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在這個假貨層出不窮的世界,

當我們踩雷時,

心情可能是這樣的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又到“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今天,愛動腦的小編在想一個問題:

在古代,有人造假嗎?

沒有“3·15”,古人是怎麼打假的呢?

古代有沒有假貨?

古代有沒有假貨呢?當然有,我們從歷代的歷史記載中尋找端倪吧。

皇帝竟是造假“祖師爺”

有據可考的造假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兩位君主,被後人戲稱造假的“祖師爺”。皇帝也造假?是的!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說起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能征善戰的梟雄形象,但他也跟造假沾了邊。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趙主父令工施構梯而緣播吾,刻疏人跡其上,廣三尺,長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遊於此。’”就是說,趙武靈王讓人搭架子在石頭上刻上巨大的腳印,然後在旁邊註釋說:趙雍到此一遊。後人若糊塗,往往就會被騙了——原來趙武靈王是個巨人!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趙武靈王

同樣是《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道:秦昭王命令工匠用鉤梯登上華山,用松柏的心做成一副棋,箭(古代的一種博具)長八尺,棋長八寸,並刻上字說:“昭王嘗與天神博於此矣。”這個造假手段更進一步,他在華山上整了個自己跟神仙下棋的假古蹟出來。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秦昭王

真正的“造假”開始了

趙武靈王和秦昭王雖然造假,但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獲取經濟利益,也並不害人,只是一種“宣傳攻勢”而已。之後,真正意義上的“造假”開始出現了。

到漢朝的時候,對外交流活躍起來,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許多稀奇的東西,但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於是假冒的現象多起來。能仿製的仿,能冒充的就冒充。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張騫出使西域促進漢朝的對外貿易

隋唐時期,經濟飛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飲酒成為一種新興的社交方式,這催生出一大批製造假酒的作坊。假酒怎麼做?想用工業酒精勾兌只能穿越到現代,所以當時只能兌水。且看,隋唐段子手在酒館裡喝著假酒諷刺假酒橫行的段子,“數人人酒肆,味酸且淡,乃共嘲此酒。一人云:‘酒,何處漫行來,騰騰失卻酉。’諸人問雲:‘此何義?’答雲:‘有水在。’”這個造假的例子,出處在隋唐《啟顏錄》一書中。

第一個造假高峰的出現

經濟越發達,造假就越五花八門。宋代經濟發達,《東京夢華錄》《水滸傳》等文學作品中,都有宋朝市井街道酒樓林立、商販如潮的景象描寫,於是,第一個造假高峰出現了。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王應麟在《困學紀聞》中記述,“今市中貨物奸偽,無過於汴京。”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酒肆的老闆,去山西進了一批杏花村美酒,途中不小心打碎了幾罈子,回來一算,好像不賺錢,心中很鬱悶。這時候,店小二給他出了個餿點子:往酒裡摻水。老闆一聽,樂壞了,每壇酒裡摻水二斤,可賺制錢五十,利潤不菲,就這麼著吧。另一個記述的故事是:汴京城裡賣花的老太太也會造假,她們經常三五成群各自挑著一擔花出來賣,遠遠看上去,花兒十分鮮豔可愛。但購買者連盆買回家,數天後發現花都蔫了,原來這些花都是插上去的,不是盆花,而是插花,所謂“璨然可愛,無一枝真者”。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北宋汴京繁榮景象

南宋詞人周密在宋亡後寫了一部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武林舊事》,便在“遊手”一節中列出了當時臨安城中的各種犯罪行為,其中有一種叫做“白日賊”。什麼是白日賊呢?周密寫道:“有賣買物貨,以偽易真,至以紙為衣,銅鉛為金銀,土木為香藥,變換如神,謂之白日賊。”所謂白日賊,就是那些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奸商,他們用紙冒充衣服,用銅鉛冒充金銀,用土木冒充香料藥品,能夠做到神不知鬼不覺。明明買的是金銀珠寶、錦衣華服,到家卻發現變成了一攤廢銅爛鐵,怎不讓人又驚又氣。

造假之風越來越盛

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由傳統的農業經濟轉向近代商品經濟的萌發階段,商品意識日漸增強,社會風氣日趨浮躁,造假欺詐層出不窮,幾乎達到了巔峰狀態。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明中葉,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描述弄虛作假之風:“杭州風,一把蔥,花簇簇,裡頭空。”一些奸商,“又其俗喜作偽,以邀利目前,不顧身後,如酒攙灰,雞塞沙,鵝羊吹氣,魚肉貫水,織作刷油粉。”明末社會騙術千奇百怪,張應俞的世情小說《杜騙新書》裡講述了84則騙術案例,譬如美人計、掉包計、苦肉計、連環計、提罐、扎火囤、放白鴿等,對民間騙術做了詳盡的概括。

