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經典名言“不聾不瞎,不配當家”,其中有何深意?

聽村子裡的老人,聊天的時候經常聊起一些古人流傳下來經典名言,雖然句句過於現實,但是都是古人總結下來的經驗,仔細想想還是很有道理的,只不過那些經典名言比較接地氣,這也證明了老一輩對一些現象極其用心地總結。

古人經典名言“不聾不瞎,不配當家”,其中有何深意?

聽了老人們說的一些名言,或者是農村俗語其中的含義之後,能更深入地探究農村名言名句,還能知道每一句其中的道理。這些名言俗語背後的道理能帶給人一些智慧,讓人少走一些彎路,也算是有一番收穫了。

古人經典名言“不聾不瞎,不配當家”,其中有何深意?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句古人流傳下來的經典名言,“不聾不瞎,不配當家”。這句話表達得很直白,如果從字面上理解,著實讓人疑惑。為什麼人要變成聾子和瞎子才配當家呢?這不是逆反了嗎?很多人都會想變成聾子和瞎子才當不了家。

古人經典名言“不聾不瞎,不配當家”,其中有何深意?

並不是從字面上理解的,這句話就像“不痴不聾不做家翁”的意思一樣。古代的時候,家族一般很大,人就會比較多。要知道家族裡的人多了,矛盾也會跟著多起來。如果什麼事事都面面俱到的話,當家的人就會力不從心,如果管不好,還會遭到別人怨恨。

古人經典名言“不聾不瞎,不配當家”,其中有何深意?

當家的人在管理家族的事情,並不簡單。如果管理上太較真,容易引起共憤,那麼就會影響家族的團結。管理上如果太隨意的話,那就不能約束到別人,因此就有了家規的出現來管制家族的人,如果沒有到達底線,當家的人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就有不聾不瞎,不配當家這句名言出現了。

古人經典名言“不聾不瞎,不配當家”,其中有何深意?

古人經典名言“不聾不瞎,不配當家”,其中有何深意?

總的來說,當家的人在管理上條條框框不能太苛刻,對人不講人情法理,中國曆來是人情社會,如果做錯了什麼事情,凡事都有商量的餘地,只要不觸碰底線,當家的人就可以裝聾作啞,原諒犯錯的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