暗諷蘇東坡之意。然而,大文豪蘇東坡似乎並不太贊同佛印的世界觀,因而隨手應和了四句,作為迴應:

飲酒不醉方為高,見色不迷是英豪。世財不義切莫取,和氣忍讓氣自消。

相對於佛印的“禁慾主義”,蘇東坡的人生態度或許更容易令我們接受。畢竟,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真的很難像佛印那樣斷絕七情六慾,同時又不願承認自己屬於酒色之徒。只是,真要能對酒、色、財、氣掌控適當,倒也實屬不易。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此後神宗與王安石再次來此地郊遊,見到此前蘇東坡和佛印的“塗鴉”,覺得頗有道理,於是兩人也跟著續上了一節。大文豪、政治家王安石從國計民生的角度,從人對酒色財氣予以了評述,他認為:

世上無酒不成禮,人間無色路人稀。民為財富才奮發,國有朝氣方生機。

在王安石看來,酒是與禮密切相關的,色是百姓生息繁衍的途徑,財可以激發人民的進取心,而國家更是需要有朝氣才能獲得生機。見到王安石的詩句,神宗也詩興大發,也提筆應和道: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看來是四字有害,不如一筆勾銷;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世路難行,無氣反被人欺,看來四字有用,勸君量體裁衣。

要說這神宗倒也精明,他深知王安石的境界無法超越,索性整了一大段,算是做了個總結。不過,神宗說來說去,倒也沒能有什麼別出心裁的內容。而這段故事也就算是結束了。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後人根據四人的唱和,從神宗“集大成”的長篇大論中,抽出了色是刮骨鋼刀和無色路斷人稀,作為俗語傳承,用以告誡世人對情色需要理性客觀的看待,既不能過於沉迷,也不可拒之千里,這便是《酒色財氣詩》。

《酒色財氣詩》出現後,在後人常引用其中的某些句子。比如在清末民初的小說家、歷史學家蔡東藩所著《元史演義》中,便有“酒是穿腸毒藥,色如刮骨鋼刀,人非金石,怎禁得這般剝削!”的說法。

此外,世人也將常抽取“色是刮骨鋼刀”和“無色路斷人稀”,組成一對富有辯證思維的俗語,用於告誡人們要合理地看待情慾,既不能過於沉迷,也沒必要一概否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