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1640~1715年),字甾仙,別號柳泉居土,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多才多藝,著作頗豐,他一生心血的結晶是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書在他40歲左右已初具規模,此後不斷有所修改和增補,直到他暮年方才成書。《聊齋志異》通行本有16卷,合計近500篇作品。這些作品都融進了蒲松齡的虛構想象,生活經驗和審美趣味,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有主富深刻的思想內容。《聊齋志異》中數量最高的是描寫愛情婚煙主題的作品,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

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

《香玉》、《青鳳》、《蓮香》《小謝》、《嬰寧》等歌頌了青年男女的真誠相愛,自由結合;《瑞雲》《阿寶》、《喬女》中則塑造了許多“情種”、“情痴”的形象,肯定他們“知己之愛”的堅貞和專一;《鴉頭》、《細侯》、《連城》、《宦娘》等作品則揭露了封建勢力對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壓抑,表現了青年人的反抗鬥爭。這些作品表達了作者理想中的愛情,是書中最精彩的篇章。暴露政治腐敗和黑暗的作品,是《聊齋志異)中極具思想價值的部分。《促織》、《公到九娘》等反映了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的現實;《夢狼》、《潞令》等揭露了貪官蠹役、土豪劣紳殘害百姓的種種暴行;(席方平)、《向果》等則同情和歌頌被壓迫入民的反抗鬥爭。這類作品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根本矛盾,現實性較強。

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

頂部