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黃口小兒譏諷年幼無知中黃口原意指的是幼鳥還是黃色的牙齒?

在古代常用“黃口小兒”譏諷別人年幼無知,嘲諷別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通常用在語出狂言的人身上,那麼黃口原意指的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帶來:螞蟻莊園今日5月11日答案。

古人用黃口小兒譏諷年幼無知中黃口原意指的是幼鳥還是黃色的牙齒?

古人用的黃口小兒中黃口原意指的是

正確答案:幼鳥。

解析:黃口指的是幼鳥的嘴,也說黃口孺子,嬰兒,用來譏諷人年幼無知,出自《孔子家語·六本》,“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古代各年齡段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垂髫:3、4歲至8、9的兒童。

束髮:指15歲。

弱冠:指20歲。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知命(半百):指50歲。

花甲(耳順):指60歲。

古稀:指70歲。

鮐背:指長壽老人,九十歲。

耄耋:指80-90歲。

期頤:百歲。

豆蔻:女子13~14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詩《贈別》。“娉[ pīng ]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指女子15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古代兒童稱謂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繼續關注小編。

本文來源:閩南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