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說 —“太平猴魁茶”

南說 —“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

1

太平猴魁茶,中國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的尖茶,產於安徽太平縣一帶,久享盛名,為尖茶之極品,有“尖茶之冠”的美譽。早在1900年,猴魁茶就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得優等獎;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金質獎章和獎狀;1916年,在江蘇商品陳列會上獲一等金質獎章。1955年,太平猴魁再次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的稱號。

南說 —“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市北麓的黃山區新明一帶。茶園皆分佈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上,地勢多坐南朝北,位於半陰半陽的山脊山坡,低溫多溼,雲霧籠罩。土質多黑沙壤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富含有機質。由於這裡山高林密,雨量充沛,奇妙的自然環境為茶樹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

南說 —“太平猴魁茶”

安徽省黃山市

2

“太平猴魁”茶屬“柿大茶”種,是綠茶類中的“尖茶”。由於它在尖茶中體量最大,原產於太平縣,故而得名“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的特點是:外形為葉裹頂芽,有“兩刀夾一槍”和“二葉抱一芽”之說,芽藏鋒露尖,頂尖尾削,兩端尖細,又有“尖茶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弓彎”之說。條索挺直壯實,色綠光潤,頭泡香高,二泡味濃,沖泡四次仍有香味。香氣濃高持久,有蘭花之香,味厚鮮醇,回甘留香;茶湯綠翠明澈,芽葉柔嫩,泡後成朵,升浮沉降,湯葉相映成趣。

南說 —“太平猴魁茶”

猴魁茶的採摘和加工十分的精細嚴格,採茶期為每年的穀雨到立夏之間,採摘的標準是一芽二葉 ;用於製做猴魁茶的芽尖稱為“尖頭”,在採摘的芽葉中只能揀出三分之一,其餘的則用來製作“尖茶”或“魁片”。 品質按傳統分法:猴魁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為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彎尖等傳統尖茶。

太平猴魁茶的色、香、味、形皆獨具一格,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兩葉抱一芽,不散,不翹,不曲,俗稱“兩刀一槍”。葉片扁平挺直,兩端略尖,肥厚壯實,自然舒展,白毫隱伏,含而不露,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芽葉成朵肥壯,或懸或沉;湯色清綠明澈,香氣高爽,幽香撲鼻,滋味醇厚回甘,葉底嫩綠勻亮。

南說 —“太平猴魁茶”

“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

南說 —“太平猴魁茶”

3

清咸豐年間(1859年),創立猴魁茶的先祖鄭守慶在麻川河畔開出一塊茶園,此處山高土肥,雲蒸霧蔚。鄭本魁和當地茶農經過精心製作,生產出扁平挺直、鮮爽味醇且散發出陣陣蘭花香味的“尖茶”,冠名為“太平尖茶”,這就是太平猴魁茶的前身。1915年,在太平商會劉敬之和蘇錫岱的舉薦下,鄉紳方南山遠赴重洋,攜猴魁茶葉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猴魁茶葉以其獨特的品質獲得一等金質獎章。從此太平猴魁走出國門。

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錯過了發展太平猴魁的絕佳時機,以至幾十年後太平猴魁茶竟被湮沒得杳無蹤跡。從1913年掛牌收購起,到1935年的二十幾年裡,太平猴魁產量最高才達到500公斤,從此之後更是一路下滑,至1949年解放前夕,產量竟然慘跌至只有95公斤。新中國成立後雖然太平猴魁茶的地位和聲譽有所提高,並且作為內貢茶享受著特殊的尊榮和禮遇,但計劃經濟的體制卻嚴重束縛了茶葉的發展,太平猴魁的年產量一直徘徊在500公斤左右。2003年,政府開始擴大茶園種植規模;2009年,全區茶葉總產量1310噸、產值2。05億元,綜合產值6億元;2010年產量1170噸,產值2。73億元,綜合產值8億元。近幾年,連續保持20%以上的增幅,每年淨增3500萬元以上。

4

太平猴魁茶為綠茶中的精品,如何鑑別真正的太平猴魁茶?

一看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偉重實,簡單地說,就是其個頭比較大,兩葉一芽,葉片長達5至7釐米,這是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其鮮葉持嫩性較好的結果,這是太平猴魁獨一無二的特徵,其他茶葉很難魚目混珠。沖泡後,芽葉成朵肥壯,有若含苞欲放的白蘭花。此乃極品的顯著特徵,其他級別形狀相差甚遠,則要從色、香、味仔細辨識。

南說 —“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為綠茶中的精品

二看顏色:太平猴魁蒼綠勻潤,陰暗處看綠得發烏,陽光下更是綠得好看,絕無微黃的現象。沖泡之後,葉底嫩綠明亮。

三聞香氣:香氣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猶存”,一般都具有蘭花香。

南說 —“太平猴魁茶”

觀色 聞香

四品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鮮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時即使放茶過量,也不苦不澀。有人云其“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用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不精茶者飲用時常感清淡無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