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張氏金銀首飾製作技藝

張氏金銀首飾製作是傳統首飾製作中較為複雜、較有難度的一種工藝。主要工具是錘頭、刻刀、火爐、風箱等。具體工序各有分別,首先需把金銀加熱軟化,再根據創意設計,用錘頭錘打做成半成品,然後再精雕細刻,雕出花樣。系列產品有鐲子、髮釵、項鍊、戒指、髮飾、銀幣、生肖幣、裝飾盤等。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不管順境逆境,人生每一步都算數的

文詞字義都是有屬性色彩的,就像金鳳樓的名頭本身就已經給人溫馨柔美的甜蜜感覺,金碧輝煌也總是更多地與榮華幸福相關。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這在張德柱雖然有著許多的坎坷曲折經歷,卻也有著諸多與眾不同的成長助益。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為了養家餬口,當爸爸“偷偷摸摸”做些銀器生意的時候,小小的他就能夠拉風箱,做雜務,當一個力所能及的小幫手,也讓自己早早地薰沐和上手這份家族傳承的古老技藝。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等到慢慢熟練了捶打,雕刻,鑲焊各種工藝的時候,13歲的張德柱開始創作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一隻嬰兒用的奶吮。這讓爸爸很是高興,不惜為他的複雜焊接技術誇讚不已。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當時雖然還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允許,甚至身家性命的巨大風險,但這也就似乎註定了張德柱應該吃金銀首飾這一碗飯。不管順境逆境,人生主要還在自我的把持和成長,其實每一步都算數的。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快人一步的創新意識,是搶佔市場先機的核心關鍵

長大之後,張德柱也是跟自己的爸爸一樣,有好長時間的“偷偷摸摸”。包括為人做必須的銀器焊接,也包括後來為人民銀行首飾服務部打工,也還是要做“地下工作者”。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因為做得好,他終於還是很及時地被人“發現”了!好在是被挖角到當時的首飾廠上班。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直到93年,按照規定個人可以辦理營業執照了,他才公開地在自己家裡加工,慢慢地開始積聚經營。

金銀首飾似乎尤其考驗人們的敏感的神經。嗅覺靈敏的張德柱總能夠快人一步,技藝與範制也每每都在市場趨勢潮流的把握中得以創新。不僅最早使用石膏模具鑄造戒指,還是國內18K空心鏈條的率先製造者,苦心孤詣屢有斬獲,這樣那樣的第一桶金也委實不少。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站在行業的風頭浪尖,自然也格外關注科技進步,這也是他較於常人的理性和明智所在。行業圈子裡聽說有了適用的加工車床,一打聽到訊息,便第一時間考察清楚購買使用。這對於他的事業發展影響很大。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一招鮮,吃遍天。最多時候,他的發展規模也曾到過一百多號人。自己的爺爺當年19歲去學藝,傳到他的手上,才終於有了壯大的機會。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1999年,張德柱到深圳,希望更好地開創一番,卻因為某些偷金的發生,讓他很無奈。尤其是當面抓到,也還是不會有絲毫的不好意思。他覺得這個方面是很不對的,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各種原因,就感覺不適合再做下去,便又搬回溫州。夫妻同心就地發展,勤勤懇懇,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金鳳樓。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快人一步的創新意識,是搶佔市場先機的核心關鍵

金銀飾品素來就是爭奇鬥豔的火爆戰場,無不需要各種各樣的花色品種來晃人眼目。隨著市場需求漸趨平穩,張德柱發現人們所需要的已經不再是面目雷同的工廠化製品,而是更為精緻考究的獨特品味。於是就又先人一步地把機器賣掉,還是回到自己尤其專擅的傳統手藝。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冰冷的機器無論怎樣精巧,也還是機械呆板而缺乏溫情,而手工創制卻就是在把握金銀具體品性的基礎上,順應紋理質地,而有了更多精美的可能。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珠寶行業是一個有了閒錢才會購置和投資的行業。這個行業的真正實力,應該體現在文化品位、服務態度與附加價值,尤其是廣大受眾的厚愛,才是立足的根本,發展的基石。

戴在身上的金銀,閃在心裡的晶瑩

這在金鳳樓與其它知名廠家比較的時候,也很容易看到。一方面是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思想,容易獲得知根知底的信任,另一方面,當然也是金鳳樓的品牌意識,尤其在厚植本土這方面做得好。品牌的造就和培養,就是一棵慢慢成長的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