清朝的欺詐手段較之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才子紀曉嵐竟都頻頻遭騙。

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自己遭遇假貨的故事: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一是假墨。

紀曉嵐買當時大清名牌羅小華墨。這墨看上去“漆匣黯敝,真舊物也”,可是買回去一用,居然是泥摶的,染以黑色,還帶了一層白霜。

二是假蠟燭。

紀曉嵐趕考,買了幾支蠟燭,回到寓所怎麼也點不著,仔細一看,原來也是泥做的,外面塗了一層羊脂。

三是假鴨子。

—天晚上,紀曉嵐買了一隻鴨子,回去一看,竟然也是泥做的。這鴨子的肉已被吃盡,只剩下鴨頭、鴨脖子、鴨腳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裡搪上泥,外面糊上紙,染成烤鴨的顏色,再塗上油,燈下難分真假。

四是假鞋子。

紀曉嵐家的奴僕趙平,曾以兩千錢買了一雙皮靴,很是得意。有一天下雨,趙平穿著皮靴出門,光著腳回來了。原來那靴子的腰是烏油高麗紙做的,揉出了皺紋,貌似皮子。靴子底則是破棉花黏糊的,再用布繃好。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古人如何打假?

從古至今,對於造假者人們都是深惡痛絕的。古代封建統治者對於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很關注的,歷朝歷代,都有對造假的嚴厲打擊手段。

打假靠法律

周朝的《禮記·王制》說,“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兵車(指為出軍賦的車乘)不中度,不粥於市;布帛精粗不中數、幅度狹不中量,不粥於市;奸色亂正色,不粥於市”。這個規定可以說不僅僅針對於假貨了,如果質量、數量、品質、顏色不達標,都當做是不合格的產品時不能在市場上出售的。

而到了漢朝,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交流也多起來,吃的用的多起來,食品質量不能保障的話會對勞動人民的健康造成傷害,因此漢朝制定法規,食物因腐壞等因素可能導致中毒,應儘快焚燬,否則將處罰肇事者及相關官員。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唐代長安城繁華無比

隋唐時期,經濟飛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因此對於食品的法律規定更加嚴格。《唐律疏議》規定:“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餘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並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盜而食者,不坐。”

行業協會規範市場

宋朝是我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高峰,因此宋朝有了行業協會,自發組織管理自己行業內的事務。而宋朝統治者就看中了這一點,除了跟唐朝一樣,嚴厲打擊毒假食品、藥品外,還比唐朝更高一籌,重視發揮行業協會在食品、藥品品質管制上的自律作用,行業協會不僅協助打擊“有毒食、藥品”,而且對食、藥品摻假、以次充好的假食、藥品承擔責任。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北宋出現的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

具體的做法是行業協會會長(當時叫“行首”、“行頭”、“行老”)充當“法定擔保人”的角色,負責評定商品成色和價格,出了問題,會長還要承擔後果。從事商業和服務業的商戶們必須登記入會,接受行會的監管。消費者如果買到了假冒偽劣產品可以到行會進行投訴。這從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也服務於宋朝發達的海外貿易。

職業打假人出現

清朝時,為了治理越演越烈的假貨風潮,在一些政策的推動下,湧現出許多“編制內”的職業打假人,他們分配明確,有的針對外來經商人員,有的針對大市鎮,不斷與販賣假貨者鬥勇鬥智。

客總、客長、場頭是其中的一類職業打假人,他們的設定主要針對集市中的外來經商人員。清朝時期,隨著貿易往來的增加,不少外來人口定居本地,形成客民多於土著居民的情況。

假鴨子、假鞋子……連紀曉嵐都被騙了!看古人怎麼打假

為了規範外來經商人員,地方政府設立客總、場頭進行管理。一般來說,客長、場頭的設立,首先要由當地民眾進行公舉,隨後稟報縣衙批准,相當於基層半官職人員。公舉出來的客長、場頭不僅要打擊假貨,還要擔當起“城管”的職責,更要兼職做差役。

此外,清朝時各地的大市鎮一般還由政府派駐的正統編制內機構和官員進行管理,以保證交易環境。政府主管財政的官員對市場的管理,主要表現在對大市鎮內牙行、商人、商品的管理。

造假和打假是一對孿生兄弟,

歷朝歷代,

造假不停,打假不止。

願世人都能以誠相待,

願消費者都不會買到假貨!

- END -

資料來源 | 東方網、歷史百家爭鳴、文史天地

圖 | 網路

編輯 | 一顆橙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